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面有关函数概念教学的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指出《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函数内容的教学目标。案例:一个圆台形物体的上

题目
问答题
对下面有关函数概念教学的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指出《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函数内容的教学目标。案例:一个圆台形物体的上底面积是下底面积的1/4,如果该物体放置在桌面上,下底面与桌面接触,则物体对桌面的压强是200帕。若把物体翻转过来,上底面朝下与桌面接触,问物体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高中数学《奇函数》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什么?


答案:
解析:


2、【知识与技能】理解奇函数概念,知道奇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并能熟练利用定义法判断一个函数是奇函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奇函数的活动,培养类比、观察、归纳、思考与创新能力,体会数学由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维方法,并从中感受数形结合的巨大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习信心与参与热情,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与学习习惯。

第2题:

案例:
足球是初中校园广受男生喜爱的课程,它是一种全身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三某班共有男生24人,教学内容为脚内侧踢地滚球、停地滚球技术,新授课,40分钟。请根据下列教学片段进行分析。

问题:
(1)分析该案例中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请指出该案例的教法、学法及时间安排上是否存在问题,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在该案例的教学目标中,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的设置是合理的,但是知识目标设置不合理。
该案例从三个学习领域安排教学目标,体现了全面性。足球是一项团队合作的运动项目,情感目标的设计恰到好处,能激发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但是知识目标不合理,这是一堂新授课,第一次授课的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基本掌握这次课中讲授的动作技术,而不是一下子掌握脚内侧踢地滚球技术、脚内侧停地滚球技术以及多项素质能力。该案例的技能目标是合理的,在这一节课中,学生的控球能力、支配能力、速度耐力等应得到相应的提高。
通过以上分析,该案例的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应改为:进一步建立脚内侧踢、停球技术动作的概念。
(2)①教法内容
该案例设计的教法过于简单,内容不详实,略显单调空洞。教学开始时,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做热身运动,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可能会出现运动损伤。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需要在教师巡回观察前加一个学生自由练习的环节。
②学法问题
对新授课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仅凭观察教师的动作讲解和示范,认知和理解能力不能立刻跟上去,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隋和学习效果。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脚内侧踢、停地滚球技术,在练习前最好让学生踢固定球,这样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所学技术。
③时间安排
在时间安排上,对于每个动作技术的学习,每个过程都才10分钟,而比赛时间设置为20分钟,这对于第一次授课来说,显然是不合理的。教师应把时间花费在着重解决脚对球接触力量、方向、掌握上,同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问进行自主练习巩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控球与支配球的能力。

第3题:

案例分析就是对教学中的现象或规律性问题,放在理论层面上进行反思与讨论,并作出理性判断。案例分析,首要能力是对案例的问题识别。()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4题:

案例:某教师在进行幂函数教学时,给学生出了如下一道练习题:
已知(a+1)-2<(1-2a)-2,求a的取值范围。
某学生的解答过程如下:
问题:(1)指出该生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分析其错误原因;(8分)
(2)给出你的正确解答(限用幂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来解答);(8分)
(3)指出你解题所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4分)


答案:
解析:
(1)忽了偶次方,把问题复杂化导致分类不全面。

第5题:

高中“函数概念”(第一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绘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体会函数的实质是两个集合间的特殊对应关系;
②理解函数表达形式的多样性
③理解函数的定义。
完成下列设计,并且回答问题:
(1)根据教学目标①②,至少设计三个实例,并说明设计意图。
(2)根据教学目标③,至少设计两个例题.并说明设计意图。
(3)本节函数概念教学与初中函数概念教学有什么不同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各是什么 请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实例一:自由落体运动
(3)高中函数概念与初中概念相比更具有一般性。实际上,高中的函数概念与初中的函数概念本质上是一 致的。不同点在于,表述方式不同——高中明确了集合、对应的方法。初中虽然没有明确定义域、值域这些集合,但这是客观存在的,也已经渗透了集合与对应的观点。与初中相比,高中引入了抽象的符号f(x)。f(x)指集合B中与x对应的那个数。当x确定时,f(x)也唯一确定。另外,初中并没有明确函数值域这个概念。
教学重点:在研究已有函数实例的过程中,感受在两个数集A,日之间所存在的对应关系厂,进而用集合、对应的语言刻画这一关系,获得函数概念。然后再进一步理解它。
教学难点:对抽象符号y=f(x)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设置理由:函数是中学数学的核心概念,而函数概念的核心是“对应”,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是基础。从具体到抽象才符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感知到理解,从表象到概念的认识规律。抽象符号在数学中广泛使用,因此对于它的理解是难点也是重点。

第6题:

高中数学《偶函数》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出课题
同学们,“对称”是大自然的一种美,这种“对称美”在数学中也有大量的反映.让我们看看下列函数有什么共性?
(二)形成概念



1.初中函数与高中函数概念的区别?
2.一个函数不是奇函数就是偶函数对吗?如果不对,请举例。


答案:
解析:
1.
高中函数概念与初中概念相比更具有一般性。实际上,高中的函数概念与初中的函数概念本质上是一致的。不同点在于,表述方式不同──高中明确了集合、对应的方法。初中虽然没有明确定义域、值域这些集合,但这是客观存在的,也已经渗透了集合与对应的观点。与初中相比,高中引入了抽象的符号f(x)。f(x)指集合B中与x对应的那个数。当x确定时,f(x)也唯一确定。另外,初中并没有明确函数值域这个概念。
2.

第7题:

“函数图象”是高中数学中很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复习所学函数模型及其图象特征.可以使学生对函数有一个较直观的把握和较形象的理解,缓解因函数语言的抽象性引起的学生的心理不适应及不自觉的排斥情绪。
(1)关于“函数图象及其应用”给出你的教学设计目标。(10分)
(2)确定教学重点、难点。(10分)
(3)设置两个教学环节(给出两个以上例题或练习题)并说明设计意图。(10分)


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主要有:
①通过练习的设置,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函数模型的广泛适用性,贯穿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观点,充分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加强看图识图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自觉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②结合具体的问题,并从特殊推广到一般,领会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及等价转化思想的意义和价值。③通过对所给问题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理解动与静,整体与局部的辨证统一关系,发展对变量数学的认识,体会函数知识的核心作用。
(2)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教学重点:常见函数模型的图象特征和实际应用。通过课堂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完成对相关知识的系统归纳,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增加学生的直观体验,深化认识,突破重点。
②教学难点:利用函数图象研究方程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自主探究学习,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学习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象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实现难点突破。
(3)教学环节及设计意图

课堂小结:
本节课复习了常见函数模型及其图象特征,体会到利用函数图象解决函数性质的形象和直观。学习函数和方程的相互等价转化,体会函数方程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正如华罗庚所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

第8题:

由于案例的分析过程在整个案例教学活动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案例的(),我们在案例教学实践基础上总结出了案例分析的基本原则,这对于提高案例分析的有效性和案例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A、主题和目的

B、内容和性质

C、目标和特点

D、时间和地点


参考答案:A

第9题:

案例:某教师在对基本初等函数进行教学时,给学生出了如下一道练习题:
问题:
(1)指出该生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分析其错误原因;(6分)
(2)给出你的正确解答;(7分)
(3)指出你在解题时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7分)


答案:
解析:

第10题:

高中“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第一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通过对二次函数图象的描绘,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渗透由具体到抽象思想,领会函数零点与相应方程实数根之间的关系;
②理解提出零点概念的作用,沟通函数与方程的关系。
③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体会用函数系统的角度去思考方程的思想,使学生理解动与静的辨证关系。掌握函数零点存在性的判断。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个问题引入,并说明设计意图;
(2)根据教学目标①,设计问题链(至少包含三个问题),并说明设计意图;
(3)根据教学目标③,给出至少一个实例和三个问题,并说明设计意图;
(4)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5)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内容,其难点是什么
(6)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后续哪些内容的学习有直接影响


答案:
解析:
(1)问题引入:求方程3x2+6x-l=0的实数根。
变式:解方程氩3x5+6x-l=0的实数根。(一次、二次、三次、四次方程的解都可以通过系数的四则运算,乘方与开方等运算来表示,但高于四次的方程不能用公式求解。大家课后去阅读本节后的“阅读与思考”。还有如lnx+2x-6=0的实数根很难下手,我们寻求新的角度——函数来解决这个方程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认知冲突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推动问题进一步的探究。通过简单的引导,让学生课后自己阅读相关内容,培养他的自学能力和更广泛的兴趣。开门见山的提出函数思想解决方程根的问题。点明本节课的目标。
(2)问题①:求方程x2-2x-3=0的实数根,并画出函数y= x2-2x-3的图象;
问题②:观察形式上函数y= x2-2x-3与相应方程x2-2x-3=0的联系。
问题③:由于形式上的联系,则方程x2-2x-3=0的实数根在函数y= x2-2x-3的图象中如何体现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二次函数图象和二次方程为平台,观察方程和函数形式上的联系,从而得到方程实数根与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理解零点是连接函数与方程的结点。
(4)教学重点: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体会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之间的联系,掌握函数零点存在性的判断。
(5)教学难点:准确认识零点的概念,在合情推理中让学生体会到判定定理的充分非必要性,能利用适当的方法判断零点的存在或确定零点。
(6)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初等函数(I)》的基础上,学习函数与方程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中通过对二次函数图象的绘制、分析,得到零点的概念,从而进一步探索函数零点存在性的判定。这些活动就是想让学生在了解初等函数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描绘函数的图象,通过对函数与方程的探究,对函数有进一步的认识,解决方程根的存在性问题,为下一节《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做准备。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