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CRI的产生原因及发病机制。

题目
问答题
试述CRI的产生原因及发病机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智齿冠周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智齿即第三磨牙,当智齿萌出时,因没有足够的空隙让其正常萌出,发生阻生。阻生牙的牙冠与龈瓣间形成盲袋,使食物残渣遗留利于细菌的繁殖,又常因与对颌牙咬合时发生创伤而溃疡缺血,更易于感染,从而导致覆盖于牙冠周围的软组织发炎,称智齿冠周炎。
临床表现:起病初期,仅感患侧磨牙区后肿痛不适,影响咀嚼。若病情继续发展,局部可有自发性跳痛,并向耳颞部放射,同时可有张口受限等症状,并伴有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口腔检查可见第三磨牙阻生、龈瓣充血、水肿、溃烂、有触痛,龈袋内有脓性渗出物溢出,伴有口臭。盲袋内脓液积聚引流不畅时可出现冠周脓肿。发生在颌骨外的脓肿,脓液可流向前下方,在第一、第二磨牙处破溃形成瘘管;临床上易误认为是第一、第二磨牙病变,应注意鉴别。

第2题:

试述脂肪变性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结果?


正确答案: 1)形成原因:血管中逸出的cell被巨噬细胞摄入,经其溶酶体降解。在巨噬细胞质内,来自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的Fe3+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铁蛋白微粒,若干铁蛋白微粒聚集成光镜下可见的含铁血黄素。
2)形态:HE染色呈棕黄色,较粗大,有折光的颗粒。
3)临床意义:
①局部沉着过多,提广陈旧性出血,可继发纤维化。
②全身性沉着,多系溶血性贫血,多次输血,肠内铁吸收过多。

第3题:

试述慢性胃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答案:
解析:
(一)、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
(二)、饮食和环境因素
长期Hp感染 ,在部分患者可发生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即发展为慢性多灶萎缩性胃炎。饮食中高盐和缺乏新鲜蔬菜水果与胃黏膜萎缩、肠化生以及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三)、自身免疫
壁细胞损伤后其能作为自身抗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而产生相应的壁细胞抗体(PCA)和内因子抗体(IFA),终致壁细胞数减少,胃酸分泌减少,乃至缺失,以及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导致恶性贫血。
(四)、其他因素
1)、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时,含胆汁和胰液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削弱胃黏膜的屏蔽功能。
2)、酗酒、服用NSAID等药物,刺激性食物导致损伤胃黏膜。

第4题:

试述山羊痢疾发病原因、症状及防治?


正确答案:此病由痢疾杆菌引起,主要危害出生1周龄左右的羔羊。症状:病菌侵入后,羊只精神极度不振、食欲消失、毛蓬松而背拱起、拉稀;粪便先为灰白和淡黄色,后变为红色和褐色,粪中含有气泡并有恶臭。病初体温微升,末期降到常温以下。常在2-3天内死亡。治疗:①经常发生的地区对母羊要注射痢疾菌苗。要注射2次,第一次在产前20-30天,于左股内侧皮下注射2毫升,第二次在产前10-20天,于右股内侧皮下注射3毫升;②羔羊出生后12小时内开始服氯霉素预防,每天1-2次,每次0.15-0.2克,连用3天;③可用氯霉素、复方黄连素等药物(用量详见说明书)治疗;④用捣碎的大蒜头50克,烧酒500克浸泡10,加3倍水,每头羔羊每次灌服1食匙,灌2-3次即可。

第5题:

试述CRI的产生原因及发病机制。


正确答案: 引起CRI的疾病中以慢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慢性间质性肾炎(包括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性肾小动脉硬化症、全身性红斑狼疮等也是较为常见的原因;此外,肾动脉狭窄、多囊肾、肾结核、肾结石、前列腺肥大、肿瘤等也可引起CRI。虽然原因不同,但共同的发病机制是大量肾单位被破坏,残存的、有功能的肾单位太少,肾脏不能维持正常功能。

第6题:

试述低钾血症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正确答案: (1)消化道摄入的钾减少:一般食物含钾丰富,足够机体需要,不会出现低钾血症。只有在胃肠道梗阻或昏迷不能进食时才会导致低钾血症。
(2)钾排出过多:
①经胃肠道丢失:见于频繁呕吐、严重腹泻、胃肠减压等,这是引起小儿低钾血症最常见的原因。
②经肾丢失:见于长期、过量应用排钾利尿药、渗透性利尿、肾小管酸中毒、原发性或继发性醛固酮分泌过多等。经肾丢失钾是成人失钾最重要的原因。
③经皮肤汗液丢失:汗液中含钾为5~10mmol/L,大量出汗也可引起低钾血症。(
3)钾分布异常:
见于①急性碱中毒时H从细胞内移出,K+移入细胞内。
②应用大剂量胰岛素及葡萄糖使糖原合成增加,而每合成1g糖原需同时动员0.15mmol的K+从细胞外液向细胞内液转移。
③低钾血症型周期性麻痹症。
④甲亢与钡中毒:甲亢时甲状腺素过度激活Na+-K+-ATP酶,使细胞摄钾过多。钡中毒时因钾通道阻滞导致细胞内K+外流受阻。

第7题:

简述引起窒息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正确答案: 引起窒息的常见原因:①气道阻塞②低氧呼吸③接触氰化物,闭气过久被沙,山泥或雪活埋等。
发病机制:都是由于机体的通气受限或吸入气体缺氧导致肺部气体交换障碍,引起全身组织,器官缺氧进而导致体内酸碱失衡,各脏器功能不全,衰竭而死亡。 

第8题:

试述肝脂肪变性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后果?


正确答案: (1)原因:缺氧、感染、中毒、缺乏营养。
(2)机制:1)肝细胞质内脂肪酸增多;2)三酰甘油合成增多;3)载脂蛋白减少。
(3)病理变化:1)肉眼:肝大、边缘钝,色淡黄、质较软、油腻感;2)光镜:肝细胞体积大、胞质内有圆形或卵圆形空泡,可将核挤至一侧,肝索紊乱,肝窦扭曲,狭窄乃至闭塞。
(4)后果:重者肝细胞坏死,继发纤维化。

第9题:

焦炭反应性CRI及反应后强度CSR的重复性r不得超过下列数值:()。

  • A、CRI:r≤1.80%,CSR:r≤2.8%
  • B、CRI:r≤2.00%,CSR:r≤2.8%
  • C、CRI:r≤2.20%,CSR:r≤3.0%
  • D、CRI:r≤2.40%,CSR:r≤3.2%

正确答案:D

第10题:

试述渠道产生冲刷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渠道长生冲刷的主要动力式流速,防止冲刷就需要防止渠道的平均流速不能超过渠道土壤抗冲能力的限度。这个限度称为“临界冲刷流速”,临界流速的大小取决于很多因素,如土壤、坡降、流量、水涤等。具体有以下防治措施:
(1)修建跌水、陡坡、潜堰、砌石护坡护底等,调整渠道比降,减缓流速和提高抗冲能力,达到防冲的目的。
(2)当渠道弯曲过急、水流不顺,造成凹岸冲刷时,可采取加大弯曲半径、裁弯取直的办法,使水流平顺,避免冲刷;也可以采取浆砌石或混凝土衬砌冲刷段,以提高其抗冲能力。
(3)当渠道土质不好,施工质量差,又未采取衬砌措施,引起大范围冲刷时,可采取渠床夯实或渠道衬砌等措施,提高渠道稳定性,以防止冲刷。
(4)当渠道管理不善,流量突增猛减,水流淘刷或漂浮物撞击渠坡时,应加强管理,科学调控,保持流量均匀,消除漂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