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题目

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什么?


正确答案: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第2题:

地球的构造中外部圈层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阅读关于“地理的圈层结构”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的内容要求:“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地球的圈层结构”的部分内容。
探索:盒子里面是什么?
1.老师提前准备三个外表一样的密封小盒子,里面分别装有一件不同的物品。
2.请学生们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如搓、拍、称重等,猜测里面装的到底是什么物品。
思考:如果请你研究地球内部的信息,这个小实验对你有什么启发?科学家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地球内部信息的?
※学习指南
1.地球内部的结构可分为几层?各有什么特征?
2.地球外部的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各有什么特征?
提示:在阅读的时候把每个标题用个“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改写一下,并在阅读的时候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地球具有圈层结构,从外部到内部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和地核六个圈层,其中前三个圈层为地球的外部圈层,后三个圈层为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震波在不同的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可将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2)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习活动等),并说明设理由。


答案:
解析:
(1)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说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组成。知道地核、地幔、地壳的基本特征。知道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的构成。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图训练,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学会运用比较法学习各内部和外部圈层的特点。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和强烈欲望。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地球系统观和责任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播放电影“2012末日预言”片段,引入课题。提问如何了解鸡蛋结构?反问如何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呢?教师讲述: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我们所能直接探测到的只是地球浅浅的一层表层,地球的内部结构,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因此,地震波研究是目前采用的推测地球内部结构及物质组成的最基本方法之一。设计意图: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新课教学】地球具有圈层结构,从内部到外部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和地核六个圈层。其中前三个圈层为地球的外部圈层,后三个圈层为地球的内部圈层。①划分依据:地震波教师设问:什么叫地震波?地震波分几种?不同的地震有哪些传播特点?教师展示:结合生活实例,如绳子的抖动、声音的传播,来讲解纵波与横波的概念;利用动画演示地震波纵波与横波自地下向地表传播过程。学生总结:完成“纵波与横波的特点”填充表格。特点分类传播速度所经物质状态共同点纵波较快固体、液体、气体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横波较慢固体设计意图:用直观的动画和形象的生活实例,来解释地震波,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②圈层的划分猜想假设:展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变化图”,推测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并绘制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后。设计意图:利用地图创设探究情境,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也为地理课堂教学生成提供平台。展示图像:“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



问题引导:地球内部存在几个不不连续界面?它们的位置在哪里?

第4题:

地球环境主要由哪些圈层构成?英文单词?各之间有什么联系?各有哪些性质?


正确答案: 地球环境主要由大气圈(atmosphere)、水圈(hydrosphere)、土壤圈(pedosphere)、岩石圈(lithosphere)和生物圈(biosphere)构成。
联系: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共同组成了地球环境系统,每个圈层都离不开太阳所提供的能量,这几个圈层密切联系,相互作用,不停的进行着物质、能量交换,维持着动态的自然平衡,使地球及其生物得以生存、繁衍和发展。
性质
①大气圈:是地球生物生存的重要物质条件,不仅是生命所需的要素,而且也参与地球表面的物质循环过程。其中空气垂直分布不均匀,大气的温度和密度等在垂直方向上呈不均匀分布,有大气温度层结和密度层结。
②水圈:是参与生命形成过程及其物质、能量转化的重要因素,是组成地球外壳最基本的自然圈层之一,处于连续的运动状态中。
③土壤圈:一般处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及生物圈的过渡地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④生物圈:主要由生命物质、生物生成性物质和生物惰性物质三部分组成,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有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
⑤岩石圈:厚度不均一,其板块的运动与岩石的形成与演化有密切联系。

第5题:

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大气圈、()和生物圈组成


正确答案:水圈

第6题: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三个圈层。


正确答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第7题:

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岩石圈是地球外部圈层的重要组成
  • B、水圈是一个连续且很规则的圈层
  • C、地球的外部圈层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 D、生物圈不仅是地球生物的总称,还包括其生存环境

正确答案:D

第8题: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和()。


正确答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第9题:

地球的外部圈层由()、()和()组成。


正确答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第10题:

简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圈层之间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根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可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Ⅰ级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其厚度变化在5-70km之间。其中大陆地区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3km;大洋地区厚度较小,平均约7km;总体的平均厚度约16km。地壳物质的密度一般为
2.6-2.9g/cm3。地幔是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的一个巨厚圈层。其厚度约2850km。平均密度为4.5g/cm3。根据次级界面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从莫霍面至地下1000km,平均密度为3.5g/cm3,成分主要为含铁镁质较多的超基性岩。下地幔:地下1000km至古登堡面之间,平均密度增大为5.1g/cm3,成分仍为含铁镁质的超基性岩,但铁质的含量增加。地核是古登堡面以下地心的一个球体。半径为3480km。地核的密度达9.98~12.5g/cm3。其成分以铁镍物质为主.根据其状态可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物态为液态,其成分除铁镍外,可能还有碳、硅和硫;内核:物态为固态,其成分为铁镍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