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混合岩的分类命名方法?

题目

简述混合岩的分类命名方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是岩石分类命名的重要依据。()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2题:

简述海洋沉积物的分类和命名的原则。


正确答案: 分类原则:为使碎屑沉积物的名称符合其自然特性,首先应按碎屑物质的粒度大小进行定名,然后再按各种颗粒成分的多少来进行分类。
命名原则:
①、当沉积物只有一个粒组含量很高,其他粒组含量均不大于20%时,一般以该粒组的名称命名。
②、当沉积物有两个粒组含量分别大于20%是,则按主次粒组命名,即以主要粒组作为基本名称,以次要粒组作为辅助名称。
③、当沉积物中有三个粒组含量均大于20%时,依据其实际含量自左到右按由少到多的规则排列,用三名法进行命名。

第3题:

试述火山碎屑岩的分类命名原则?


参考答案:广义的火山碎屑岩类的分类和命名原则如下所述:
1)首先根据物质来源和生成方式,划分为火山碎屑岩类型、向熔岩过渡类型和向沉积岩过渡类型三种成因类型。
2)再根据碎屑物质相对含量和固结成岩方式,划分为火山碎屑熔岩、熔结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岩、沉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等五种岩类。
3)再根据碎屑粒度和各粒级组分的相对含量,划分为三个基本种属,即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之间的过渡型为凝灰角砾岩、角砾凝灰岩等。
4)最后再以碎屑物态、成分、构造等依次作为形容词,对岩石进行命名,如晶屑凝灰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含火山球流纹质玻屑凝灰岩等,次生变化也常作为命名的形容词,如硅化凝灰岩、蒙脱石化凝灰岩、沸石化凝灰岩和变质流纹质晶屑凝灰岩等。

第4题:

试说明白云岩的基本特征、分类和命名方法?


正确答案:白云岩不仅有沉积成因的,更多的是次生交代成因的:
A、对于沉积成因的白云岩,其结构分类系统和命名原则与石灰岩的基本相同,因为这些白云岩也主要由颗粒、泥、胶结物等结构组分组成的;所不同的,仅是成分,即石灰岩的成分主要是方解石,而白云岩的成分主要是白云石。因此,只要把石灰岩结构分类表中的“石灰岩”改为“白云岩”、“灰泥”改作“云泥”即可。如内碎屑白云岩就是指其颗粒是由盆地内较早形成的白云岩层破碎、搬运、再沉积形成的。
B、对于次生交代成因的白云岩,通常按照晶粒大小对其分类命名,如泥晶白云岩、粉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中晶白云岩、粗晶白云岩等。按照晶粒大小分类是纯描述性的,不仅适用于次生白云岩,也适用于沉积成因的白云岩。
C、次生白云岩中,常见交代结构,如晶粒较粗的白云石菱形体交代各种颗粒及化石等;晶形较好具环带或污浊核心的白云石菱形体、部分白云化的石灰岩中的云斑以及白云岩中的石灰岩残余体等,都是交代作用所致
D、与交代结构相伴生的,还常有一些交代构造现象,如在部分白云化的石灰岩中,白云石菱形体常沿缝合线或裂隙发育;沿岩层走向,常见白云岩与石灰岩的界限突然变化,有时这一界限还常切穿层理等。对有些见不到明显的交代结构或沉积结构、成因不明的白云岩,主要是由泥晶和粉晶白云石组成的白云岩,仍可按照晶粒大小命名。
E、有些白云岩是由颗粒石灰岩白云化形成的,但颗粒(鲕粒、内碎屑等)轮廓仍清晰可见。对这些白云岩不应称为“颗粒白云岩”,因为它们不是沉积成因的,而应按照晶粒大小命名,或者加上“残余”修饰语,如残余鲕粒石灰岩、残余砂屑白云岩等。

第5题:

简述三级分类命名原则并对下列岩石命名 一碎屑岩


正确答案: 1)三级分类命名原则是一种最重要的岩石粒度分类命名原则:以含量大于或等于50%的粒级定岩石主名,即基本名;含量介于50-25%的粒级以形容词“**质”的形式写在基本名的前面;含量25-10%的粒级作次要形容词,以“含**”的形式写在最前面;含量少于10%的粒级一般不反映在岩石的名称中。
2)具体岩石命名:含粉砂细砂质中砂岩。
具体岩石命名:一碎屑岩,粒度在0.5-0.25mm的碎屑占60%,0.1-0.25mm碎屑占27%,0.01-0.1mm碎屑占11%,小于0.01mm的碎屑占2%。

第6题:

简述沉积岩的分类原则。


正确答案:①分类要明确清晰而有系统性、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所谓明确清晰即要使所划分出的各类岩石具有独特的不同于其他岩石的特征;所谓系统性是指分类方案要能充分反映各种沉积岩之间的发生和发展顺序及其内部联系。
②分类便于应用。

第7题: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是岩石分类命名的重要依据。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沉积岩的结构是指组成沉积岩的物质的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它是沉积岩分类和命名的重要依据。()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简述碎屑岩的粒度分类和命名原则。


正确答案: 碎屑岩的粒度特征是碎屑岩分类和命名的基础,其他的分类命名(如成分、成因)常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的。由于碎屑岩颗粒分选的差异,常采用三级命名法对碎屑岩进行粒度分类。
1)三级命名法。以含量大于50%的粒级定岩石的主名,即基本名;含量介于50%~25%的粒级以形容词“××质”的形式写在基本名之前;含量在25%~10%的粒级作次要形容词,以“含××”的形式写在最前面;含量小于10%的粒级一般不反映在岩石的名称中。
2)假如碎屑岩的粒度分选较差,所含粒级较多,但没有一个粒级的含量大于50%,而含量在50%~25%的粒级又不止一个,这时则以含量为50%~25%的粒级进行复合命名,以“××—××岩”的形式表示,含量较多的写在后面。其他含量少的粒级仍按第一条原则处理。
3)若碎屑岩的粒度分选更差,不但没有含量大于50%的粒级,而且含量为50%~25%的粒级也没有或者只有一个,则应将此岩石的全部粒度组分分别合并为砾、砂和粉砂三大级,然后按前两条原则命名。

第10题:

简述混合白云岩化作用。


正确答案: 是由大气水(淡水)与海水混合,在混合溶液的作用下,形成白云石,它不需要潮上带,不需要蒸发作用,也不需要高镁钙比率的盐水,可以圆满地解释陆表海陆棚的白云岩的成因问题。这种白云岩化作用,主要因素是混合溶液对方解石和白云石饱和度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