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启发式教育有怎样的论述?

题目
问答题
孔子关于启发式教育有怎样的论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学习理论方面,孔子有十分丰富的论述。主要有();();();虚心笃实的学习态度。
学与习结合;学与思结合;学与问结合

第2题:

孔子是如何论述文艺的社会功能的?
1.从人的立身处世来讨论和礼乐。认为诗乐具有教化作用,可提高人品德修养。同时在政治和社会活动中,发挥其社会功能。
2.论文学世态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兴观群怨”之说。通过诗歌来表达情志以发挥其社会作用的概括论述,这也体现了孔子对诗歌艺术特征的认识。
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提出,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作为志切救民的政治家,孔子非常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
孔子“兴观群怨”的阶级内容显而易见,学《诗》的目的,只为“事父”、“事君”。他对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给了很高的估价。
“可以兴”说明诗歌可以感动人、鼓舞人,具有艺术感染力作用;“可以观”说明诗歌可以“考见得失”,“观风俗之盛衰”,具有认识作用;“可以群”说明诗歌可以交流思想感情,使人们相互切磋,达到团结的目的;“可以怨”说明诗歌可以“怨刺上政”,对政治发表批评意见;“事父”、“事君”,则是孔子从他的政治立场出发,说明诗歌要为礼教服务;“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说明诗歌还能给人以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一个标准,影响了我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

第3题:

体现孔子启发式教育的基本方法是(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博学于文,约之以礼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D.学而时习之


正确答案:A
孔子认为启发式教育的基本方法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第4题:

孔子关于增进学问的论述有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正确答案:孔子认为,增进学问,要“学而时习之”,要庄重、认真,要达到举一反三、“告诸往而知来者”的理想境界。这对我们来讲都不失为学习、工作上的重要告诫。

第5题:

论述电动机振动的原因有哪些?怎样消除?


正确答案: 电动机振动的原因包括:
(1)地脚螺丝松动。
(2)对轮螺丝、橡皮圈磨损。
(3)找正不符合质量标准。
(4)轴承缺油或碎裂。
(5)轴承间隙过大。
(6)轴承安装不符合要求。
(7)机体部分不平衡。 处理方法包括:
①停止运行,汇报班长,查明原因。
②地脚螺丝松动,可紧固。
③电动机本身原因,通知电工解决。
④找正不合格及机械故障,通知检修解决。

第6题:

在学习理论方面,孔子有十分丰富的论述。主要有();();();()的学习态度。
学与习结合;学与思结合;学与问结合;虚心笃实

第7题:

试述孔子论述文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孔子以“善”和“质”表示文艺的内容,以“美”和“文”表示文艺的形式。“尽善尽美”和“文质彬彬”是孔子认为形式和内容的理想关系。它与“中和”之美的关系非常密切。
(2)“尽善尽美”是在评论音乐时提出的,“文质彬彬”是在论述人的伦理品德和品质时提出的。但二说都被引申为文学与形式关系的论述。
(3)孔子要求文学的内容真实可信,形式美赡巧妙,他强调“质”的重要,同时他意识到“质”不能脱离“文”而独立存在。因此主张文质兼备,即内容和形式和谐统一。

第8题:

首位使用启发式教育法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赫尔巴特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


正确答案:A
A【解析】《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第9题:

孔子对“君子”和“小人”有很多论述,下面哪个不属于孔子所说的“君子”?()

  • A、一求诸己
  • B、和而不同
  • C、比而不周
  • D、泰而不骄

正确答案:C

第10题:

《晏子春秋·内篇·问篇》记载了关于廉政的对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像流水一样的廉政,能滋润百姓的生活
  • B、像石头一样的廉政,会伤害老百姓的利益,不可能长久
  • C、晏子就是孔子提到的晏平仲
  • D、孔子和晏子的这段对话,论述了怎样的廉政对百姓有益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