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摘要:男性,32岁,间断上腹痛,反酸、胃灼热8余年,加重2天,呕血、黑便6小时入院。8余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间断上腹胀

题目
问答题
病历摘要:男性,32岁,间断上腹痛,反酸、胃灼热8余年,加重2天,呕血、黑便6小时入院。8余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间断上腹胀痛,反酸、胃灼热,餐后半小时明显,自服一些制酸胃药,可缓解。近2天来加重,纳差,服药后无效。6小时前突觉上腹胀,恶心、头晕,先后两次解柏油样便,共约500g,并呕吐咖啡样液体1次,约200ml。此后心悸、头晕、出冷汗,发病以来无发热。平素二便正常,睡眠好。既往30年前查体时发现肝功能异常,经保肝治疗后恢复正常,无手术、外伤和药物过敏史,无烟酒嗜好。 查体:T36.7℃,P108次/分,R22次/分,BP90/70mmHg。神清,面色稍苍白,四肢湿冷,巩膜无黄染,皮肤黏膜无出血点和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未见腹壁静脉曲张,中上腹轻压痛,无肌紧张和反跳痛,全腹未触及包块,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10次/分,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Hb80g/L,WBC5.0×109/L,分类N65%,L32%,M3%,PLt300×109/L,大便隐血强阳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男,65岁。间断上腹痛、腹胀25年,10年前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3个月来上腹痛加重,影响睡眠,并有间断呕吐,黑便,体重下降8kg。最可能的诊断是

A.慢性胃炎急性发作

B.胃癌

C.十二指肠溃疡并幽门梗阻

D.胃淋巴瘤

E.胃息肉


参考答案:B

第2题:

患者,女,30岁,6年前开始间断性上腹痛,以夜间明显,伴反酸,1天前因进食不当感口干,心悸,头晕,肠鸣,便溏且色黑,最有可能诊断为

A.上消化道出血

B.幽门梗阻

C.胃癌

D.穿孔

E.胆汁反流


正确答案:A

第3题:

男性,32岁,间断上腹痛,返酸、烧心8余年,加重2天,呕血、黑便6小时。

8余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间断上腹胀痛,返酸、烧心,餐后半小时明显;自服一些制酸胃药,可缓解。近2天来加重,纳差,服药后无效。6小时前突觉上腹胀,恶心、头晕,先后两次解柏油样便,共约500g,并呕吐咖啡样液1次,约200ml。此后心悸、头晕、出冷汗,发病以来无发热。平素二便正常,睡眠好。

既往30年前查体时发现肝功能异常,经保肝治疗后恢复正常,无手术、外伤和药物过敏史,无烟酒嗜好。

查体:T 36.7℃,P 108次/分,R 22次/分,BP 90/70mmHg。神清,面色稍苍白,四肢湿冷,巩膜无黄染,皮肤黏膜无出血点和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未见腹壁静脉曲张,中上腹轻压痛,无肌紧张和反跳痛,全腔未触及包块,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10次/分,双下肢无水肿。

化验:Hb 80g/L,WBC 5.0×109/L,分类N 65%,L 32%,M 3%,Plt 300×109/L,大便隐血强阳性。


正确答案:诊断及诊断依据 (1)诊断 ①胃溃疡合并出血 ②失血性贫血休克早期 (2)诊断依据 ①规律性餐后上腹痛制酸药可缓解 ②呕血黑便大便隐血阳性 ③查体上腹中压痛四肢湿冷脉压变小Hb 80g/L(120g/L) 2.鉴别诊断 (1)胃癌 (2)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3)出血性胃炎 3.进一步检查 (1)急诊胃镜 (2)X线钡餐检查(出血停止后) (3)肝肾功能 4.治疗原则 (1)对症治疗必要时抗休克输血 (2)抗溃疡病药物治疗 (3)内镜止血必要时手术治疗
诊断及诊断依据 (1)诊断 ①胃溃疡,合并出血 ②失血性贫血,休克早期 (2)诊断依据 ①规律性餐后上腹痛,制酸药可缓解 ②呕血,黑便,大便隐血阳性 ③查体上腹中压痛,四肢湿冷,脉压变小,Hb 80g/L(120g/L) 2.鉴别诊断 (1)胃癌 (2)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3)出血性胃炎 3.进一步检查 (1)急诊胃镜 (2)X线钡餐检查(出血停止后) (3)肝肾功能 4.治疗原则 (1)对症治疗,必要时抗休克输血 (2)抗溃疡病药物治疗 (3)内镜止血,必要时手术治疗

第4题:

患者男,39岁。主诉"间断腹痛、腹泻10余年,加重伴有黏液脓血便1年"入院。该患者10余年前开始出现间断腹泻,最多每日排黄色不成形便3~4次,伴有下腹痛,便后腹痛缓解,未予系统诊治;1年前患者腹痛腹泻症状加重,伴有黏液脓血便,现最多每日10余次,有里急后重,有腹痛便后缓解,伴有腹胀,食欲缺乏,无恶心呕吐,近1年体重下降约5kg。

对于该患者应用哪些药物需慎重
A.头孢菌素
B.鸦片酊
C.甲硝唑
D.复方地芬诺酯
E.阿托品
F.洛哌丁胺
G.布桂嗪
H.整肠生
I.氯化钾片

答案:B,D,E,F
解析:
2.结肠镜检查比钡剂灌肠检查准确,有条件宜做结肠镜检查,且该患者病史时间长,不能除外溃疡性结肠炎,重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不宜做钡剂灌肠检查,以免加重病情或诱发中毒性巨结肠。该患者黏液脓血便,现最多每日10余次,故暂不宜行钡剂灌肠检查。粪便病原学检查目的是要排除感染性结肠炎,肿瘤标记物CEA除外结肠肿瘤,血p-ANCA及AS-CA分别为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相对特异性抗体,同时检测这两种抗体有助于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患者慢性腹泻,粪便为黏液脓血便,大便潜血:(+ + +),RBC10/HP,WBC15/HP。3次便细菌培养阴性。肠镜结果显示:直肠至肝曲黏膜明显充血、水肿,多发性浅表溃疡,黏膜质脆,触之易出血。结肠镜下黏膜活检见弥漫性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血p-ANCA(+)。综合以上病史及检查最可能的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
4.该患者病情为活动期,给予半流质饮食,同时静脉营养支持。患者腹泻次数大于每日6次,血沉大于30mm/h,血红蛋白小于100g/L,为重型,需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口服及静脉注射。同时应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病变累及直肠、乙状结肠可行灌肠治疗,灌肠药物通常可应用5-氨基水杨酸、地塞米松、锡类散、庆大霉素、云南白药等。患者血白细胞明显增高提示合并感染,予抗生素治疗,及对症止泻治疗。对于内科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虽然用糖皮质激素可控制病情但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太大不能耐受者才可考虑手术治疗。
5.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或止泻药如地芬诺酯、洛哌丁胺或鸦片酊宜慎重,重症患者使用有诱发中毒性巨结肠的危险。

第5题:

患者,男,35岁。3个月来间断上腹痛,有时夜间痛醒,反酸。1天前黑便1次,无呕血,但腹痛减轻,化验大便隐血强阳性。
最可能的诊断是
A.慢性胃炎 B.胃溃疡 C.十二指肠溃疡 D.胃癌


答案:C
解析:
夜间痛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典型表现,黑便为并发出血的表现。慢性胃炎多无症状,有症状者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胞胀、恶心等,一般无夜间痛,反酸,黑便等症状。胃渍疡多表现为饱餐痛(进食一疼痛一缓解)的规律,少有夜间痛。胃癌无典型节律性腹痛特点。

第6题:

一患者因间断上腹痛3年加重3天而来医院就诊。病人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痛,偶尔有反酸,嗳气,进食后疼痛可缓解,胃镜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该患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如何进行健康教育?


答案:1.治疗原则:消除病因,解除症状,愈合溃疡,防止复发,避免并发症。
2.健康教育:①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认识活动和休息的重要性,避免过度劳累。
②指导病人保持情绪稳定,自我调节心理状态。消化性溃疡是典型的心身疾病之一,应努力消除工作、家庭等各方面的精神刺激,避免情绪紧张。
③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溃疡病人的饮食原则与食谱如下:少食多餐:三餐间适量加餐。富于营养,保证热量:a.病情严重时,进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米汤和蛋汤等。b.病情好转后,改为半流质饮食或无渣软饭,如烂面条、稠藕粉、蒸鸡蛋和稠稀饭。c.随病情进一步好转,逐步过渡到普食。避免刺激性饮食:如酒类、浓茶、咖啡、浓缩果汁、辣椒、香料、醋以及油煎食物等。避免摄入过冷、过热或粗糙饮食,以减少物理刺激。此外应戒烟。
④指导病人正确用药,定期随访。指导病人熟悉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⑤指导病人防止溃疡病复发和并发症的产生。

第7题:

患者,男,35岁。3个月来间断上腹痛,有时夜间痛醒,反酸。1天前黑便1次,无呕血,但腹痛减轻,化验大便隐血强阳性。
若患者出现黑便,每日出血量最少应超过
A.30ml B.50ml C.150ml D.300ml


答案:B
解析:
出血为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若出血量 5ml/d,表现为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若出血量 50~100ml/d,表现为黑便。

第8题:

女性,22岁。既往间断上腹痛,伴反酸、胃灼热等症状,常于进食后好转。1天前出现黑便,无呕血,辅助检查示便潜血(+++),因此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其病因最可能为

A.急性胃炎

B.慢性胃炎

C.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D.反流性食管炎

E.食管贲门黏膜撕裂


正确答案:C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肝硬化合并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应激性溃疡等,其中消化性溃疡是最常见的病因,根据该患者有“腹痛一进食一缓解”规律考虑十二指肠溃疡可能性大。

第9题:

患者,男性,50岁,消化性溃疡5年余,因上腹疼痛、反酸入院,治疗期间由于饮食不当并发大出血,此时不会出现

A.呕吐
B.黑便
C.昏厥
D.休克
E.上腹痛加重

答案:E
解析:
消化性溃疡并发大量出血前,常因溃疡局部的突然充血加剧而致上腹痛加重,出血后则可因充血减轻及血液对胃酸的中和与稀释作用,腹痛随之缓解。

第10题:

患者男,39岁。主诉"间断腹痛、腹泻10余年,加重伴有黏液脓血便1年"入院。该患者10余年前开始出现间断腹泻,最多每日排黄色不成形便3~4次,伴有下腹痛,便后腹痛缓解,未予系统诊治;1年前患者腹痛腹泻症状加重,伴有黏液脓血便,现最多每日10余次,有里急后重,有腹痛便后缓解,伴有腹胀,食欲缺乏,无恶心呕吐,近1年体重下降约5kg。

对于该患者目前治疗上可给予
A.禁食水
B.手术治疗
C.抗生素治疗
D.水杨酸铋剂口服止泻
E.5-氨基水杨酸
F.药物灌肠治疗
G.心理治疗
H.低分子肝素
I.糖皮质激素
J.放疗
K.化疗

答案:C,D,E,F,I
解析:
2.结肠镜检查比钡剂灌肠检查准确,有条件宜做结肠镜检查,且该患者病史时间长,不能除外溃疡性结肠炎,重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不宜做钡剂灌肠检查,以免加重病情或诱发中毒性巨结肠。该患者黏液脓血便,现最多每日10余次,故暂不宜行钡剂灌肠检查。粪便病原学检查目的是要排除感染性结肠炎,肿瘤标记物CEA除外结肠肿瘤,血p-ANCA及AS-CA分别为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相对特异性抗体,同时检测这两种抗体有助于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患者慢性腹泻,粪便为黏液脓血便,大便潜血:(+ + +),RBC10/HP,WBC15/HP。3次便细菌培养阴性。肠镜结果显示:直肠至肝曲黏膜明显充血、水肿,多发性浅表溃疡,黏膜质脆,触之易出血。结肠镜下黏膜活检见弥漫性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血p-ANCA(+)。综合以上病史及检查最可能的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
4.该患者病情为活动期,给予半流质饮食,同时静脉营养支持。患者腹泻次数大于每日6次,血沉大于30mm/h,血红蛋白小于100g/L,为重型,需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口服及静脉注射。同时应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病变累及直肠、乙状结肠可行灌肠治疗,灌肠药物通常可应用5-氨基水杨酸、地塞米松、锡类散、庆大霉素、云南白药等。患者血白细胞明显增高提示合并感染,予抗生素治疗,及对症止泻治疗。对于内科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虽然用糖皮质激素可控制病情但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太大不能耐受者才可考虑手术治疗。
5.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或止泻药如地芬诺酯、洛哌丁胺或鸦片酊宜慎重,重症患者使用有诱发中毒性巨结肠的危险。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