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洋流上升区磷块岩的形成机理和含磷相的分布规律。

题目

简述洋流上升区磷块岩的形成机理和含磷相的分布规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海洋中的生物死亡后,含有硅、磷、()的骨骼或贝壳堆积在海底,可以形成磷质岩、硅质岩和石灰岩等。

A、碳酸钙

B、碳酸氢钙

C、硫酸钙

D、氯化钙


参考答案:A

第2题:

简述氧化脱磷的机理和影响脱磷的因素。


正确答案: 钢中磷5(FeO)、(CaO)反应,生成(4CaO·P2O5)或(3CaO·P2O5),稳定于渣中,而被去除,影响脱磷的主要因素有:温度、碱度、氧化铁浓度、渣量及炉渣流动性。

第3题:

9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

①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 ②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

③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 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①③


正确答案:C

第4题:

简述池塘中有效磷的分布和变化


正确答案: 分布:池塘中磷的分布不均匀,主要储集在池底,水体中的有效磷很少
变化:受季节、光照等因素影响,主要表现为垂直变化和昼夜变化。
白天:上层水有效磷被吸收,下层水明显高于上层水
晚上:上层水给下层水带去氧,下层水给上层水送去磷,同时促进底泥中的的磷向水体中输送
因此上下水层的对流对池塘中磷的循环有很大作用

第5题:

简述磷的含量分布。


正确答案:植物体内磷的含量一般为植株干重的0.2-1.1%,其中大部分以有机态磷形式存在,含量是生殖器官>营养器官,种子>叶片,叶>根系>茎杆,幼嫩部位>衰老部位。新芽、根尖等分生组织中,磷显著增高,表现出顶端优势。液泡是磷的储藏库,细胞质是磷的代谢库。

第6题:

岩爆的特征、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岩爆一般在掌子面开挖的当天最强烈,持续时间常为数天,在自然状态下,长的可达数月至1年。当岩体完整、构造裂隙不发育、无地下水及上覆岩体厚度大于200m时,岩爆多以爆裂形式出现。
2.岩爆的形成机理是很复杂的,它的储存有很大弹性应变能的岩体,在开挖卸荷后,能量突然释放所形成,它与岩石性质、地应力积聚水平及洞室断面形状等因素有关。
3.岩爆主要分布在高地应力地区。

第7题:

简述磷存在钢中,形成铁素体带状偏析的机理。


正确答案: 磷存在于钢中,它与碳相互排斥,磷含量高的区域,含碳量低,故它在钢中可形成固溶磷高的铁素体带状偏析。

第8题:

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 )。 ①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②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③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④矿产资源的分-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正确答案:C
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解决和解释相关地表形态、地貌的形成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地热、矿产等资源的分布等问题。 

第9题:

简述解磷菌肥料的作用机理


正确答案: 磷细菌肥料是一类促使不能被作物利用的有机态或无机态磷化物转化为有效磷,从而改善作物的磷素营养,促使作物增产的菌肥。据计算,一般每公顷农田耕作层中磷的总储存量可达数千千克,其中大部分为不溶性的五机磷矿物和动植物体中的有机磷,作物不能吸收利用,只有极少量的可溶性磷酸盐才可被利用。因此,土壤中的有效磷满足不了作物的需要,致使许多地区土壤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磷现象。磷细菌是可将不溶性磷矿物转化为有效磷的某些腐生性细菌的总称。按其对磷的转化作用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细菌产生的酸使不溶性磷矿物溶解为可溶性的磷酸盐,称为无机磷细菌,如氧化硫硫杆菌;另一类是通过某些细菌如巨大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等产生的一些酸性物质,如乳酸、柠檬酸和植物酶类物质,使土壤中难溶性磷素和磷酸铁、磷酸铝以及有机磷酸盐矿化,形成作物能够吸收利用的可溶性琳,供作物吸收利用,称为有机磷细菌。

第10题:

什么是洋流?洋流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怎样?


正确答案: 海洋表层的水,以巨大的规模、相对稳定的速度,缓慢地沿着一定的方向有规律地不断的流动,称为洋流,也叫海流。洋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面受长期而稳定的风向吹送形成的;此外,还与各地海水的密度、海面的高低、地球自转偏向力和陆地轮廓、岛屿的分布等有关。各大洋洋流的分布和流动的方向虽然很复杂,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1)在赤道至南北纬40°或60°之间,形成一低纬度环流,其流向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成逆时针方向。每个环流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属于寒流。
(2)在北纬40°或60°以北形成一高纬环流。其环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环流西部为寒流,东部为暖流。
(3)赤道以北的北印度洋,因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季风洋流。冬季吹东北季风,表层海水向西流,洋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吹西南季风,表层海水向东流,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4)东西方向流动的洋流,除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外,都具暖流性质。
洋流对大陆沿岸气候有很大影响,寒流经过的地区对气候有降温、减湿的影响;而暖流则对沿途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