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评价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观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题目
问答题
试分析评价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观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一)维果茨基认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
1.社会文化是影响认知发展的要素。人的心理的发展不只受生物规律的制约,同时还受社会的制约。社会因素中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对于儿童身心发展的决定性的作用。
2.内化与语言:内化:个体将社会环境中的知识转化到自己心理结构中的过程。在内化的过程中,语言起到了很关键的中介和工具作用。
3.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维果茨基强调,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二)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启发:
1.教育的最佳效果产生在最近发展区
应该将学生置于“由接近全知而又不能全知”的境地,在教师的辅助下学习新知识。
2.实施支架式教学
将学习者看做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者,教师的帮助只是一种必要的辅助和支持,应逐渐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
3.组织不同智力水平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强调同伴交往在任务完成中的作用。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会有意识地模范专家或同伴的行为来思考和完成具体的任务。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育启示。


正确答案:1)教育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起作用;2)教育要按照学生最近发展区设置目标;3)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教育的作用是支架性的;4)要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第2题: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就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


答案:错
解析:
维果茨基认为人类具有两种心理机能,初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他认为认知发展是从初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第3题:

论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及其教育意义。


正确答案:
答: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一)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区分了2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所特有的,它使得人类心理在本质上区别于动物。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这两种机能是融合在一起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实质是以心理工具为中介,受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维果斯基提到的工具有两个层次:物质生产的工具和精神生产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
维果斯基认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与其他人以及语言等符号系统的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包括教学,对发展起形成性的作用。儿童的认知发展更多地信赖于周围人们的帮助,儿童的知识、思想、态度、价值观都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儿童发展的情况取决于他们的学习的方式和内容。他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或者说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起源于社会的交往。
2、心理发展观。他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由低级机能向高级机能转化的发展有四个表现:(1)随意机能不断发展。随意性越强,心理水平越高。(2)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1)心理机能的发展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2)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3)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
3、内化学说:他十分强调教学的作用,认为儿童通过教学才掌握了全人类的经验,并内化于自身的认知结构中。维果斯基的内化学说的基础是他的工具理论。
4、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他认为教学“创造着”学生的发展,主张教学应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学可以促进发展。
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决定着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因为儿童的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动态的,它取决于教学如何帮助儿童掌握知识并促进其内化。只要教学充分考虑到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而且能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就一定能促进儿童的发展。
(二)对教学的影响:
维果斯基是一个建构主义者。首先,他认为心理发展是一个量变与质变相结合的过程,是由结构的改变到最终形成新质的意识系统的过程。其次,强调活动,认为心理结构是外部活动内化的结果,他认为活动是以语言及其他符号系统为中介的社会性活动。第三,强调内部心理结构,认为新知识必须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建构。认知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过程,在新水平上整合新旧信息以形成新结构。
维果斯基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研究者提出了不少教学模式,其中值得注意是的支架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要点:首先,强调在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的发现活动,其次,教师指导成分将逐渐减少,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发现的水平,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向学生转移。维果斯基的理论对合作学习、情境学习等也有一定的指导性。
此外,维果斯基的思想也强烈影响到建构主义者对教学和学习的看法。教学不只局限于对教学结果和外部因素的强调,开始注重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内在因素,如一些背景性和过程性因素。

第4题:

简述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


答案:
解析:
维果茨基是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他关于心理发展的主要观点有:(1)高级心理机能的发生:社会起源说维果茨基将心理机能划分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自然的直接的低级心理机能是指感觉、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冲动性意志、直观的动作思维等。低级心理机能是消极适应自然的心理形式。社会的、 接的高级心理机能是指随意注意、逻辑记忆、抽象思维、高级情感和意志等。这些高级心理机能具有一系列根本不同于低级心理机能的共同特征:这些机能是随意的、主动的,是由主体按照预定的目的而自觉引起的;就它们的反映水平而言,是概括的、抽象的,也就是说在各种机能中由于有思维的参与从而使它们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就其实现过程的结构而言,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受社会规律所制约的;从个体发展看,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际的交往、活动过程中产生并不断发展起来的。(2)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机制:符号工具中介说维果茨基认为,人类有两种工具:物质工具和精神工具。物质工具和语言符号等精神工具的类似性就在于它们使间接的心理活动得以产生和发展。而能够从本质上改变低级心理机能,促进高级心理机能的“心理工具”则应该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起着中介作用的心理工具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可以在作用于外部物质改变的同时作用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3)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过程:内化说内化是指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将外部的人类经验不断转化为自我头脑中内部活动的过程。维果茨基指出所有高级的、社会历史的心理活动形式,首先都是作为外部活动的形式,而后内化为在头脑中进行的内部活动。 理解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首先要明晰他的主要观点,即个体的认知发展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而符号工具的中介会使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认知发展的作用大大增强,其过程是由外向内的内化过程。

第5题:

简述维果茨基的发展观与皮亚杰的发展观的异同,以及两种发展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答案:
解析:
(1)相同点。①都强调主体的活动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②都强调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不同点。①皮亚杰认为个体发展是生物适应的过程,强调人的自然本性;维果茨基认为个体发展受社会文化历史因素的制约,强调人的社会本性。②在发展的关键问题上,皮亚杰认为发展的关键在于儿童的独立探索活动,成人的直接教育是不重要的;维果茨基则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环境、教育的质量决定着智力发展的质量。③在发展是否存在阶段性上,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存在阶段性;维果茨基认为发展是连续的,没有绝对的阶段。④在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上,皮亚杰认为思维发展决定语言的发展;维果茨基认为语言的发展决定思维的发展。(3)对教学实践的启示。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启发我们,要重视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同时要探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由此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另外还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内化过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启发我们,要对儿童的认知结构和知识建构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根据儿童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的思维水平来设计教育训练活动。

第6题:

维果茨基认为,()和()在儿童的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社会性的相互作用;语言

第7题:

维果茨基强调(  )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A.教育与教学
B.内化
C.结构认知
D.情感教学

答案:A
解析:
维果茨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第8题: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就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9题:

维果茨基的发展观与皮亚杰的发展观的异同,以及两种理论对教学实践的启示。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相同点:
①都强调主体的活动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②都强调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不同点:
①皮亚杰认为个体发展是生物适应的过程,强调人的自然本性;维果茨基认为个体发展受社会文化历史因素的制约,强调人的社会本性。
②在发展的关键问题上,皮亚杰认为发展的关键在于儿童的独立探索活动,成人的直接教育是不重要的;维果茨基则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环境、教育的质量决定着智力发展的质量。
③在发展是否存在阶段性上,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存在阶段性;维果茨基认为发展是连续的,没有绝对的阶段。
④在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上,皮亚杰认为思维发展决定语言的发展;维果茨基认为语言的发展决定思维的发展。
(3)对教学实践的启示: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启发我们要重视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同时要探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由此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另外还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内化过程;皮亚杰的理论启发我们要对儿童的认知结构和知识建构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根据儿童所处的不同的思维阶段来设计教育训练活动。

第10题:

试述维果茨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并比较其异同。


答案:
解析:
(1)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观 ①维果茨基从社会文化因素的角度探讨人类个体认知的发展,认为人的认知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因素和 。会交往。②维果茨基提出符号工具的中介推动人类高级认知机能的发展,强调语言在人类思维发展中的作用。③维果茨基认为认知的发展过程是由外向内的内化过程。④从整体上来说维果茨基是非阶段论者。在语言发展的论述上持阶段论的观点。(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①皮亚杰从个体因素的角度探讨人类个体认知的发展,认为人类的认知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主体在环境中探究和与环境互动的结果。②皮亚杰提出个体通过适应和组织等认知机能使图式不断发展起来,图式是皮亚杰理论中的核心概念,皮亚杰是阶段论者,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所具有的图式类型是不同的。③皮亚杰认为思维引导语言。④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过程是由内向外的展开过程。(3)维果茨基和皮亚杰心理发展观的比较①二者都强调认知的发展是主动建构的过程。②皮亚杰强调认知的发展是主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维果茨基强调认知的发展是主体与社会环境的互动。皮亚杰强调认知的发展是由内向外的展开过程,维果茨基强调认知的发展是由外向内的内化过程。皮亚杰是阶段论者,维果茨基总体上是非阶段论者。皮亚杰强调思维引导语言,维果茨基强调语言在思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观点虽有所不同,一个是从个体的角度探讨认知的发展,一个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探讨认知的发展,但两种观点并非是矛盾的,我们可从相互补充的视角看待这两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