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犯罪形态的说法,错误的________。

题目
单选题
下列关于犯罪形态的说法,错误的________。
A

故意犯罪形态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

B

过失犯罪也可能存在犯罪预备、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形态,

C

故意犯罪形态只能存在于犯罪过程中,在犯罪过程以外出现的某种状态,不是故意犯罪形态

D

同一犯罪行为,只有一种犯罪形态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犯罪形态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

A.犯罪中止只是存在于犯罪实行阶段

B.犯意表示是犯意的单纯流露,不能为犯罪制造条件,但可以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构成现实的威胁

C.犯罪未得逞通常具体表现为没有发生犯罪结果,如果发生了犯罪结果的就已经得逞

D.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不可能再出现犯罪中止


正确答案:ABCD
预备阶段也存在犯罪中止,犯意为犯罪制造条件,但没有现实威胁性,只有结果犯才以是
否出现结果判断是否既遂,实行终了以后,如自动有效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也成立中止。

第2题:

关于结缔组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布广泛

B、形态多样

C、构成细胞种类较多

D、均为软组织


参考答案:D

第3题:

关于犯罪未完成形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只能出现在直接故意犯罪中

B.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只可能出现在犯罪预备阶段

C.在同一个犯罪行为中,可以出现多种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D.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是修正的犯罪构成形态


正确答案:AD
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是相对于既遂犯而言的,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三种形态。过失犯罪没有犯罪目的,不可能为犯罪实施预备行为;没有出现危害结果时,不可能成立过失犯罪。所以,过失犯罪没有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形态。过失犯罪只有成立与否的问题,没有既遂和未遂问题。间接故意犯罪,也不可能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在没有发生危害结果的情况下,也难以认定有间接故意。所以,一般认为,只有直接故意犯罪才存在犯罪的未完成形态。A项正确。犯罪过程可以分为犯罪预备阶段与犯罪实行阶段,处于此阶段的行为是预备行为和实行行为。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在预备阶段和实行阶段都可能存在,因此B项错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是犯罪行为结局性的停止,是静止的犯罪行为状态,该犯罪行为由于某种原因不可能继续向前发展。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不是就犯罪行为的某一部分而言,而是就已实施的犯罪行为的整体而言。因此就同一个犯罪行为而言,只能存在一个未完成形态。C项错误。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构成以犯罪既遂为模式,犯罪的完成形态是犯罪的基本形态。刑法在总则中规定对未完成形态也要进行处罚,形成了修正的犯罪构成。D项正确。

第4题:

关于犯罪形态,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误将健身药当做毒药投入他人食物(该药品周围没有毒药)的,不成立犯罪
B:同一行为既可能是某一犯罪的预备行为,也可能是其他犯罪的实行行为
C:产生犯意后又主动放弃该犯意的,成立犯罪中止,但既遂后不可能成立犯罪中止
D:由于所有的过失犯罪都要求发生实害结果,所以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未完成形态

答案:C
解析:
【考点】犯罪形态。详解:由于误将健身药当做毒药投入他人食物,不具有社会危害性,故该行为不是犯罪行为,不成立犯罪,选项A正确。同一行为既有可能是某一犯罪的预备行为,也有可能是其他犯罪的实行行为,如为了实施故意杀人行为而购买枪支、弹药的行为,这是故意杀人的预备行为,也是非法买卖枪支、弹药罪的实行行为,选项B正确。产生犯意后又主动放弃该犯意,还未实行犯罪行为,不构成犯罪,也就不存在犯罪中止的问题,选项C错误。犯罪形态只能存在于故意犯罪中。过失犯罪没有未完成形态是因为过失犯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行为人不可能预先打算造成什么结果,如果预先打算了,就不是过失犯罪了。当然,过失犯罪也没有完成形态。过失犯罪只有成立与否的问题。选项D正确。

第5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犯罪预备阶段可以成立犯罪中止形态
B.停止在犯罪实行阶段的形态属于犯罪未遂
C.犯罪预备形态和未遂形态中犯罪行为停止下来的原因都是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D.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相区别的基本标志


答案:A,C,D
解析:
【精解】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区别主要是行为人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它们的相同点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下来。故选C、D项。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犯罪的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的实行阶段。故选A项,排除B项。

第6题:

有关故意犯罪形态与故意犯罪阶段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在犯罪预备阶段只能出现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形态。在犯罪实行阶段,只能出现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形态。

B.犯罪形态是静止的行为状态,犯罪阶段是动态的发展过程

C.犯罪形态没有先后连续性,犯罪阶段则具有连续性

D.一个故意犯罪行为可能经过几种犯罪阶段,也可以出现几种犯罪形态


参考答案:D

第7题:

关于故意犯罪形态,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故意犯罪停止形态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

B.间接故意不可能有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形态

C.对过失犯罪而言,只有犯罪成立与否的问题,没有既遂、未遂的问题

D.在犯罪预备阶段只能出现犯罪预备形态,不可能出现犯罪中止形态


正确答案:D
解析:在犯罪预备阶段既可能出现犯罪预备形态,也可能出现犯罪中止形态,D表述错误,故为正确选项。

第8题:

关于故意犯罪形态,下列些说法是正确的:( )

A.过失犯罪没有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形态

B.间接故意可以有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形态

C.在特殊情况下,如果行为人准备实行特别严重的犯罪行为、手段特别恶劣时,对其犯预备形态可以不予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在犯罪预备阶段,行为人自动放弃预备行为,成立犯罪预备


正确答案:AC
【考点】故意犯罪形态的概念
【解析】A没有出现危害结果的,不可能构成过失犯罪;B间接故意犯罪如果没有造成危害结果一般也不构成犯罪,通说认为,间接故意犯罪没有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形态;《刑法》第22条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既然是“可以”,则说明也“可以”不予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故C正确;D在预备阶段自动放弃预备行为,成立犯罪中止。

第9题:

关于犯罪未完成形态的论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犯罪未完成形态只能存在于故意犯罪中
B.通说认为,间接故意犯罪没有既遂与未遂的问题
C.犯罪预备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
D.迷信犯成立犯罪未遂

答案:A,B,C
解析:
迷信犯的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导致危害结果发生,因此迷信犯不成立犯罪。ABC项论述正确。

第10题:

关于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构成都是以既遂为模式的,既遂犯罪称为犯罪完成形态
B.犯罪未完成形态只能出现在犯罪过程中,在犯罪过程以外出现的某种状态,不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C.犯罪未完成形态是在犯罪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停止下来所呈现的状态,这种停止不是暂时性的停顿,而是结局性的停止
D.犯罪未完成形态可以出现在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中


答案:D
解析:
考点: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讲解:关于A项。从形式上看,犯罪行为是一个过程,但并非任何犯罪行为都能顺 利得以实施,并非任何犯罪人都能实现预期的目的。从实质上看,犯罪行为未必都能对刑法 所保护的法益造成侵害,因而会出现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相对于既遂犯而言,犯罪预备、犯 罪未遂、犯罪中止被称为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因此,A项正确,不当选。
关于B项。犯罪未完成形态只能出现在犯罪过程中,在犯罪过程以外出现的某种状态, 不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例如,甲与乙有仇,进而产生了杀害乙的犯罪故意,但经过反复考 虑后打消了杀害乙的念头。由于仅有犯意并不构成犯罪,故犯意的产生不处于犯罪过程中, 因此,甲打消犯意的情形,并不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因此,B项正确,不当选。
关于C项。犯罪未完成形态是在犯罪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停止下来所呈现的状态,这种停止不是暂时性的停顿,而是结局性的停止,即该犯罪行为由于某种原因不可能继续向前 发展。因此,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是静止的犯罪行为形态,而不是运动的犯罪行为形态。就同一犯罪行为而言,出现了一种未完成形态后,就不可能再出现另一种犯罪形态。因此,C 项正确,不当选。
关于D项。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只能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之中。没有出现危害结果时, 一可能成立过失犯罪。所以,过失犯罪没有预备、未遂和中止形态。换言之,对于过失犯罪而言,要么既遂,要么无罪。而对于间接故意犯罪而言,一般也不可能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在没有发生危害结果的情况下,也难以认定行为人有间接故意。所以,间接故意犯罪不可能存在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形态。据此,只有直接故意犯罪才存在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因此,D项错误,当选。
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