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翼下颌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

题目
问答题
简述翼下颌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临床表现出现张口受限的不包括

A、颞间隙感染

B、颞下间隙感染

C、咬肌间隙感染

D、翼下颌间隙感染

E、颊间隙感染


参考答案:E

第2题:

简述拳状粘连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正确答案: 特点:多见儿童。粘连挛缩成拳状,功能可完全丧失。
治疗方法:
(1)松解掌面粘连,中厚皮片移植;
(2)加深虎口;
(3)弹力牵引;
(4)克氏针固定指骨伸直位2~3周。

第3题:

简述低钙惊厥的临床特点及急救措施。


正确答案:(1)多发生于3~6个月的婴儿:(2)多发生于3~6月份(3)三症状:惊厥、手足搐搦、喉痉挛;(4)三体征:面神经征、腓反射、陶瑟征;
急救措施:(1)氧气吸入:惊厥期应立即吸氧,喉痉挛者须立即将舌头拉出口外,并进行口对口呼吸或加压给氧,必要时作气管插管以保证呼吸道通畅;(2)迅速控制惊厥或喉痉挛:可用10%水合氯醛,每次40~50mg/Kg,保留灌肠或地西泮每次0、1~ 0、3mg/Kg,肌内或缓慢静脉注射。(3)及时补充钙剂

第4题:

请简述翼下颌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


正确答案: 翼下颌间隙位于下颌支内侧骨壁与翼内肌之间。感染多来源于牙源性感染(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下磨牙根尖感染)、医源性感染或邻近间隙感染。
翼下颌间隙位置深在,感染较难早期发现。患者感觉面深部疼痛并向耳颞部放射,下颌角内侧压痛。张口受限。下牙槽神经受累可出现感觉异常,如下唇麻木等。翼下颌皱襞粘膜水肿,而面部肿胀不明显。可向颞下间隙、颞间隙、咽旁间隙、颊间隙、颌下间隙等多间隙扩散甚至波及颅底导致严重并发症。
治疗上应用全身抗感染,脓肿成熟后行切开引流术。
切开引流的位置:
口内途径:在翼下颌皱襞稍外侧纵行切开2~3cm,用钝性分离开颊肌后,沿下颌支前缘内侧进入翼下颌间隙。
口外途径:沿下颌下缘下1~2cm作长约5~7cm的弧形切口切口,在分离暴露下颌角下缘后,在其内侧切开翼内肌附着及骨膜,剥开翼内肌后,进入间隙。

第5题:

简述急性化脓性冠周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


正确答案: 智齿(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治疗不及时或不妥当时,发展加重形成脓肿,以下颌多见。临床表现:局部胀痛不适,有自发性跳痛并可放射至耳颞区。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可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减退、白细胞总数升高等。查体见面下分肿胀,伴张口受限。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冠周软组织红肿、糜烂、触痛,盲袋内有脓性分泌物;炎症可波及咽侧和扁桃体;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冠周脓肿可局部扩散形成磨牙后区骨膜下脓肿,有以下几种扩散途径:
(1)向外穿破在颊肌下颌骨附丽以上可形成颊侧牙龈瘘,若在颊肌下颌骨附丽以下则形成面颊瘘。严重者可导致颊间隙感染。
(2)向后外沿下颌升支外侧面扩散,可导致咬肌间隙感染和边缘性骨髓炎。
(3)向后沿下颌升支内侧可扩散导致翼下颌间隙和咽旁间隙感染,或扁桃周围脓肿。
(4)向下可导致颌下间隙脓肿和口底蜂窝织炎。治疗原则:全身与局部并重。全身应用抗生素,全身症状重者考虑必要的对症和支持治疗。局部应立即切开引流,并以1%~3%H202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保持口腔卫生,给予漱口剂。急性炎症控制后应及时拔除阻生牙或行龈瓣切除,伴有颊瘘者应同时行瘘道搔刮。

第6题:

临床表现出张口受限的间隙感染不包括

A、颞间隙感染

B、颞下间隙感染

C、咬肌间隙感染

D、翼下颌间隙感染

E、颊间隙感染


参考答案:E

第7题:

简述布鲁氏菌的临床症状及防疫措施。


正确答案: 显著症状是怀孕母畜发生流产,流产后可能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从阴道流出污秽不洁、恶臭的分泌物。新发病的畜群流产较多;老疫区畜群发生流产的较少,但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关节炎、胎衣滞留、久配不孕的较多。公畜往往发生睾丸炎、附睾炎或关节炎。
措施是严禁从疫区引进动物,加强检疫,常发病畜群定期检疫淘汰,逐渐建立清净畜群。常发病奶牛场和牧区畜群,可在检疫淘汰基础上进行免疫预防。产前产后严格消毒。

第8题:

关于翼下颌间隙感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感染少数是医源性感染

B、临床首先表现为张口受限

C、翼下颌间隙周围肌肉多而厚实,感染不易扩散

D、口内翼下颌皱襞肿胀、压痛

E、可从口内作切开引流


参考答案:C

第9题:

简述翼下颌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


正确答案: 翼下颌间隙位于下颌支内侧骨壁与翼内肌之间。感染多来源于牙源性感染(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下磨牙根尖感染)、医源性感染或邻近间隙感染。翼下颌间隙位置深,在感染早期较难发现。患者感觉面深部疼痛并向耳颞部放射,下颌角内侧压痛。张口受限。下牙槽神经受累可出现感觉异常,如下唇麻木等。翼下颌皱襞黏膜水肿,而面部肿胀不明显。可向颞下间隙、颞间隙、咽旁间隙、颊间隙、颌下间隙等多间隙扩散甚至波及颅底导致严重并发症。治疗上应用全身抗感染,脓肿成熟后行切开引流术。
切开引流的位置:
(1)口内途径:在翼下颌皱襞稍外侧纵行切开2~3cm,用钝性分离开颊肌后,沿下颌支前缘内侧进入翼下颌间隙。
(2)口外途径:沿下颌下缘下1~2crn作长约5~7口n的弧形切口,在分离暴露下颌角下缘后,在其内侧切开翼内肌附着及骨膜,剥开翼内肌后,进入间隙。

第10题:

简述舌神经、颊神经及下牙槽神经在翼下颌间隙内的位置关系。


正确答案: 在翼下颌间隙内,颊神经位于前外侧,舌神经居中,下牙槽神经居后,了解这种关系,对下颌阻滞麻醉有一定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