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栖动物在不同底质的数量分布为(  )。

题目
单选题
底栖动物在不同底质的数量分布为(  )。
A

淤泥>黏泥>硬泥

B

黏泥>淤泥>硬泥

C

淤泥>硬泥>黏泥

D

黏泥>硬泥>淤泥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当建设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为一级,且受纳水域的环境保护要求较高时,其水质调查选择常规水质参数和物征水质参数外,还应考虑调查()。

A:水生生物群落结构
B:底栖无脊椎动物种类和数量
C:底质中有关的易积累污染物
D:浮游动植物

答案:A,B,C,D
解析:
2006年考题。本题在教材中找不到答案,只能在导则原文找到答案。

第2题:

海洋浮游生物按照营养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 A、底栖植物
  • B、浮游植物
  • C、浮游动物
  • D、游泳动物

正确答案:B,C

第3题:

下列关于池塘底质的质地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

A.池塘底质的质地主要由土壤颗粒的分布所决定

B.沙质底质容易造成渗漏

C.黏质底质可以向水体提供微量元素

D.一般池塘底质中黏土含量25%~55%比较合理

E.池塘底质中的有机物是底栖动物和微生物的主要营养素


正确答案:C

第4题:

一般正常情况下,比较清洁的水体中分布的底栖动物种类多、个体数量相对少,污染水体(严重污染除外)中分布的底栖动物种类少、个体数量相对多。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何为底栖动物?它们包括哪些门类?


正确答案: (1)底栖动物是指栖息生活在水体底部、静水底部的淤泥内,流水的石块、砾石表面或其间隙中,以及附着在水生植物之间,肉眼可见的水生无脊椎动物。一般认为体长超过2mm、不能通过40目分样筛的种类。
(2)底栖动物主要包括水生昆虫、大型甲壳类、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圆形动物、扁形动物以及其他无脊椎动物。

第6题:

生物监测采集底栖动物时,人工基质篮式采样器广泛适用于采集较坚硬的底质和淤泥底质,多用于湖泊、水库及底质非砾石且较松软、水流较缓的河流。


正确答案:错误

第7题:

底栖动物种群和数量的变化可以稳定地反映水体环境质量状况,在计数底栖动物时,除个体较大的软体动物外,皆应在显微镜下按属或种计数,并按大类统计数量。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当建设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为一级,且受纳水域的环境保护要求较高时,其水质调查选择常规水质参数和物征水质参数外,还应考虑调查()。
A.水生生物群落结构 B.底栖无脊推动物种类和数量
C.底质中有关的易枳累污染物 D.浮游动植物


答案:A,B,C,D
解析: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水环境影响评价为一级应调查水生生物和底质。答案显然。此知识点重要。

第9题:

底栖动物包括大型无脊椎动物的众多门类,在环境监测时,所有物种均需鉴定到种。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底栖动物定量采样一般使用彼得逊采泥器,适用于采集淤泥底质和沙泥底质,采样面积通常为()m2

  • A、1/4
  • B、1/8
  • C、1/16
  • D、1/32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