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水体?什么叫水体污染?

题目
问答题
什么叫水体?什么叫水体污染?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水体热污染通常发生在什么样的水体,最根本的控制措施是什么?


正确答案: 水体升温,水中溶解氧降低,在0~40℃内温度每升高10℃,水生生物的生化反应速率会增加1倍,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增强,导致水体缺氧加重。水体升温还可提高有毒物质的毒性以及水生生物对有害物质的富集能力,改变鱼类的进食习性和繁殖状况等;热效力综合作用容易引起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死亡;温带地区废热水扩散稀释较快,水体升温幅度相对较小;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夏季废热水扩散稀释较为困难,水温升高,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大。
防治措施:减少废热入水,废热综合利用,加强管理。

第2题:

由于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往往使水体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叫水华(水花),在海中叫赤潮。这种现象的水体就是()。

  • A、富营养化的污染水体
  • B、矿物质丰富的水体
  • C、生物种类丰富的水体

正确答案:A

第3题:

什么叫水体污染?


正确答案: 水体污染就是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质的质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受到损害,以致于对水的应用产生了不利的或者不合理的影响。

第4题:

什么叫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有何危害?


正确答案: 指富含磷酸盐和氮素的水,在光照和其他环境适宜的情况下,水中的营养物质使水中的藻类过量生长,在随后藻类死亡和异养微生物代谢活动中,水中溶解氧被耗尽,造成水体质量恶化和水生态环境结构破坏的现象。
危害:1、使水味变得腥臭难闻;2、降低水的透明度;3、消耗水中的溶解氧;4、向水中释放有毒物质;5、影响供水水质并增加供水成本;6、对水生生态的影响。

第5题:

什么叫水体富营养化?其对水生生态系统有何影响?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水体富营养化指湖泊、水库、海湾等封闭、半封闭水体中接纳过多N、P等营养元素,水体初级生产力提高,某些特征性藻类(主要是蓝藻、绿藻)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的过程。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1)引起水生生物种类的改变
(2)水质碱化
(3)水体产生有毒物质
(4)感官恶化,不利观光
防治措施:
(1)预防性措施:
A.降低或消除废水中氮、磷的含量
B.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禁止生产和销售含磷洗涤剂
C.防治水土流失
D.减少湖边农田化肥的使用量
(2)调节性措施:
A.改变水域的水温特征(改变水域的流动性,进行水交换)
B.化学方法(投加化学絮凝剂)
C.生物学方法(在湖泊的浅水区种植高等水生植物,并打捞清除;放养食藻类鱼种;放养底栖水生动物)
D.物理法(曝气、疏浚底泥)

第6题:

什么是水体污染?


正确答案:由于人类活动或其他活动产生了废水和废物,这些物质未经处理或未经很好的处理进入水体,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水体的质量下降,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第7题:

什么叫水体自净?什么叫氧垂曲线?根据氧垂曲线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正确答案:进入水体的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作用被分散、分离或分解,最后,水体基本上或完全地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这个自然净化的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当河流接纳废水以后排入口(受污点)下游各点处溶解氧的变化十分复杂。以各点离排入口的距离为横坐标,溶解氧量为纵坐标作图,即得氧垂曲线。
氧垂曲线的形状会因各种条件(如废水中有机物浓度、废水和河水的流量、河道弯曲状况、水流湍急情况等)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但总的趋势是相似的。由氧垂曲线可以得到废水排入河流后溶解氧最低点的亏氧量,及从排入点到临界点所需的时间。

第8题:

什么是水体自净?什么叫水环境容量?


正确答案:水体自净是指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共同作用,使污染物总量减少或浓度降低,受污染水体部分或完全恢复原状的过程。
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
水环境容量特指在满足水环境质量的要求下,水体容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因此又称做水体负荷量或纳污能力。
水环境容量包括稀释容量和自净容量。

第9题:

简述什么叫地物反射光谱?试述植被、水体、雪的反射光谱各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地物的反射波谱指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通常用平面坐标曲线表示,横坐标表示波长,纵坐标表示反射率。同一物体的波谱曲线反映出不同波段的不同反射率。
植被:植被的反射波谱曲线规律性明显而独特,主要分三段:可见光波段(0.4-0.76μm)有一个小的反射锋,位置在0.55μm(绿)处,两侧0.45μm(蓝)和0.67μm(红)则又两个吸收带。这一特征是由于叶绿素的影像,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光反射作用强。在近红外波段(0.7-0.8μm)有一反射的“陡坡”,至1.1μm附近有一峰值,形成植被的独有特征。这是由于植被叶细胞结构的影像,除了吸收和透射的部分,形成的高反射率。在中红外波段(1.3-2.5μm)受到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特别以1.45μm和1.95μm和2.7μm为中心是水的吸收带,形成低谷。
水体:水体的反射主要在蓝绿光波段,其他波段吸收都很强,特别到了近红外波段,吸收就更强。正因为如此,在遥感影像上,特别是近红外影响上,水体呈黑色。水中含泥沙时由于泥沙散射,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会增加,峰值出现在黄红区。水中含叶绿素时,近红外波段明显抬升,这些都成为影响分析的重要依据。
雪:雪的反射光谱和太阳光谱很相似,在0.4—0.6μm波段有一个很强的反射峰,反射率几乎接近100%,因而看上去是白色,随着波长的增加,反射率逐渐降低,进入近红外波段吸收逐渐增强,而变成了吸收体。雪的这种反射特性在这些地物中是独一无二的。

第10题:

水体的含义是什么?什么叫水体污染?


正确答案:水体的一般意义是指水的积聚体,通常指地表水体,广义的水体也包括地下水体。环境科学中的水体,包括水、水中的溶解性物质,非溶解性的微小悬浮物,水中的生物以及底泥等。
水体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水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状况,使其丧失或减弱了人类的使用价值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