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法式
第1题:
《营造法式》的主要内容、著书人、历史背景、历史评价如何?
两宋手工业与商业发达,使建筑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但政治混乱,国力衰弱。《营造法式》是王安石变法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省国家财政开支,保证工程质量,《营造法式》是当时朝廷曾下令指定的各种财政,经济条例之一。(背景)
著书人:将作监李诫
评价: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书中资料主要来自历来工匠想传经久可行之法,不仅对北宋末年京城的宫廷建筑有直接影响。南宋时,还因在苏州重刊而影响江南一带。
第2题:
简述《营造法式》及其成就
《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是北宋后期主管工程的将作监李诫在继承和总结了古代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熟练工匠的经验编订的。不仅对北宋末年京城宫廷的宫廷建筑有直接影响,南宋时还因在苏州重刊而影响江南一带。
书中分为释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五个部分,共34卷,记载了北宋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木构建筑的建造中,模数的制定和运用,设计、技术、装饰、管理等方方面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这本书对于研究宋朝建筑乃至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是人类建筑遗产中珍贵的文献。
第3题:
《营造法式》及其成就。
《营造法式》,宋代重要建筑著作,是建筑专家李诫编著的。书中包含各种“作”(大木作、瓦作等等)的制度、工限、料例三个主要内容以及有关附图,系统说明当时建筑的分级,结构方法,规范要领,并按照“功分三等,役辨四时,木议刚柔,土评远近”的原则,规定劳动定额。书中一个重要之点是提出“以材为祖”的材份制,即以与建筑规模等级相应的某一尺度作为建筑的空间尺度及构件尺度的模数。这是建筑体系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这种模数制度或比例制度一直延续到清代,只是表现形式有所变化
《营造法式》中国现存时代最早、内容最丰富的建筑学著作。本书内容除行政管理上“关防工料”的要求外,侧重于建筑设计、施工规范,并有图样,是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学,研究古代建筑的重要典籍。
第4题:
营造法式
第5题:
颐和园中的建筑物,都是按照当时的()中规定的法式建造的。
第6题:
“兴造论”出自()
A.《营造法式》
B.《营造法源》
C.《园冶》
D.《华夏意匠》
第7题:
“兴造论”出自()
第8题:
()编修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建筑传统的珍贵文献。
第9题:
下列有关传统木结构建筑的营造技艺的作品中,出自于明代的是()。
第10题:
《营造法式》的内容及其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