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现代型乡村经济的特征。

题目
问答题
简述现代型乡村经济的特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会展市场的经济特征。


参考答案:

需求主体的二层性:参展商和观众;客户支出的二重性:货币和时间;会展产品的二重性:商品与公益品,私人品与公共品。
(1)会展市场主客体的多样性:需求主体多样性(参展商、采购商、专业观众、一般观众);供给主体多样性(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会展客体(产品)多样性(商品与公益品,私人品与公共品)
(2)会展市场的辐射性:带动相关产业的功能;1:9的拉动系数
(3)会展市场活动的区域性:空间位置;资源状况;地理条件
(4)会展市场信息的强集聚性:买家与卖家之间;买家与买家之间;卖家与卖家之间;买卖家与观众之间
(5)会展产业的绿色生态性:无烟产业;生态产业
(6)会展市场活动时间上的非连续性:一般商品市场是“线性”分布;会展产品市场是“点状”分布


第2题: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正确

第3题:

简述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正确答案:
(1)市场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发生联系的场所、渠道和领域,市场机制是调节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机制。
(2)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企业之所以接受市场机制的调节,是因为它在追求自身的利益过程中能够自主地决策,调整生产经营的方向和规模。
(3)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4)整个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制基础,企业的经营活动按照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

第4题:

简述传统计划经济时期乡村社区治理的基本策略。
第一,在乡村社区,通过人民公社体制下的生产大队和生产小队的组织方式把广大的农民组织起来,开展集体化的农业生产劳动。
第二,在乡村社区,国家通过人民公社体制,把行政体制直接延伸到原来实行乡村士绅自治的领域,基本上从体制上消除了过去的士绅统治。
第三,在人民公社时期,村民以社员的身份参与生产劳动和村里事务,他们的政治地位获得提升,政治热情比较高涨,也是以响应式地参与国家发动的政治运动和政治思想教育活动。
第四,在人民公社时期,社区的公益事业和公共福利获得了提升。
总之,在人民公社时期,乡村社区的治理是通过政治统一性比较强的人民公社组织来推动的,村民以社员的身份被组织到集体化的农业劳动当中,参与到各种各样的政治运动当中,村民的政治参与程度和热情空前高涨,士绅阶层被取缔,家族势力受到削弱,农村实行一种社员制的集体公益和公共福利模式。

第5题:

简述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的关系


答案:
解析:
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乡村建设应以乡村教育为方法,而乡村教育需以乡村建设为目标,“建设、教育二者不 能分开”。在梁漱溟看来,中国文化既然已经严重失调,而教育的功能又在于延续文化而求其进步,为重新整理和建设中国固有的文化,不使失 传,不使停滞,必须借助教育之功。所以说,建设 必寓于教育,乡村的进步,社会的改造,"不能不 归于教育一途”。在乡村建设中,学校必然成为社会的中心,教员必然成为社会的指导者,乡村 建设是“纳社会运动于教育之中,以教育完成社会改造”。

第6题:

简述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1)生态环境的弱胁迫性;
(2)资源利用的高效率性;
(3)行业行为的高标准性;
(4)产业发展的强持续性;
(5)经济发展的强带动性;
(6)产业增长的强集聚性。


第7题:

四川是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乡村旅游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请简述四川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及主要类型,并分析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


正确答案:
2.(1)四川乡村旅游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7-1991)为兴起萌芽阶段.“农家乐”是这一时期乡村旅游的主要表现形式.城市居民自发到农村游玩,农民利用自家的庭院和责任团从事接待活动,郫县友爱乡农科村是这 一时期“农家乐”的发展典型.
    第二阶段(1992至2002)为规模发展阶段.该阶段“农家乐”发展步伐加快,从事旅游接待的农户迅速增加,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利用农业资源开展旅游活动的新形式.这一时期乡村旅游仍然是以“农家乐”为主体的旅游活动.在1995年,“双休日”的施行成为“农家乐”发展的一大契机,“农家乐”被推向高潮.
    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为品牌打造阶段.国家旅游局在2002年就开始积极筹备“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评选工作,极大地推动了四川的“农家乐”向标准化、品牌化的区域乡村旅游方向发展.目前全省共有17家“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成都的三圣乡在2006年4月初也被正式评为4A级旅游区.
    (2)乡村旅游的主要类型有:
    第一,城市依托型.依托大城市就近的客源市场,利用农村、农园的自然生态和乡村文化,从食、住、游、购、娱等方面满足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度假的需求.这类乡村旅游在我国大城市的郊区取得了较大发展,成为推动大城市郊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第二,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以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把旅游景区的部分服务功能分离出来,吸引和指导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从而带动景区周边乡村的经济发展,形成旅游景区与社区的互动发展.
    第三,特色村寨型.以特色村寨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民俗风情、宗教信仰及各种传统节日为特色,吸引广大游客和研究者前来观光游览、康体娱乐、学习研究等.
    第四,历史文化型.以当地历史文化吸引广大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学习研究和进行教育活动.
    (3)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
    乡村旅游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有较大的需求,有广阔的市场.同时,市场供给潜力巨大,再加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乡村旅游、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前景非常广阔.

第8题:

简述城市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参考答案:

(1)要素空间分布的高聚集性
(2)经济活动的高开放性
(3)投入产出的高效益性
(4)外部环境的高外在性
(5)经济社会结构的多样性和系统性


第9题:

简述欧洲乡村寄宿学校的主要特征。


答案:
解析:
欧洲新学校大多设在乡村或大城市的郊区,周围环境幽静,风景优美,设备 优良.采用家庭式教育管理方式;新学校重视体育、手工、园艺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自由精神、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独创精神;在教学内容上,重视现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反对体罚,重视儿童兴趣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在道德教育 上,培养学生合作的观念,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和进取心。

第10题:

在城市的特征中,区别于乡村的根本之点是()

  • A、社会性
  • B、高度聚集性
  • C、开放性
  • D、经济性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