路堤反压护道应与()路堤填筑,其填料、填筑压实方法、压实标准应符合一般地基路堤相应部位的规定。

题目
单选题
路堤反压护道应与()路堤填筑,其填料、填筑压实方法、压实标准应符合一般地基路堤相应部位的规定。
A

先后

B

同步

C

分步

D

错开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路堤填筑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不宜小于 500mm填筑路床顶最后一层时,压实后的厚度应不小于 100mm
B.优良土应填在上层,强度较小的土应填在下层
C.河滩路堤填土,路堤与护道应分别填筑
D.透水性较小的土填筑于路堤下层,应做2%-4%的双向横坡
E.透水性较大的土填筑于路堤下层,应做4%的双向横坡

答案:A,B,D
解析:
2019版教材P7页
1. 性质不同的填料,应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不宜小于 500mm填筑路床顶最后一层时,压实后的厚度应不小于 100mm
3.(3) 在透水性不好的压实层上填筑透水性较好的填料前,应在其表面设2%-4%的双向横坡,并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不得在由透水性较好的填料所填筑的路堤边坡上覆盖透水性不好的填料。

第2题:

高填方路基沉降的原因是()。

A.地基处理不彻底,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或地基承载力不够
B.路堤填料不符合规定,随意增大填筑层厚度,压实不均匀,且达不到规定要求
C.路堤固结沉降
D.高填方路堤受水浸泡部分采用水稳性及透水性好的填料
E.严格控制高路堤填筑料,控制其最大粒径、强度,填筑层厚度要与土质和碾压机械相适应,控制碾压时含水量、碾压遍数和压实度

答案:A,B,C
解析:
原因分析:
(1) 按一般路堤设计,没有验算路堤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和沉降量;
(2) 地基处理不彻底,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或地基承载力不够;
(3) 高填方路堤两侧超填宽度不够;
(4) 工程地质不良,且未作地基孔隙水压力观察;
(5) 路堤受水浸泡部分边坡陡,填料土质差;
(6) 路堤填料不符合规定,随意增大填筑层厚度,压实不均匀,且达不到规定要求;
(7) 路堤固结沉降。

第3题:

路堤开工前,应根据该工点采用的填料种类和压实机械,选择一定长度的路堤按规范做()试验,以确定合理的铺填厚度、压实遍数和填筑工艺。填筑路堤宜按()的工艺组织施工。


参考答案: 填筑、压实;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

第4题:

()是指用挖方路段的石方弃渣或其它来源的石料填筑的路堤,它的填料性质、填筑方法、压实标准及边坡的防护等与土质路堤有很大差异。


正确答案:填石路堤

第5题:

路堤原地基应在填筑前进行()。

  • A、压实
  • B、换填
  • C、平整
  • D、爆破

正确答案:A

第6题:

下列公路路堤反压护道设计与施工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压护道一般采用单级形式
B.反压护道的高度一般为路堤高度的1/2~1/3
C.反压护道的宽高一般采用圆弧稳定分析法确定
D.反压护道应在路堤基本稳定后填筑

答案:D
解析:
据公路路堤设计的有关规定及《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TB 10035—2002)3.3.5条, A、B、C均正确,而反压护道与路堤同时施工。

第7题:

软土地基上路堤填筑软土路堤的填筑应根据高度、填料种类、压实条件、地基情况、施工季节及延续时间等因素,适当考虑路堤沉降量和地基沉降量,调整预留沉降量。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关于土石路堤填筑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土石路堤不得倾填,应分层填筑压实
B.压实后透水性差异大的土石混合材料,宜纵向分幅填筑
C.软质石料填筑的土石路堤,应符合土质路堤的相关规定
D.中硬、硬质石料的土石路堤,用试验路段确定的沉降差指标,检测压实质量

答案:B
解析:
土石路堤施工要求:(3)土石路堤不得倾填,应分层填筑压实。(4)压实后透水性差异大的土石混合材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不宜纵向分幅填筑;如确需纵向分幅填筑,应将压实后渗水良好的土石混合材料填筑于路堤两侧。(7)中硬、硬质石料的土石路堤,施工过程中的每一压实层,可用试验路段确定的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控制压实过程;用试验路段确定的沉降差指标,检测压实质量。其路基成型后质量应符合填石的规定。

第9题:

路堤反压护道应与()路堤填筑,其填料、填筑压实方法、压实标准应符合一般地基路堤相应部位的规定。

  • A、先后
  • B、同步
  • C、分步
  • D、错开

正确答案:B

第10题:

软土路基的压实质量、反压护道宜与路基本体同时分层填筑,反压护道与路堤本体填筑时,在路堤填筑达到临界高度后进行护道填筑。


正确答案: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