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方案教学的内涵(十点中答六点即可)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方案教学的内涵(十点中答六点即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内涵和主要类型。


答案:
解析: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 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2)谈话法: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而使学生代 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3)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讨知识的方法。 (4)练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知识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5)演示法: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各种直观教具、实物,让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试验,让学生观乔幻灯片、电影、录像等,从而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的方法。 (6)实验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F, 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实验作业,以获得 知识或验证知识,培养操作能力的方法。 (7)实习作业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 (8)讨论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特定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9)研究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第2题:

简述“课程教学”理念的内涵。
(1)课程与教学的本质是变革。用变革的观点看教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对内容作出根本变革的过程——内容的创造与意义的建构过程。
(2)教学作为课程开发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的过程即是共同创生课程的过程。
(3)课程作为教学事件。课程是动态过程,是不断变化的课堂教学事件。

第3题:

简述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各原则的内涵及应用要求。


参考答案:(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向儿童传授的知识、技能应该是正确的、可靠的、是符合人类社会认识的客观规律、符合人与社会和谐的客
观规律、符合人际交往的客观规律。
(2)思想性原则:思想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对全体儿童实施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幼儿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幼儿园的德育活动寓于各项活动之中。
(3)目标性原则: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必须有明确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科学的目标,没有目标的活动称不上教育活动,因为教育本身就含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特征。
(4)整合性原则:整合性原则即把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看作是一个把教育中的各种要素进行整体规划与建构的过程。
(5)活动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就是要让儿童在主动和真实的活动中,通过感知、操作、体验、交流来进行学习的。

第4题:

简述方案教学的内涵(十点中答六点即可)


正确答案: 1)儿童围绕某个主题进行主动探究的活动或过程、
2)学习的动机是一种内在动机
3)探究的主题必须是儿童感兴趣的、熟悉的和有意义的
4)探究的方式多样化
5)活动的组织按照问题解决的逻辑进行
6)活动的生成性
7)儿童的个别差异得到尊重
8)我和你的师幼关系
9)多方面资源的优化组合与有效利用

第5题:

简述随机防问教学的理论基础、内涵、基本要素以及基本特征。
(1)理论基础:随机防问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个新兴分支“认知弹性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斯皮罗)
认知弹性理论:人的认知随情境的不同而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复杂性、差异性。
(2)内涵:是指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基于不同目的、着眼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多次加以呈现,以使学习者对同一内容或问题进行多方面理解、获得多种意义的建构。
(3)基本要素:呈现情境;随机访问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4)基本特征:在不同情境、从不同角度建构知识的意义和理解,由此获得可广泛而灵活迁移的、高级的、非结构性的知识。

第6题:

简述瑞吉欧方案教学的发展过程。
发展有三个阶段,呈螺旋式上升,经验不断重复、提升,使儿童从熟悉的东西入手并提炼新的理解。
(1)开始阶段:确定主题,制定概念图,提出要探索的问题。
(2)发展阶段:对问题进行直接探索,包括实地去调查某场所,物体或事件等。是方案活动的核心。
(3)第三阶段:整理并展示结果。教师安排供孩子交流分享学习经验的机会,引导孩子回顾和评价。

第7题:

简述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内涵以及基本要素、基本特征。
(1)理论基础:支架式教学是在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
(2)内涵:是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的概念框架而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的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于该概念框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独立建构意义。
(3)基本要素:进入情境;搭建支架,引导探索;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4)基本特征:重视社会交互作用和文化在知识理解和意义建构中的作用,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不仅是一个个体的过程,还是一个社会和文化的过程。

第8题:

任务型教学法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方法之一。请解释“任务”的基本内涵,并简述英语教学中任务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答案:
解析:
英语教学中的任务指有利于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
任务的设计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
(1)任务应有明确的目的;
(2)任务应具有真实意义,即接近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活动;
(3)任务应涉及信息的接收、处理和传递等过程;
(4)学生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英语:
(5)学生应通过做事情完成任务:
(6)完成任务后一般应有一个具体的成果。

第9题:

简述六点定则。


正确答案:用适当分布的六个定位支承点,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使工件在夹具中的位置完全确定,简称六点定则。

第10题:

教学提问由()几个环节组成。

  • A、发问
  • B、侯答
  • C、叫答
  • D、理答

正确答案: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