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原型化方法与预先定义方法的比较,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在预先定义方法中迭代说明定义失败B.

题目

关于原型化方法与预先定义方法的比较,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在预先定义方法中迭代说明定义失败

B.预先定义方法修改系统代价极其昂贵

C.原型化方法承认通信缺陷存在的固有性

D.原型化方法需要静态模型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两种需求定义的方法——严格定义和原型定义,在关于这两种方法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32)。

A.严格定义方法假定所有的需求都可以预先定义

B.严格定义方法假定软件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

C.原型定义方法认为需求分析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很多反复

D.原型定义方法强调用户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参与和决策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需求分析的基础知识。严格定义方法用在结构化分析和设计中。这种方法假定所有的需求都是可以被预先定义的,而且认为修改不完善的系统需求代价昂贵且实施困难。进行严格的需求定义要求系统开发人员与用户能够进行有效地沟通,准确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并且可以用静态的图形或文本工具完整地表示系统需求。原型方法认为并不是所有的需求在系统开发之前都可以进行准确定义的,而且软件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存在通信的障碍。在具备快速建模工具的情况下通过向用户提供可以运行的系统模型来吸取用户的反馈意见,通过不断反复、不断修改原型系统可以获取完整的系统需求,一旦确定了需求,就可以遵照严格的方法继续进行系统开发。

第2题:

原型化方法与预先定义方法相比有其实施的前提条件,以下哪个不属于这种前提? ( )

A.需求可严格定义

B.有系统建造工具

C.存在通信障碍

D.有实际系统模型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原型化方法的前提。原型化方法的一个前提是“大量的反复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应该加以鼓励”,而“需求可严格定义”是预先定义方法的前提和条件。因此,本题选择A。

第3题:

原型化方法与预先定义方法相比有其实施的前提条件,以下( )不属于这种前提。

A.需求可严格定义

B.有系统建造工具

C.存在通信障碍

D.有实际系统模型


正确答案:A

第4题:

以下关于严格定义策略和原型化定义策略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严格定义策略强调静态的需求定义,而原型化策略强调动态,的需求定义

B.严格定义策略允许并提倡大量的反复,而原型化策略不允许反复

C.严格定义策略强调系统开发严格的阶段划分,而原型化策略则不强调阶段划分

D.严格定义策略认为所有的需求都能被预先定义,而原型化策略认为并非所有的需求 在系统开发以前都能准确地说明


正确答案:B
解析:严格定义的方法是在一定假设的前提下形成的,这些前提如下:
①所有的需求都能被预先定义。
②修改定义不完备的系统代价昂贵且实施困难。
③项目参加者之间能够清晰进行准确的通信。
④静态描述或图形模型对应用系统的反映是充分的。
⑤严格方法的生命周期的各阶段都是固有正确的。
原型化方法开发策略的假设如下:
①并非所有的需求在系统开发以前都能准确地说明。
②有快速的系统建造工具。
③项目参加者之间通常都存在通信上的障碍。
④需要实际的、可供用户参与的系统模型。
⑤需求一旦确定,就可以遵从严格的方法。
⑥大量的反复是不可避免的、必要的,应该加以鼓励。

第5题:

从本质上讲,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即( )。

A.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和战略数据规划方法

B.预先严格定义的方法和原型化方法

C.预先严格定义的方法和战略数据规划方法

D.企业系统规划方法和战略数据规划方法


正确答案:B

第6题:

有两种需求定义的方法—严格定义和原型定义,在关于这两种方法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严格定义方法假定所有的需求都可以预先定义

B.严格定义方法假定软件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

C.原型定义方法认为需求分析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很多反复

D.原型定义方法强调用户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参与和决策


正确答案:B
解析:严格定义方法用于结构化分析和设计的场合中。该方法假定所有的需求都是可以被预先定义的,而且认为修改不完善的系统需求代价昂贵且实施困难。进行严格的需求定义要求系统开发人员与用户能够进行有效地沟通,准确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并且可以用静态的图形或文本工具完整地表示系统需求。原型方法认为并不是所有的需求在系统开发之前都可以进行准确定义的,而且软件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存在通信的障碍。在具备快速建模工具的情况下通过向用户提供可以运行的系统模型来吸取用户的反馈意见,通过不断反复、不断修改原型系统可以获取完整的系统需求,一旦确定了需求,就可以遵照严格的方法继续进行系统开发。

第7题:

原型化可认为是对预先定义方法的补充,但实施时应有先决条件,下述不在条件之列的是

A.需求难以预先定义

B.有快速建造工具

C.众多的原型化人员

D.系统建造会有反复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原型化方法的相关知识。原型化可认为是对预先定义方法的补充,但实施时应有先决条件:需求难以预先定义;有快速建造工具:系统建造会有反复等,有众多的原型化人员并不是原型化方法的先决条件。正确答案为选项C。

第8题:

有两种需求定义的方法——严格定义和原型定义,在关于这两种方法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142)。

A.严格定义方法假定所有的需求都可以预先定义

B.严格定义方法假定软件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

C.原型定义方法认为需求分析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很多反复

D.原型定义方法强调用户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参与和决策


正确答案:B
解析:严格定义(预先定义)是目前采用较多的一种需求定义方法。在采用严格定义的传统的结构化开发方法中,各个工作阶段排列成一个理想的线性开发序列,在每一工作阶段中,都用上一阶段所提供的完整、严格的文档作为指导文件,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顺序型的开发方法。在传统的结构化开发中,需求的严格定义建立在以下的基本假设上。(1)所有需求都能够被预先定义假设意味着,在没有实际系统运行经验的情况下,全部的系统需求均可通过逻辑推断得到。这对某些规模较小、功能简单的系统是可能的,但对那些功能庞大、复杂且较大的系统显然是困难的。即使事先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和分析,当用户见到新系统的实际效果时,也往往会改变原先的看法,会提出修改或更进一步增加系统功能的要求,所以再好的预先定义技术也会经常反复。这是因为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与理解将随着直观、实践的过程进一步加深,这是与人类认识世界的客观规律相一致的。所以,能够预先定义出所有需求的假设在许多场合是不能成立的。(2)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能够准确而清晰地交流假设认为,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虽然每人都有自己的专业、观点、行话,但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可以使用图形/文档等通信工具进行交流,进行清晰、有效的沟通,这种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在实际开发中,往往对一些共同的约定,每个人可能都会产生自己的理解和解释。即使采用结构化语言、判定树、判定表等工具,仍然存在精确的、技术上的不严密感。这将导致人们有意无意地带有个人的不同理解而各行其事,所以在多学科、多行业人员之间进行有效的通信交流是有一定困难的。(3)采用图形/文字可以充分体现最终系统在使用严格定义需求的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交流、通信的主要工具是定义报告,包括叙述文字、图形、逻辑规则和数据字典等技术工具。它们都是静止的、被动的,不能实际表演,很难在用户头脑中形成一个具体的形象。因此,要用静止的图形/文字描述来体现一个动态的系统是比较困难的。除了所论述的情况外,上述基本假设还将导致严格定义的结构化开发方法存在以下缺陷。首先是文档量大,由于在结构化方法的每个阶段都必须写出规范、严密的各种文档,这些文档虽然有助于开发人员之间、用户与开发人员间的通信交流,有助于开发过程的规范化,但由于编写文档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导致系统开发周期增大。其次是开发过程可见性差,来自用户的反馈太迟。由于在需求定义、系统设计阶段都不能在用户终端显示新系统的实际效果,一直到系统实现阶段结束,用户才有机会通过对新系统的实际操作和体会来提出他们对新系统的看法和意见,但此时整个开发已近尾声,若想修改前几段的工作或修改需求定义,都将付出较大的代价,有时这种修改甚至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失败。综上所述,需求的严格定义的基本假设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成立,传统的结构化方法面临着一些难以跨越的障碍。为此,需要探求一种变通的方法。原型方法以一种与严格定义法截然不同的观点看待需求定义问题。原型化的需求定义过程是一个开发人员与用户通力合作的反复过程。从一个能满足用户基本需求的原型系统开始,允许用户在开发过程中提出更好的要求,根据用户的要求不断地对系统进行完善,它实质上是一种迭代的循环型的开发方式。采用原型方法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并非所有的需求都能在系统开发前被准确地说明。事实上,要想严密、准确地定义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定难度的,更不用说是定义一个庞大系统的全部需求。用户虽然可以叙述他们所需最终系统的目标及大致功能,但是对某些细节问题却往往不可能十分清楚。一个系统的开发过程,无论对于开发人员还是用户来说,都是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为了帮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提出更完善的需求,最好的方法就是提供现实世界的实例——原型,对原型进行研究、实践,并进行评价。(2)项目参加者之间通常都存在交流上的困难,原型提供了克服该困难的一个手段。用户和开发人员通过屏幕、键盘进行对话和讨论、交流,从他们自身的理解出发来测试原型,一个具体的原型系统,由于直观性、动态性而使得项目参加者之间的交流上的困难得到较好的克服。(3)需要实际的、可供用户参与的系统模型。虽然图形和文字描述是一种较好的通信交流工具,但是,其最大缺陷是缺乏直观的、感性的特征,因而不易理解对象的全部含义。交互式的系统原型能够提供生动的规格说明,用户见到的是一个“活”的、实际运行着的系统。实际使用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系统,显然比理解纸面上的系统要深刻得多。(4)有合适的系统开发环境。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和软件工具的迅速发展,软件的设计与实现工作越来越方便,对系统进行局部性修改甚至重新开发的代价大大降低。所以,对大系统的原型化已经成为可能。(5)反复是完全需要和值得提倡的,需求一旦确定,就应遵从严格的方法。对系统改进的建议来自经验的发展,应该鼓励用户改进他们的系统,只有做必要的改变后,才能使用户和系统间获得更加良好的匹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严格定义需求的方法实际上抑制了用户在需求定义以后再改进的要求,这对提高最终系统的质量是有害的。另一方面,原型方法的使用并不排除严格定义方法的运用,当通过原型并在演示中得到明确的需求定义后,应采用行之有效的结构化方法来完成最终系统的开发。

第9题:

当前,大多数采用的需求定义方法是( ),也称为预先定义的方法。

A.严格定义方法

B.顺序定义方法

C.逐步求精的定义方法

D.动态定义方法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