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生产销售A、B、C三种产品,销售单价分别为20元、25元、10元;预计销售量分别为3000件、2000件、1500

题目
多选题
某公司生产销售A、B、C三种产品,销售单价分别为20元、25元、10元;预计销售量分别为3000件、2000件、1500件;预计各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12元、14元、8元;预计固定成本总额为245万元。按联合单位法(产品销量比为A:B:C=6:4:3)确定各产品的保本销售量和保本销售额。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联合单价为250元

B

联合单位销量为500件

C

联合保本量为2.5万件

D

A产品的保本销售额为300万元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公司生产经营甲、乙、丙三种产品,固定成本为45 900元。甲产品、乙产品、丙产品的销售单价分别为100元/件、120元/件和16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分别80元/件、90元/件和112元/件,销售量分别为600件、500件和500件。以加权平均法测算企业的综合保本点为()元。

A.170000

B.180000

C.190000

D.200000


正确答案:B 

第2题:

某企业生产销售C产品,20×8年前三个季度的销售单价分别为50元、55元和57元;销售数量分别为210件、190件和196件。若企业在第四季度预计完成200件产品的销售任务,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定价法预测的产品单价为( )。

A.54.19

B.56.28

C.54

D.56


正确答案:A

第3题:

某产品在5个地区的销售量分别为:1500、2000、1000、3000、5000。则该销售量的极差为( )。

A.1000

B.1500

C.2000

D.4000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离散程度的测度指标。极差也称全距,是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本题中最大值为5000,最小值为1000,所以极差=5000=1000=4000。

第4题:

某企业生产A、B、C三种产品,已知三种产品的单价分别为9元、6元和5元,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6元、4元和2元,销售量分别为400件、600件和450件。固定成本总额为1000元,则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为( )。

A、36.68%
B、37.18%
C、39.68%
D、40.38%

答案:C
解析:
C
销售A、B、C三种产品的边际贡献=(9-6)×400+(6-4)×600+(5-2)×450=3750(元);销售A、B、C三种产品的销售收入=9×400+6×600+5×450=9450(元)。因此,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3750/9450=39.68%。

第5题:

利用本量利分析法预测利润时,其计算公式为()。

A.某种产品目标利润=预计销售量×[预计单价×(1+税率)-预计变动成本]-预计固定成本

B.某种产品目标利润=预计销售量×[预计单价×(1-税率)+预计变动成本]-预计固定成本

C.某种产品目标利润=预计销售量×[预计单价×(1-税率)-预计变动成本]-预计固定成本

D.某种产品目标利润=预计销售量×预计单价×(1-税率)-预计变动成本-预计固定成本


答案:C

第6题:

企业本年度生产销售甲产品,预计销售量为1000件,单价10元,单位变动成本6元,固定成本2000元。要求:①计算不亏损状态下的销售单价;②计算若广告费增加1500元,销售量相应增加50%,这项计划是否可行()。

A、不亏损状态下的销售单价是8元/件;若广告费增加1500元,销售量相应增加50%,这项计划不可行

B、不亏损状态下的销售单价是9元/件;若广告费增加1500元,销售量相应增加50%,这项计划可行

C、不亏损状态下的销售单价是7元/件;若广告费增加1500元,销售量相应增加50%,这项计划可行

D、不亏损状态下的销售单价是8元/件;若广告费增加1500元,销售量相应增加50%,这项计划可行


参考答案:D

第7题:

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已知三种产品的单价分别为10元、8元和6元,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8元、5元和4元,销售量分别为200件、500辆和550吨。固定成本总额为1000元,则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为( )。

A.0.3226

B.0.3628

C.0.2826

D.0.3018


正确答案:A
解析:甲、乙、丙三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分别为:
 
各产品的销售重分别为:

以各产品的销售比重为权数,计算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20%×21.51%+37.5%×43.01%+33.33%×35.48%=32.26%

第8题:

某产品在5个地区的销售量分别为1500、2000、1000、3000、5000。则该销售量的极差为( )。

A、1000

B、1500

C、2000

D、4000


正确答案:D
极差也称全距,是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本题中最大值为5000,最小值为1000,所以极差=5000-1000=4000。

第9题:



某公司生产销售A、B、C三种产品,销售单价分别为100元、200元、250元;预计销售量分别为120000件、80000件、40000件;预计各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60元、140元、140元;预计固定成本总额为1000000元。
要求:
(1)按加权平均法进行多种产品的保本分析,计算各产品的保本销售量及保本销售额。
(2)按联合单位法计算各产品的保本销售量及保本销售额。
(3)按分算法进行多种产品的保本分析,假设固定成本按边际贡献的比重分配,计算各产品的保本销售量及保本销售额。
(4)按顺序法,分别按乐观排列和悲观排列,进行多种产品的保本分析,计算各产品的保本销售量及保本销售额。



答案:
解析:

【答案】
(1)加权平均法
A产品边际贡献率=(100-60)/100=40%
B产品边际贡献率=(200-140)/200=30%
C产品边际贡献率=(250-140)/250=44%
A产品的销售比重=12000100/(120000100+80000200+40000250)=31.58%
B产品的销售比重=80000200/(120000100+80000200+40000250)=42.11%
C产品的销售比重=40000250/(120000100+80000200+40000250)=26.32%
综合边际贡献率=40%31.58%+42.11%30%+44%26.32%=36.85%
综合保本销售额=1000000/36.85%=2713704.21(元)
A产品保本销售额=2713704.2131.58%=856987.79(元)
B产品保本销售额=2713704.2142.11%=1142740.84(元)
C产品保本销售额=2713704.2126.32%=714246.95(元)
A产品保本销售量=856987.79/100=8570(件)
B产品保本销售量=1142740.84/200=5714(件)
C产品保本销售量=714246.95/250=2857(件)
(2)联合单位法
产品销量比=A:B:C=120000:80000:40000=3:2:1
联合单价=3100+2200+1250 =950(元)
联合单位变动成本=360+2140+1140=600(元)
联合保本量= 1000000/(950-600)=2857(件)
各种产品保本销售量计算
A产品保本销售量=28573=8571(件)
B产品保本销售量=28572=5714(件)
C产品保本销售量=2857l=2857(件)
A产品保本销售额=8571100=857100(元)
B产品保本销售额=5714200=1142800(元)
C产品保本销售额=2857250=714250(元)
(3)分算法
A产品边际贡献=(100-60)120000=4800000(元)
B产品边际贡献=(200-140)80000=4800000(元)
C产品边际贡献=(250-140)40000-4400000(元)
边际贡献总额= 4800000 +4800000 +4400000=14000000(元)
分配给A产品的固定成本=48000001000000/14000000=342857. 14(元)
分配给B产品的固定成本=48000001000000/14000000=342857. 14(元)
分配给C产品的固定成本=44000001000000/14000000=314285. 71(元)
A产品的保本量= 342857.14/(100-60)=8571(件)
A产品的保本额= 8571100=857100(元)
B产品的保本量= 342857.14/(200-140)=5714(件)
B产品的保本额= 5714200=1142800(元)
C产品的保本量= 314285.71/(250-140)=2857(件)
C产品的保本额= 2857250=714250(元)
(4)顺序法
①按边际贡献率由高到低的顺序计算。


顺序分析表(乐观排序) 单位:万元





顺序


品种


边际贡献率


销售收入


累计销售收入


边际贡献


累计边际贡献


固定成本补偿额


累计固定成本补偿额


累计损益




1


C


44%


4250=1000


1000


440


440


100


100


340




2


A


40%


12100=1200


2200


480


920


0


100


820




3


B


30%


8200=1600


3800


480


1400


0


100


1300





由表可以看出,固定成本全部由C产品来补偿,那么企业要想达到保本状态,C产品的销售额(量)需达到:
销售量=1000000/(250-140)=9091(件)
销售额=9091250=2272750(元)
当C产品销售额达到2272750元,即销售9091件时,企业保本。企业的保本状态与A、B产品无关。
(2)按边际贡献率由低到高的顺序计算。


顺序分析表(悲观排序) 单位:万元






顺序


品种


边际贡献率


销售收入


累计销售收入


边际贡献


累计边际贡献


固定成本补偿额


累计固定成本补偿额


累计损益




1


B


30%


1600


1600


480


480


100


100


380




2


A


40%


1200


2800


480


960


0


100


860




3


C


44%


1000


3800


440


1400


0


100


1300






由表可以看出,固定成本全部由B产品来补偿,那么企业要想达到保本状态,B产品的销售额(量)需达到:
销售量=1000000/(200-140)=16667(件)
销售额=16667200=3333400(元)
当B产品销售额达到3333400元,即销售16667件时,企业保本。企业的保本状态与A、C产品无关。

第10题:

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销售单价分别为50元、80元和100元;预计销售量分别为4000件、1500件和1800件;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30元、65元和7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62600元。
要求:
(1)按照加权平均法进行多种产品的保本分析。
(2)按照分算法(固定成本按边际贡献比重分配)进行多种产品的保本分析。


答案:
解析:
(1)按加权平均法进行保本分析:

甲产品的销售比重=200000/500000×100%=40%
乙产品的销售比重=120000/500000×100%=24%
丙产品的销售比重=180000/500000×100%=36%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40%×40%+18.75%×24%+30%×36%=31.3%
综合保本销售额=62600/31.3%=200000(元)
甲产品保本销售额=200000×40%=80000(元)
乙产品保本销售额=200000×24%=48000(元)
丙产品保本销售额=200000×36%=72000(元)
甲产品保本销售量=80000/50=1600(件)
乙产品保本销售量=48000/80=600(件)
丙产品保本销售量=72000/100=720(件)
(2)按分算法进行保本分析:
甲产品的边际贡献比重=80000/156500×100%=51.12%
乙产品的边际贡献比重=22500/156500×100%=14.38%
丙产品的边际贡献比重=54000/156500×100%=34.5%
甲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62600×51.12%=32001(元)
乙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62600×14.38%=9002(元)
丙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62600×34.5%=21597(元)
甲产品保本销售量=32001/(50-30)=1600(件)
甲产品保本销售额=1600×50=80000(元)
乙产品保本销售量=9002/(80-65)=600(件)
乙产品保本销售额=600×80=48000(元)
丙产品保本销售量=21597/(100-70)=720(件)
丙产品保本销售额=720×100=72000(元)。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