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

题目

简述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贵州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答案:对
解析:

第2题:

简述视觉发育过程。


正确答案: 视觉发育过程包括:视觉定位、注视、追视、视线转移等。
视觉信息反馈处理阶段(0~2个月);物体辨认阶段(3~6个月);精细辨认物体阶段(7个月以后)。

第3题:

简述面部发育的过程


答案:(1)胚胎第3周形成额鼻突上颌突和原口。(2)胚胎第4周形成嗅板,嗅凹中鼻突和侧鼻突。(3)胚胎第5周球状突面部突起发育完成。(4)胚胎第6周各突起的融合联合。(5)胚胎第7-8周面部各突起已完成联合,初具人形。

第4题:

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


正确答案: (1)幼年期:地表面水系完整,地表岩溶开始发育,形成溶沟、石芽和少量的漏斗;
(2)青年期:地下水系发育,地表仅存河流主干,地下、地表岩溶发育,形成溶洞、漏斗、落水洞、干谷、峰丛、溶蚀洼地等形态;
(3)中年期:岩溶发育由地下转向地表,洞顶多塌陷,水系重回地表,峰林、溶蚀洼地、溶蚀谷地大量形成;
(4)老年期:下伏不可溶岩层广泛出露或地面高度接近侵蚀基准面,地表水系占绝对统治地位,形成溶蚀谷地、溶蚀平原、孤峰、残丘等。

第5题:

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其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 A、50
  • B、72.8
  • C、80
  • D、61.9

正确答案:D

第6题:

贵州喀斯特地貌以北部的赤水和习水分布最集中、发育最典型


正确答案:错误

第7题:

有利于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气候
雨量及气温关系到水的冲刷以及溶蚀的强度和速度。气候潮湿、降雨量大以及常年气温较高是喀斯特发育的有利因素。
2)岩石性质喀斯特发育的物质基础是有可溶性岩石。
包括:
A.卤族岩类,如岩盐、钾盐;
B.硫酸岩类,如石膏、硬石膏、芒硝等;
C.碳酸盐类,包括石灰岩、白云岩及富含碳酸盐成分的碎屑沉积岩。这三类岩石中,卤族岩类及硫酸岩类最容易溶解,但分布面积有限。碳酸盐类岩石,虽然溶解度先对较小,但分布广泛,对于喀斯特发育最为重要。
碳酸岩类岩石中,最有利于喀斯特发育的是较纯的石灰岩,而白云岩与含泥质、硅质等杂质的石灰岩,喀斯特发育减弱。
岩石结构对喀斯特发育也有影响。一般来说,粗、中粒晶质结构的岩石因其溶解度较大,故比细微晶粒者更为有利。
3)地质构造
断裂破碎带有利于喀斯特发育。如果断裂延伸远,且张裂程度大,则更有利。在两组断层相交的地段,溶斗、溶洞极易形成。向地下深处,裂隙逐渐消失,岩石透水性降低,喀斯特趋于消失。
褶皱也影响喀斯特发育。背斜轴部及其倾伏端,向斜轴部及其翘起断,是喀斯特发育的有利部位。
岩层产状也有影响。岩层水平时,喀斯特可沿水平方向充分发展,岩层陡立时,喀斯特向下发展,但规模不大;岩层缓倾时,水的运动和扩展面较大,喀斯特发育较好。
4)水的作用
包括水的溶蚀能力和流动性。水的溶蚀能力主要取决于水中CO2的含量;它因发生溶解作用而消耗,又通过大气的扩散而得到补充。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性,涉及流速、流量和交替循环的强度等方面,它们都影响到水对岩石的破坏能力。
5)构造作用
构造运动的稳定性决定着喀斯特地貌演化的进程。在地壳处于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如果气候因素无重大变化,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和发展可按以下阶段进行:
A.早期,地表水沿着地层表面的裂隙向下流动,形成大量的溶沟和石芽、少量的落水洞和溶斗,出现地下河道。
B.中期,溶斗和落水洞扩大,地表密布着规模不等的喀斯特洼地、干谷。除主要河道外,地表水流大都进入地下河道,形成完整的地下水系。
C.晚期,溶洞进一步扩大,地下河及溶洞的顶部不断坍塌,地面破碎,许多地下河变成明流,形成溶蚀谷、天然桥、喀斯特洼地以及峰林。
D.末期,溶洞顶部进一步坍塌,地下河均转变为地表水系,地面高程降低,残留少数孤峰和残丘,出现喀斯特平原。

第8题:

简述面部发育过程


正确答案:(1)两个球状突在中线处联合,形成人中;(2) 球状突与同侧的上颌突联合形成上唇,其中球状突形成上唇的近中l/3部分,上颌突形成远中2/3部分;(3) 侧鼻突与上颌突形成鼻梁的侧面、鼻翼和部分面颊。(4) 上颌突和侧鼻突之间的沟称鼻泪沟,以后分化成鼻泪管;(5) 上颌突和下颌突由后向前联合,形成面颊部,其联合的终点即口裂的终点(口角)。(6) 下颌突在中线联合形成下唇、下颌软组织、下领骨和下颌牙齿。(7) 额鼻突形成额部软组织及额骨;中鼻突形成鼻梁、鼻尖、鼻中隔、附有上颌切牙的上颌骨(前颌骨)及邻近的软组织;

第9题:

简述地上喀斯特地貌的类型。


正确答案:(1)石芽与溶沟:地表水沿石灰岩坡面上流动,溶蚀和侵蚀出许多凹槽,称为溶沟。溶沟之间的突出部分,称为石芽;
(2)溶斗与落水洞:溶斗又称漏斗,是岩溶化地面上的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数十米,深几十米至数百米;
(3)溶蚀洼地与溶蚀谷地:溶蚀洼地是由四周为低山丘陵和峰林所包围的封闭洼地。溶蚀谷地是溶蚀洼地进一步扩大或融合而形成的,它受构造影响比较大,面积更广,一般数十平方千米至数百平方千米,平面条状分布,长达数十公里,底部平坦,常有地表径流;
(4)干谷、盲谷和地下河:干谷是岩溶区的干涸河谷。在岩溶区,常见河谷上游的水流从某一陡坝下的泉眼涌出,而河流流向的前方又有一陡坎阻挡,陡坎下方有一落水洞,河流沿落水洞流入地下,种种上下游封闭的谷地,称为盲谷。地下河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沿裂隙溶蚀而成的地下水汇集和排泄的通道;
(5)峰丛、峰林和孤峰:一般自山地的中部向山地的边缘依次出现峰丛与溶蚀洼地、峰林与溶蚀谷地、孤峰与溶蚀平原。

第10题:

简述脑发育的过程。


正确答案:胎儿时期神经系统发育最早,脑的发育最为迅速。出生时神经细胞数目已与成人相同,以后功能逐渐成熟和复杂化。3岁时脑细胞分化基本完成,8岁时接近成人。神经纤维髓鞘化约在4岁左右完成,故婴儿时期不易形成明显的兴奋灶,小儿易疲劳而进入睡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