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三角洲的形成条件及发育过程。

题目

论述三角洲的形成条件及发育过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述社会转型以来我国城市社区的形成和发育过程。
我国城市基层社区是在城市街道办事处辖区和居民委员会辖区这种特定法定社区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1)社区概念的出现。1978年以后,我国经济体制开始进行改革,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这必然引起政治体制的改革,处于城市基层的街居进行改革也是必然的。这种变革提出了社区服务,由此,“社区”的概念被引入我国城市基层工作,并将其定位于居民委员会层次上。
2)社区建设的形成和发育。
A、背景:社区服务的开展带动了多项社区工作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得各种社区工作的范围远远超出社区服务的范畴,人们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社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提出:1991年,受国外“社区发展”基本理念的启迪及中国社区服务拓展的实际需求,有关理论研究者和民政部门提出了“社区建设”的概念和思路,以顺利开展社区工作。
C、发展:“社区建设”的思路提出后,民政部进行了试点。1998年,政府认可了社区建设是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2000年,政府发文对社区建设的意义、指导思想等内容进行了系统阐述,这标志着我为城市社区建设开始大力推进。
3)社区的形成和发育。它是跟社区建设的开展同步的。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的范围已经有所拓展。

第2题:

简述三角洲的形成条件。


正确答案: (1)根据世界上许多三角洲的河流含沙量测定,河流带来大量泥沙,就能形成三角洲;
(2)河口附近的海洋侵蚀搬运能力较小,河流带来的泥沙将沉积下来;
(3)口外海滨区水深较浅,坡度平缓,一方面对波浪起能消作用,另一方面浅滩出露水面,有利于河流泥沙堆积。

第3题:

论述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及标志。


参考答案:

过程:
1、地理大发现
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地域上的条件,地理大发现后,西欧新兴的资产阶级在重商主义的驱使下,奔走于世界各大洲之间,并在各地建立了广泛的经济联系,把欧洲原有的区域性市场同亚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地方性市场联系起来。
2、产业革命
直接后果是建立了近代机器大工业体系,机器大工业以其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巨大的生产能力,对开拓世界市场具有势不可挡的推动力。
3、贸易组织的变化
各种贸易租住形式的正规化,大型化和专业化,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证。
4、交通通信的变革
是世界市场形成的物质基础和重要的推动力,轮船、铁路、电报等近代交通通信工具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卷入到世界市场中去。
标志:
1、世界货币的产生
19世纪,黄金逐渐演变为单一的世界货币,便利了国际支付和国际结算,是世界市场的机制更加完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相继过渡到金本位制,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标志。
2、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出现
19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出现,标志着世界各国的再生产周期已按着统一的世界市场机制同步进行,反映出世界各国已经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4题:

简述三角洲的发育过程.


正确答案:三角洲的形成发育主要经历下列两种过程。
①河口坝和河道分岔的形成,当河流注入海洋(湖泊)时,在河流入口处,由于水面展宽,以及盆地水体的顶托作用,使得水流流速骤减,河流底负载堆积,形成水下浅滩.随着沉积作用的进行,浅滩逐渐淤高、增大,露出水面,形成最早的河口坝.水流从河口坝的顶端分成两段,形成两个分支河道。随着三角洲建设的进行,在新的河口形成新的河口坝和分流河道。
②决口扇的形成与三角洲的延伸,分流河道的不断向海延伸,河床坡度减小,流速减缓,泄流不畅,洪水季节,洪流冲决天然堤,在分流河道间形成决口扇沉积,这就使得三角洲分流河道间得以建设,从而使三角洲在横向上逐渐扩大。

第5题:

三角洲的结构和形成条件?


正确答案: 剖面自上而下划分:顶积层(向海或湖延伸的河流的河谷沉积)、前积层(前缘斜坡堆积物)、底积层(细物质在湖底散开后沉积而成)。
平面划分: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
形成条件:(1)河流机械搬运量大,形成三角洲的沉积物能得到充分的供给。
(2)河口处坡度缓,近河口水浅。
(3)河口处无强大的波浪和潮流的冲刷。

第6题:

简述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正确答案: 一)形成条件
1、丰富的泥沙来源;2、海洋的侵蚀搬运能力较小;3、口外海滨区地势平坦,水深较浅
二)发育过程
1、胚胎阶段
河口地区水流比降减小,水面展宽,流速急剧变小,造成泥沙迅速大量沉积,形成河口沙坝,在河口两侧发育河口沙嘴或水下天然堤。
2、汊道阶段
河口沙坝不断发展,迫使河流分流,形成汊道,原来的河口沙坝不断堆积,平水期也能出露,成为河口沙岛(天然堤)。
3、三角洲阶段
泥沙堆积则越来越多,造成汊道堵塞,从而形成湖泊和沼泽,湿地发展,形成三角洲。

第7题:

论述棕壤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的特点和其基本性状和诊断特征


正确答案: (1)形成条件:发育于暖温带湿润气候区中生型落叶林下的土壤,成土母质多为酸性母岩风化物。
(2)形成过程的基本特点是:有明显的淋溶作用、粘化作用和较强烈的生物积累作用。
(3)基本性状和诊断特征:1、剖面构型:是O-A-Bt-C。2、剖面通体呈不同程度的棕色。3、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15~30cmol(+)/kg;盐基饱和度多在70%以上。4、质地多为壤土至壤粘土,某些棕壤性土质地更轻,多为砂质壤土。5、土壤呈中性—微酸性反应,pH为5.5~7.0,无石灰反应。

第8题:

论述乘数原理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答案:
解析:
(1)乘数原理的形成过程。乘数是指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乘数原理说明了各种支出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乘数原理的形成过程分析如下: 设第一部门最初增加的支出为△A,并设各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为卢,则第一部门增加的支出会使消费需求增加β.△A,从而又引起第二部门的收入增加了β.△A,并且第二部门的收入中又要增加矿.△A的消费,于是,第三部门的收入又增加了β2.△A,第三部门的收入中又要增加β3.△A的消费。这种收入增加带动消费增加、消费增加又带动收入增加将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不断地循环下去直到国民经济再一次达到均衡,此时整个国民经济部门所增加的总支出△AE和国民收入△Y的关系则为△Y= △A +β△A+β2△A +β3△A+…,因为边际消费倾向o<β<1,所以△AE= △Y=(1/1-β) △A,其中(1/1 -β)即为乘数,表示均衡时国民收入的增加量△Y是自发支出增加△A的(1/1 -β)倍,并且在这里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小,乘数越小。 (2)乘数原理发挥作用的条件:①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即社会中存在过剩生产能力;②投资和储蓄决定的相互独立性。要假定它们相互独立,否则,乘数作用要小得多;③货币供给量增加能否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假定货币供给受到限制,则投资和消费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的增加就得不到货币供给相应增加的支持,利率会上升,不但会抑制消费,还抑制投资,使总需求降低;④增加的收入不能用于购买进口货物,否则收入增加会受到限制。

第9题:

举例说明流域对三角洲形成发育的影响。


正确答案: 流域,指河流或水系的补给区域,是分水线所包含的区域。
在三角洲形成和演变过程中,由河流带来的泥沙是具有决定性的一个因素。因此,对流域泥沙的产生和输移产生影响的一切自然(如地震、火山喷发、气候变化等)和社会因素(各种人类活动)将对三角洲演变产生影响。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河流密不可分。人类在劳动中既改变了自身,也改变了流域系统。目前,大规模的流域(土地)开发、水库枢纽的建设、流域的取水和调水等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已对河流泥沙的来源和输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进而对三角洲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河口三角洲的演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人类活动较弱的时期,此时,人类活动在此流域刚刚开始,河流所挟带的泥沙逐渐在河口堆积,河口三角洲逐渐形成;
第二个阶段工业革命到20世纪。在此阶段,流域人类活动大大增强,活动方式也由林转农。这一变化导致了水土流失的增强和三角洲的快速增长。
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以后。此阶段由于水库的大量建设,入海泥沙减少,导致河口三角洲淤涨停止并发生了侵蚀。
1)流域水库建设与三角洲演变。因防洪、发电、灌溉、通航等的需要而建设水库是20世纪人类的一项重要活动。如果没有调水的发生,水库建设一般不会导致河流入海径流的显著减少。但水库建设对泥沙的拦蓄作用却非常明显,导致河流入海泥沙大大减少,河口三角洲也因此伸展缓慢或发生侵蚀。
2)流域取水调水与三角洲演变。流域取水调水常与水库建设密切相关,但二者对河流的水沙状况的影响却有不同,如果说水库本身影响的重点在沙,那么流域取水调水则重点在水。在河流-三角洲系统中,水沙状况息息相关,水的变化必然引起沙的变化。流域内水量的减少会导致河流的挟沙力减少,进而影响三角洲的发育。流域取水调水还会带来其他的一些影响,如地面沉降与洪涝灾害、三角洲湿地生态的变化等。三角洲湿地不仅是三角洲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对三角洲的冲淤演变有直接的影响。流域的取水调水通过对三角洲湿地生态变化的影响也影响了三角洲的演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科罗拉多河,因建筑水库和流域取水而带来的剧烈的水文条件的变化,不仅对本地的植被产生了严重生态影响,而且也改变了水循环系统,这种改变进而导致了本地物种的消失。黄河断流也对三角洲的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第10题:

论述三角洲形成的控制因素。


正确答案: 三角洲的形成和发育受以下因素控制
(1)河流的作用:河流的流量和输砂量是三角洲形成的物质基础,流量大,输砂量大,则有利三角洲的形成。
(2)蓄水体(海、湖)密度与河水密度差异:
①当河水密度大于蓄水体密度,形成平面喷流,形成如海底峡谷中的高密度流——浊流。
②河水密度小于蓄水体密度为低密度流属平面喷流,常发生在河流入海的河口处,形成海成三角洲。
③河水密度二蓄水体密度,为等密度流,属轴状喷流,常发生在河流入湖的河口处,形成湖成三角洲。
(3)蓄水体的水动力作用:波浪、潮汐、海流对河流输入的泥砂有改造、剥蚀等阻止作用,若前者能量大于后者就不利于三角洲的形成。
(4)河口区海底地形:若地形平缓、水浅,有利于泥砂的堆积,否则不利。
(5)盆地的构造特征:若蓄水盆地构造稳定、沉降速度略等于沉积速度,对三角洲形成有利,否则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