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前赤壁赋》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题目
问答题
谈谈《前赤壁赋》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结合欧阳修《秋声赋》和苏轼《前赤壁赋》谈谈文赋的体制特点。


正确答案:文赋是赋体的一类。“文”指古文。即相对骈文而言的用古文写的赋,也即相对俳赋而言的不拘骈偶的赋。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在复古口号下改革了骈偶语言,他们的赋作直接继承发展先秦两汉古赋传统,北宋以欧阳修为代表的古文运动,继承韩、柳革新的传统,进一步巩固了古文取代骈文的文学语言地位,使文赋这一赋体发展得更为成熟而富有特色。从体裁形式看,《秋声赋》和《前赤壁赋》都还保持“设论”一类汉赋的体制,既有主客答难的结构形式,又吸取韩愈《进学解》的叙事性质,但扩大了叙事部分,增加了写景抒情部分。而《后赤壁赋》则几乎完全摆脱汉赋体制的影响,独创地构思了夜游赤壁、攀登峰顶、泛舟长江及遇鹤梦鹤的情节。宋代文赋融写景、抒情、叙事、议论于一体,用相当整饬的古文语言写作铿锵和谐的韵文。从文学体裁的发展规律看,宋代文赋正是赋体发展的终极阶段

第2题:

《前赤壁赋》写作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2)写景、抒情、说理三者融合统一
3)继承并发展了赋体的传统表现手法——“主客对话,抑客伸主”
4)具有豪放豁达的气派
5)语言上,骈散交错,用韵富于变化,平易自然

第3题:

苏轼《前赤壁赋》采用旳表达方式是()

A、先扬后抑

B、先抑后扬

C、抑主扬客

D、抑客扬主


参考答案:D

第4题:

简要谈谈《繁星》《春水》在语言上的特点?


正确答案:《繁星》《春水》在语言上清新淡雅而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具有独特的魅力。

第5题:

结合我国著名的园林景点,谈谈五种常见的园林意境表达方式


正确答案: (一)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可分为三类:直接表达,间接表达和利用光影色彩、音响、香气以及气象因子等来表达空间意境
(二)常见的五种直接的表达方式为
1、形象的表达
2、典型性的表达
3、游离性的表达
4、联觉性的表达
5、模糊性的表达

第6题:

作为一篇文赋,《前赤壁赋》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主客对答,抑客伸主。

第7题:

谈谈《前赤壁赋》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正确答案: (1)情、景、理三者有机融合的表达方式:作者艺术手法高超,把情、景、理三者巧妙地结合起来,熔为一炉。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月下的泛舟纵饮,无不让人心驰神往。美景,哲理和诗情画意,寓情于景,借景明理,并同感情的变化紧密配合,行文波澜起伏。
(2)在《前赤壁赋》中,苏轼运用赋体传统的对话手法,通过主客问答形式,塑造了两个不同的形象:一个是面对现实清醒的形象(客),带着悲壮的情调;另一个是遗世独立的高洁形象(主),则带着放旷的情调。
(3)通过“抑客伸主”的表现方式,按照游江之乐——人生之悲——解脱之乐的情感线索,苏轼将自己超然的思想和旷达的胸怀都融会在饱含诗情理趣的一席对话之中。传达了自己超脱、旷达、不为环境所屈的精神状态和不以物悲喜的人生态度。

第8题:

《兼葭》表现了怎样的主题,它怎样体现了《诗经》在句式、手法以及情感表达方式上的特点的?


正确答案: 1.《兼葭》的主题究竟是什么?这首诗是当时秦国的民歌,有人认为《兼葭》是用来讽刺秦襄公的。说秦襄公不采用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制定的礼法去治理国家,所以秦国不能兴旺起来,于是诗人去寻找他理想的贤人,但诗人又感叹得不到。有人认为,《兼葭》是写游客对秋天的感想。也有人认为《兼葭》是一首招隐之诗等等。但这些说法都缺乏充足理由,使人难以信服。那么,这首诗是实写青年男女的爱情吗?其中有那么一位男子或女子在一个深秋的清晨,在苇边河畔彷徨踯躅,神魂颠倒,去追求一个幻影吗?那么,是写一个梦境吗?也许是一个青年追求意中人,朝思慕想,“悠哉游哉,辗转反侧”之后进入梦境,醒后以诗记之。也许是人们对生活、事业的追求的一种寄托,包含着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哲理。我想,《兼葭》的主旨已超出了爱情之外,它具有对一切美好事物追求的象征性。
2.《蒹葭》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二句写景,后六句抒情。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金秋之季,拂晓之时,露浓霜重,芦苇沾满了晶莹洁白的霜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这时主人公来到河边,翘首伫立,凝视着河的对岸——那是“伊人”居住的仙乡琼楼,给人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主人公反复去寻求“伊人”,而“伊人”也只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恍惚迷离,可望不可及。主人公没有因此罢休,决心冲破天堑,追求伊人。一忽儿逆水而上,一忽儿顺水而下,但都无法到达“蓬莱仙境”。咫尺天涯,令人无限惆怅!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主人公跟“伊人”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望,便心满意足。“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3.《兼葭》一诗的象征,不是某词某句用了象征的辞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体象征。陈子展说它“颇似象征主义”,钱钟书说它是“西洋浪漫主义”,都是这个意思。这整体意境的象征性,得力于事实虚化之格局的涵容功能,大大增强了“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实行特征。
4.在表达抒情主人公的身份上是模糊的,其文化背景、个性情趣更是一派茫然。“伊人”面目是模糊的且不说肖像如何,连个大体轮廓也看不到。其高洁、美丽、令人心驰神往的美,是从追求者炽热的情感、执着的信念中折射出来的。“伊人”所在的空间位置也十分模糊,“在水一方”也只是一个想象中朦胧的地方。正是诗的这种主题的模糊性,增强了诗的美感,引导人们去进一步挖掘其潜在的内涵。模糊朦胧的美更是为诗歌增添了一种奇异的色彩。清代诗人郑板桥在《原诗》中说:“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

第9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都是哪位文豪之作?


正确答案: 苏轼/苏东坡

第10题:

《前赤壁赋》的赋体特点有()

  • A、主客问答
  • B、抑客伸主
  • C、句句押韵
  • D、骈散相间
  • E、平易自然

正确答案:A,B,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