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老子》对法家"法治"的批判。

题目
问答题
简述《老子》对法家"法治"的批判。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论法家推行“法治”的方法。


参考答案:

法家推行"法治"的方法.法家从立法、执法、运用上法,处理法与权势,法与策略手段的关系方面提出了一整套推行"法治"的方法。
(1)立法原则:循天道;因民情;随时变;量可能;务明易。
(2)执法主张:明法;任法;壹法法。
(3)运用赏罚:"信赏必罚";"厚赏重罚";"赏功罚罪"、"赏勇罚怯"、"赏富刑贫";"赏誉同轨,非诛俱行";少赏多罚和轻罪重刑。
(4)法、术、势相结合:"法"指法令,"势"指权势、权力,"术"指统治策略和手段。法家对于如何处理这三种政治现象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前期法家重,商鞅重"法",慎到重"势",申不害中"术"。后来韩非总结前期法家德得失,强调必须"以法为本",使法、势、术紧密结合,才能实现"法治"。
首先,以法为本;其次,法与势相结合;
最后,法与术也要结合


第2题:

下列有关老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老子是春秋时期楚国人
  • 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 C、老子是中国最早的古儒
  • D、《老子》是法家思想的经典

正确答案:D

第3题:

法家提出的口号是法治,并成为法家思想的核心。()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4题:

楚简老子对儒家的批判相比今本老子而言()

  • A、更加严厉
  • B、更加温和
  • C、同样严厉
  • D、无法比较

正确答案:B

第5题:

关于儒家和法家的法律思想,表述不正确的包括()。

  • A、儒家提倡“礼治”、“德治”、“人治”,排斥否定“法治”
  • B、法家主张法治的人性论基础是认为人性是好利恶害的
  • C、法家强调以严刑峻罚推行法治

正确答案:A,C

第6题:

《老子》中反对法家强调的“法治”,认为“依法治国”违背自然之道。()


参考答案:正确

第7题:

试对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与中国先秦法家的法治思想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


正确答案: 相同点:都认识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实行法治的必要性;都旗帜鲜明地主张法治反对人治;所强调的法治都是在成文法的基础上实现的;都强调维护法律的权威;都主张法律本身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不同点:
(1)亚里士多德之法律是公共之规范;法家之法律是君主之工具。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中,法律是公共利益的体现,是最高的社会权威,执政者应该“依法治国”,执政官的权力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而法家则高度认同君主专制,认为国家、权力等都是君主的私有财产,君主应该“以法治国”。对君主而言,法律只是工具而不是规范。
(2)亚里士多德之法治强调公民权利;法家之法治重视臣民义务。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一个公民都拥有不可侵夺的权利,法律必须体现公民意志、保护公民权利。法家不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当论及法律与民众的关系时,只是把民众作为制裁的对象。在法家的法治理论中,民众所能做的只能是知法守法,而能否做到这一点,也是判断民众好坏的唯一标准。
(3)亚里士多德之法治包含权力分立因素;法家之法治体现专制集权特点。亚里士多德注重法律与政体的关系,认为一切政体都有3个要素,即议事机能、行政机能、审判(司法)机能,并强调指出,一个优良的立法家在创制时,必须考虑到怎样才能使法律适合于其所构成的政体。亚里士多德主张的法治包含权力分立因素。法家所主张的法治是与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连为一体的。法家认为,国家不能存在二元的权力结构,国家的立法权与行政权必须集中在君主一人之手。法家主张的法治是以高度集中的君权为前提的。

第8题:

简述《老子》对法家"法治"的批判。


参考答案:

《老子》对法家"法治"的批判。《老子》认为以"法"治国是与自然之道相违背的人为之道,是欲治反乱的倒行逆施。他说"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形成"盗贼充斥","民之轻死"。要"使民重死"看重生命,就先"使民无知无欲",然后采取各种"无为而治"的措施,达到无为而无不治。


第9题:

早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有()

  • A、老子
  • B、管仲
  • C、李悝
  • D、商鞅

正确答案:B,C,D

第10题:

简述老子对儒家批判及其政治理想和政治影响


正确答案:批判:
(1)对仁义礼智的批评:老子认为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是社会混乱的根本原因。认为要使天下太平,没有争夺,就要取消知识,取消道德,取消新颖的器具和财货。
(2)对儒家神会结构的批评(治国方法论):治国的目的是和谐,在老子看来,应该是自然无争的小国寡民;治国的目的不是要增加些什么,而是不要增加些什么;主术的自然无为,统一执众之术;治术的自然无为。
政治理想:“小国寡民”的状态。“小国寡民”的中心内容要求实现“无为而治”,统治者少一点欲望和作为,使人民自然生活放弃知识,才各得其所。理想的社会和政治应该是“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消极无为的政治态度决定了对待人生看法也是消极无为的。
影响:汉初,黄老之学受当时朝廷尊崇,《老子》为其经典之一,其代表人物曹参主张清静无为,儒家思想受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