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25岁。渐起双手麻木、乏力半年。查体:双手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双手部痛温觉消失,深感觉正常。最可能的诊断为()

题目
配伍题
患者女,25岁。渐起双手麻木、乏力半年。查体:双手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双手部痛温觉消失,深感觉正常。最可能的诊断为()。|患者女,28岁。双下肢麻木无力伴小便障碍10天。1年前患视神经炎,已愈。查体:双侧眼球可见水平震颤,双下肢肌力1级,肌张力减低,双膝反射消失,胸6以下深浅感觉丧失。最可能的诊断为()。|患者男,48岁。渐起双手指活动不灵、乏力1年,双下肢乏力半年。查体:双上肢肌力3级,腱反射减弱,双手小鱼际肌、骨间肌和蚓状肌及前臂、上臂肌萎缩,可见肌束颤动,双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巴氏征阳性,感觉检查正常。最可能的诊断为()。
A

多发性硬化

B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C

脊髓压迫症

D

脊髓空洞症

E

急性脊髓炎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选项中,哪项不符合脊髓空洞症的临床表现

A.呈急性发病

B.痛、温觉减退或消失,触觉正常,深感觉存在

C.常伴有Chiari畸形

D.肌无力、肌张力低下,双手鱼际肌、骨间肌萎缩

E.可出现Charcot关节


正确答案:A
脊髓空洞症慢性起病,逐渐加重。

第2题:

患者,男,50岁。近半年出现双手无力,肌萎缩,缓慢进展。查体:双手骨间肌、鱼际肌萎缩,伴肌束颤动,双侧病理反射(-),无感觉障碍。最可能的定位诊断

A.脊髓后角细胞

B.脊髓前角细胞

C.神经根

D.神经干

E.周围神经


正确答案:B

第3题:

患者女,25岁。渐起双手麻木、乏力半年。查体:双手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双手部痛温觉消失,深感觉正常。最可能的诊断为

A.多发性硬化

B.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C.脊髓压迫症

D.脊髓空洞症

E.急性脊髓炎


参考答案:D

第4题:

患者女,25岁。渐起双手麻木、乏力半年。查体:双手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双手部痛温觉消失,深感觉正常。最可能的诊断为()。


    正确答案:D

    第5题:

    男性50岁,近半年出现双手无力,肌萎缩,缓慢进展。查体:双手骨间肌、鱼际肌萎缩,伴肌束颤动,双侧病理反射(-),无感觉障碍。最可能的定位诊断()。

    • A、脊髓前角细胞
    • B、脊髓后角细胞
    • C、神经根
    • D、神经干
    • E、周围神经

    正确答案:A

    第6题:

    下列关于脊髓空洞症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A、呈急性发病

    B、痛、温觉减退或消失,触觉正常,深感觉存在

    C、常伴有Chiari畸形

    D、肌无力、肌张力低下,双手鱼际肌、骨间肌萎缩

    E、可出现Charcot关节


    参考答案:A

    第7题:

    患者女,25岁。渐起双手麻木、乏力半年。查体:双手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双手部痛温觉消失,深感觉正常。最可能的诊断为()

    • A、多发性硬化
    • B、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 C、脊髓压迫症
    • D、脊髓空洞症
    • E、急性脊髓炎

    正确答案:D

    第8题:

    患者男,48岁。渐起双手指活动不灵、乏力1年,双下肢乏力半年。查体:双上肢肌力3级,腱反射减弱,双手小鱼际肌、骨间肌和蚓状肌及前臂、上臂肌萎缩,可见肌束颤动,双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巴氏征阳性,感觉检查正常。最可能的诊断为

    A.多发性硬化

    B.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C.脊髓压迫症

    D.脊髓空洞症

    E.急性脊髓炎


    参考答案:B

    第9题:

    男患,45岁,双下骨间肌及大小鱼际肌肌肉萎缩1年,双手指活动不灵3个月。查体:双手远端肌力4级,双手骨间肌及大小鱼际肌肌肉萎缩,以右侧为重,无感觉障碍,四肢腱反射活跃,烈病理征阳性此患者首选检查是什么()

    • A、头颅CT
    • B、肌电图
    • C、脑电图
    • D、肌肉活检
    • E、颈髓MRI

    正确答案:B

    第10题:

    男性,46岁。四肢麻木无力2年。2年前无诱因出现颈背部酸痛不适,伴双手麻木无力。半年后出现双手麻木逐渐向双上臂、双下肢发展,伴四肢无力。查体:C5平面以下皮肤痛、温觉减退。四肢肌容积正常,四肢肌力4级,肌张力增高,双侧肱二、三头肌反射,膝、跟腱反射均亢进,双侧巴氏征阳性。提示:结合病史、体征。Brown-Square综合征包括下列哪些征象()

    • A、同侧损伤平面以下痛温觉消失
    • B、同侧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消失
    • C、同侧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消失
    • D、同侧损伤平面节段性痛觉温觉消失
    • E、对侧损伤平面以下1~2节段痛温觉消失
    • F、同侧损伤平面运动消失

    正确答案:B,C,D,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