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40岁,反复多关节肿痛10余年,伴有明显的晨僵,活动后症状可有所减轻,怀疑为类风湿关节炎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说法,不

题目
单选题
女性,40岁,反复多关节肿痛10余年,伴有明显的晨僵,活动后症状可有所减轻,怀疑为类风湿关节炎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发病和免疫反应有关

B

RA最基本病理变化是滑膜炎

C

类风湿因子阴性可以除外RA的诊断

D

类风湿因子阳性具有诊断价值

E

高滴度RF提示预后较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女性,40岁,反复多关节肿痛10余年,伴有明显的晨僵,活动后症状可有所减轻。怀疑为类风湿关节炎。

下列关于RA的关节病变不正确的是
A.可累及全身所有关节,呈游走性
B.受累以双手小关节、腕关节多见
C.发作时关节有肿胀、疼痛、压痛并伴有晨僵
D.关节周围组织常同时受累

答案:A
解析:
类风湿关节炎、脾大、白细胞减少、皮肤溃疡和高滴度的类风湿因子,提示是Felt-y综合征,其特点是选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原因不清楚。

第2题:

女性,48岁。双手关节反复肿痛伴晨僵1年余,近2周来疼痛加重伴晨僵,活动后可缓解。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 A、骨性关节炎
  • B、痛风
  • C、银屑病关节炎
  • D、类风湿关节炎
  • E、风湿性关节炎

正确答案:D

第3题:

女性,40岁,反复全身多关节疼痛5年余,伴晨僵,活动后症状疼痛可减轻。怀疑为类风湿关节炎。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发病和免疫反应有关,有家族聚集趋向

B.RA最基本病理变化是滑膜炎

C.类风湿因子阴性可以除外RA的诊断

D.类风湿因子阳性具有诊断价值

E.高滴度RF提示预后较差


正确答案:C

第4题:

男性,38岁,全身多发性周围关节肿痛,反复发作4余年,发作时伴有晨僵现象,活动后减轻,化验:RF(+)。拟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关于RA的关节病变,下列哪项不正确()

  • A、关节大多呈对称分布
  • B、外周关节受累以双手关节为多,尤其是远端指间关节
  • C、发作时关节有肿胀、疼痛、压痛和晨僵
  • D、关节周围组织常同时受累
  • E、反复发作常致关节畸形甚至强直固定

正确答案:B

第5题:

男性,38岁,全身多发性周围关节肿痛,反复发作4余年,发作时伴有晨僵现象,活动后减轻,化验:RF(+)。拟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假如患者体检时发现脾肋下4指,白细胞3.0×10/L,中性粒细胞30%,淋巴细胞60%,单核细胞10%。应诊断为()

  • A、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脾亢进
  • B、Fehy综合征
  • C、成人Still病
  • D、Reiter综合征
  • E、粒细胞缺乏症

正确答案:B

第6题:

患者,女性,28岁,4年来全身各大小关节疼痛,伴有晨僵,活动后减轻,拟诊为类风湿关节炎。

关于该病关节病变的特点,错误的是
A.多对称
B.关节可畸形
C.发作时疼痛
D.关节周围软组织可受累
E.远端指间关节最常受累

答案:E
解析: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我国RA的患病率为0.3 %~0.4%,美国该病患者约占人群的1%,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2~3倍。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但25~50岁为本病的好发年龄。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我国RA的患病率为0.3 %~0.4%,美国该病患者约占人群的1%,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2~3倍。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但25~50岁为本病的好发年龄。多关节受累呈对称性的多关节炎(常≥5个关节)。常由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发病,其次为膝关节易受累,还可有腕、踝、颞颌关节、肘、肩、颈椎、髋、膝关节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类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免疫抑制剂、免疫和生物制剂及植物药等。(1)非甾类抗炎药?有抗炎、止痛、解热作用,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最为常用的药物,适用于活动期等各个时期的患者。常用的药物包括双氯芬酸、萘丁美酮、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2)抗风湿药(DMARDs)?又被称为二线药物或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常用的有甲氨蝶呤,口服或静注;柳氮磺吡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以及羟氯喹、来氟米特、环孢素、金诺芬、白芍总苷等。(3)云克?即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是一种非激发状态的同位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缓解症状的起效快,不良反应较小。静脉用药,10天为一疗程。(4)糖皮质激素?激素不作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物。但在下述四种情况可选用激素:①伴随类风湿血管炎?包括多发性单神经炎、类风湿肺及浆膜炎、虹膜炎等。②过渡治疗?在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用小量激素快速缓解病情,一旦病情控制,应首先减少或缓慢停用激素。③经正规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加用小剂量激素。④局部应用?如关节腔内注射可有效缓解关节的炎症。总原则为短期小剂量(10mg/d以下)应用。(5)生物制剂?目前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上,已经有几种生物制剂被批准上市,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尤其在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几种生物制剂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①Infliximab也称TNF-α嵌合性单克隆抗体。临床试验已证明对甲氨蝶呤等治疗无效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用Infliximab可取得满意疗效。近年来强调早期应用的效果更好。用法静点,每间隔4周重复1次,通常使用3~6次为1个疗程。需与MTX联合应用,抑制抗抗体的产生。②Etanercept人重组TNF受体p75和IgG Fc段的融合蛋白。Etanercept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AS疗效肯定,耐受性好。目前国内有恩利及益塞普两种商品剂型。③阿达木单抗(修美乐)时针对TNF-的全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不易诱导抗抗体的产生。④抗B细胞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⑤抗CD20单抗Rituximab(美罗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Rituximab也可与环磷酰胺或甲氨蝶呤联合用药。(6)植物药?目前,已有多种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植物药,如雷公藤、白芍总甙、青藤碱等。部分药物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作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故选D答案。

第7题:

女性,40岁,反复多关节肿痛10余年,伴有明显的晨僵,活动后症状可有所减轻,怀疑为类风湿关节炎下列关于RA的关节病变不正确的是()。

  • A、可累及全身所有关节,呈游走性
  • B、受累以双手小关节.腕关节多见
  • C、发作时关节有肿胀.疼痛.压痛并伴有晨僵
  • D、关节周围组织常同时受累
  • E、反复发作常导致关节畸形甚至强直

正确答案:A

第8题:

女性,40岁,反复多关节肿痛10余年,伴有明显的晨僵,活动后症状可有所减轻。怀疑为类风湿关节炎。

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病和免疫反应有关
B.RA最基本病理变化是滑膜炎
C.类风湿因子阴性可以除外RA的诊断
D.类风湿因子阳性具有诊断价值
E.高滴度RF提示预后较差

答案:C
解析:
类风湿关节炎、脾大、白细胞减少、皮肤溃疡和高滴度的类风湿因子,提示是Felt-y综合征,其特点是选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原因不清楚。

第9题:

女性,40岁,反复多关节肿痛10余年,伴有明显的晨僵,活动后症状可有所减轻,怀疑为类风湿关节炎若患者体检时发现脾肋下4cm,双下肢可见皮肤溃疡,双手腕、肩、膝关节肿胀并压痛(+),化验白细胞2.50×109/L,类风湿因子滴度1:1280,血白细胞分类可能显示()。

  • A、中性粒细胞增多
  • B、中性粒细胞减少
  • C、淋巴细胞减少
  • D、单核细胞增多
  • E、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女性,40岁,反复多关节肿痛10余年,伴有明显的晨僵,活动后症状可有所减轻。怀疑为类风湿关节炎。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病和免疫反应有关
  • B、RA最基本病理变化是滑膜炎
  • C、类风湿因子阴性可以除外RA的诊断
  • D、类风湿因子阳性具有诊断价值
  • E、高滴度RF提示预后较差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