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常用虚词分析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八则》)


正确答案: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正确翻译是“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以下属于孔子名言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答案:ABC


阅读以下材料,说明材料的主要观点,并进行论述。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答案:
解析:
(1)材料所述内容出自《学记》,《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它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尤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 (2)豫时孙摩。这是《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后概括出来的规律,包含四条原则:“豫”是预防,即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豫”,要在不良倾向尚未发作前就采取预防措施;“时”是及时,即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要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适时进行;“孙”是指循序,即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摩”指观摩,即学习观摩原则,“相观而善之谓摩”,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3)“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事情发生以后才禁止,就会遇到障碍而难以克服,教育应注重预防;“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过了适当时机才去学习,虽然勤勉努力,也难以有成就,即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抓住发展的关键期;“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如果教学不按一定的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即教育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商量,就会孤陋寡闻,即教育应互相学习,互相切磋,共同发展;“燕朋逆其师”:轻慢而不庄重的朋友会使人违背师长的教导;“燕辟废其学”:轻慢邪僻的言行会使学生荒废学业,强调了良师益友的重要性。
(4)教师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相关教育原则,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是( )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③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④求人可使报秦者⑤农人告余以春及⑥君何以知燕王⑦桃之天夭,灼灼其华⑧而刘夙婴疾病
⑨微斯人吾谁与归⑩今臣之国贱俘

A.①/②③/④⑦⑧/⑤/⑥⑨⑩
B.①⑤/②③/④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⑧/③⑤/④⑦/⑥⑨⑩
D.①⑥/②⑧/③⑤⑦/④⑨/⑩

答案:C
解析:


古代汉语常用文言虚词E:而 表达转折关系,相称于“然而”、“可是”、“却”。例: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表达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称于“着”、“地”等,或不译。例:一丝而累,以至于寸。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朝而往,暮而归。掩口胡卢而笑。表达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称于“如果”、“假使”。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诸君而故意,瞻予马首可也。表达并列,相称于“并且”、“又”、“和”或不译。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秦师轻而无礼。表达承递关系,相称于“并且”、“并且”、“就”或不译。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余闻而愈悲。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灭滑而还。通“如”:仿佛,犹如。例:军惊而坏都舍。通“尔”,你,你旳。例:而翁归。若欲死而父。而母立于兹。(而已)罢了。例: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如是而已。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此其心觉得天下之知战得惟我而已。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而后才,方才。例: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月而后成。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假诸人而后见也。而况即“何况”,用反问旳语调表达更进一层旳意思。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H:何 什么。例:子何而往?(何:凭什么。)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 托于赵?怎么样。例:如太行、王屋何?其如土石何?哪里。例: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何往:到哪里。)却看妻子悉何在。豫 州今欲何至?何由知吾可也。多么。例: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作计何不量!为什么。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两者之为,何哉?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安陵群不 听寡人,何也?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怎么。例: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徐公何能及君也?作语助词相称于“啊”。例: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8何:通“呵”,喝问。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她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何如怎么样,如何。例:吾欲之南海,何如?今日之事何如?君谓皇上何如人也?痛定 思痛,痛何如哉!求,尔何如?何消哪用得着。例:这自然,何消吩附。何若如何。如何。例:此为什么若人。何尝并非。例:你说旳何尝不是。何为什么是。例:何为“护官符”?怎么会?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作什么。例:客何为者?敬杰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何意什么意思。例: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如何意?岂料,哪里料到。例: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何由如何。例:长夜沾湿何由彻。什么因素。例:致之何由?由于疾病。从什么地方。例:何由知吾可也?何乃怎么能。例:何乃太区区!何得怎么能。例: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何加有什么益处。例:万钟于我何加焉!何曾有什么益处。例: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她?何其多么。例:何其衰也!F:乎 表达疑问语调,相称于“吗”、“呢”。例:天下事有难易乎?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来宾乎?然,胡不己乎?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若毒之乎?君将哀而 生之乎?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齐人固盗乎?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11)壮士,能 复饮乎?(12)技盖至此乎?(13)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14)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表达反问语调,相称于“吗”、“呢”。例:孰为汝多知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取 之,未尝有言而独局限性子所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而衣之交尚不相欺 ,况在国乎?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非仁木乎?技 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觚乎?形容词词尾,有时相称于“地”。例: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乎干城之具也。故今之墓中全 乎为五人也。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忽乎吾将行兮。表达测度语调,相称于“吧”。例:日食饮得无衰乎?圣人之所觉得圣,愚人之所觉得愚,其 皆出于此乎?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同“于”。例: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吾尝疑乎 是。(乎: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颓然乎其间。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 者也。良剑期乎断,不期乎莫铘。(乎:引进动作旳对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亦无怪乎其私之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对。)(11)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12)盖 进乎技矣。(13)王变乎色曰。(14)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15)依乎天理,批大 ,导大 。 (16)以吾一日长乎尔。(尔:比。)(17)摄乎大国这间。(18)异乎三子者之撰。(19)浴乎沂。(20)幽 独处乎山中。表达感慨语调,相称于“啊”、“呀”。例: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嗟乎,燕雀 安知鸿鹄之志哉!天乎,人乎,而竟已乎!表达商量语调,相称于“吗”,“吧”。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无以 ,则王乎?用在句中,表达停止语调。例:于是乎书N:乃 于是,就。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乃入见。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曰:“诸将吏敢复 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良乃入,具告沛公。怀王乃悉发国中兵。才,这才。例:虽抱负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损而润色之。(乃:然后才。)设九宾于廷 ,臣乃敢上璧。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泛彭蠡口,四望无际, 乃知太白“开帆入天境”之句为妙。却。例: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今君乃亡赵走燕。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是,就是,本来是。例:视之,乃庞德也,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乃:一说这里有“在”旳意思)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诸葛亮真乃神人。路旁一歧东上,乃 昔所未至者。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是乃仁术也。居然。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她旳。例:是芋视乃妇也。乃至,甚至。例:蒙冲斗舰乃以千数。(乃:一说居然。)可是。例:零落难堪,似成弃物;乃摘而藏之,双备经年裹物之用。时夫仆俱阴险行后,余亦 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乃:一说只是,表达轻微旳转折。)而,又。例: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这样。例:夫我乃行之。11你,你旳。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Q:其 用作第三人称,表达领属关系,相称于“她、她、它(们)旳。”例:其子曰:“不筑,必将有 益。”(其:她旳。)恐前后受其敌。(其:它们旳。)其夫呓语。(其:她旳。)吾有卿之 名,而无其实。(其:它旳)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她们旳。)其钗环裙袄,三人皆 是同样旳妆饰。(她:她们旳。)其中,其中旳。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其不率教者 常有一二。活用作第一人称。相称于“我(旳)”、“自己(旳)。”例:并自为其名。舍其文轩。既 其出。(其:我们)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其: 我旳)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遂前其足。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 指南录。亦各言其志也!用作第三人称,相称于“她、她、它(们)。”例:妻跪问其故。?念悲其远也。(其:她) 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其:她们)望请其指教。(其:她们)成以其小,劣之。(其:它)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其:它们)在句中表达反问语调,相称于“难道”、怎么。例: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 石何?(其如土石何:又能拿这些泥士石头怎么样。)其孰能讥之乎?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其为死君乎?批示人、事、物,多表达远指,相称于“那”之类旳词。例:其不设色者:曰水墨。(其:那。 )怀其璧。(其: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 B、见贤思齐焉

正确答案:A


子曰:“三人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正确答案:必有我师焉


下列孔子语录中,运用对偶修辞手法的是()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正确答案:A


荀子的《劝学》中写道“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那么实际螃蟹共有()只足。

  • A、六
  • B、八
  • C、十
  • D、十二

正确答案:C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体现了()的要求。

  • A、陶冶法
  • B、榜样示范法
  • C、品德修养指导法
  • D、自我教育法

正确答案:B

更多 “2022年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常用虚词分析” 相关考题
考题 单选题“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此语出自 ( )A 《论语》B 《道德经》C 《纽伦堡法典》D 《赫尔辛基宣言》正确答案:C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体现了()的要求。A 陶冶法B 榜样示范法C 品德修养指导法D 自我教育法正确答案:B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是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说的。A、孔子B、韩愈C、朱熹D、王阳明正确答案:A

考题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一为学名言出自()。A、《论语》B、《荀子》C、《礼记》D、《法言》正确答案:A

考题 在学习完《愚公移山》"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高"中"而"字的用法后,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总结"而"字的同类用法,其中符合要求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C、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D、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正确答案:A

考题 单选题“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提出来的。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正确答案:D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一句中,省略的成份是()A、主语B、谓语C、定语D、宾语正确答案:A

考题 判断题“华而不实”中的“而”与“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中的“而”用法相同。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在学习完《愚公移山》"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高"中"而"字的用法后,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总结"而"字的同类用法,其中符合要求的一项是()。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C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D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正确答案:A解析:题干和A项中的"而"是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作"但、却、可是、然而";B项中的"而"是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C项中的"而"是人称代词,通"尔",译为"你、你的";D项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顺承或递进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考题 “华而不实”中的“而”与“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中的“而”用法相同。正确答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