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题目

晚清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 A、创办近代工业
  • B、改革官制
  • C、创办近代海军
  • D、创办新式学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A、兴办近代企业

B、建立新式海陆军

C、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D、变法图强


参考答案:ABCD

第2题:

晚清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A.创办近代工业B.改革官制C.创办一批近代学校D.创办近代海军


正确答案:ACD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一部分官僚、军阀为“自强”、“求富”,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和陆军,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生等,史称洋务运动。其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第3题:

晚清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

A.创办近代工业

B.改革官制

C.兴办银行

D.创办近代海军

E.创办一批近代学校


正确答案:ADE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一部分官僚、军阀为求“自强”、“求富”,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扣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和陆军,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生等,史称洋务运动。其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第4题:

担任晚清北洋海军提督,与李鸿章等人同属洋务运动代表人之一的是谁?


正确答案:丁汝昌

第5题: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一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答案:B
解析:
一般而言,现代化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等。中国的洋务运动兴办近代工业,迈出了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张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体现了政治上民主化的趋向。这三者最能体现现代化这一趋向。选择B项。

第6题:

“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的教育宗旨确定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晚清“新政”时期

C、北洋政府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参考答案:C

第7题:

材料:
某中学历史教师在讲授“洋务运动”一课时列出了三维目标,具体内容如下:
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分析理解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和晚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所给材料,挖掘其价值内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历史地、辩证地、多维地评价和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和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洋务运动过程的描述,让学生体会洋务运动起步和发展的艰难性;通过对甲午战争后洋务企业归宿的介绍,让学生明白洋务运动并没有因为甲午战争的失败而中止,而是不断地深化;体会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的时代精英的远见和局限.认识时代环境和历史传统对改革和创新的阻碍,认识历史人物在理想和实践中的双重性.
问题:
根据材料内容,请对该历史教师设计的三维目标内容予以评价。


答案:
解析:
材料中的三维目标包含的内容很多.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有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在过程与方法层面提出了史料分析、情境理解、人物评价等多项历史学科核心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既有对历史的理解.又有对历史规律的认识等,可以说是一个“万花筒”式的课时教学目标。由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课时的限制,“大而全”的三维目标不一定会在授课过程中完全实现。具体到材料内容可以看出,该历史教师设计的三维目标存在不足,具体内容如下: (1)教学目标不精练,未能突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该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显得杂乱无序。
(2)设计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操作性上还有待提高,如“充分运用所给材料,挖掘其价值内涵”这一目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操作性不强,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对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表述中未能指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会运用哪种能力,属于表述遗漏。
(4)在书写格式上,该教师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出现了多次“引导学生…‘让学生”等语句。

第8题:

我国律师制度的推行是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晚清时期

C.民国初期

D.五四运动时期


参考答案:C

第9题:

晚清有哪些有成就的碑学书家?


正确答案: 清代碑学“郑燮、金农发其机;阮元导其源;邓石如扬其波;包世臣、康有为助其澜,始成巨流耳”。(书法精论)碑学盛行给清代书坛带来生机,出现活跃局面,推动了书艺发展。咸丰、同治间碑学转入北碑期,当时写真行草隶篆的书家都主动吸收北碑书艺营养。同时也出现了一批以习北碑而得名的书家,较有成就的有:张裕钊、赵之谦、沈曾植、杨守敬、郑文焯、康有为、曾熙、李瑞清等。
张裕钊(1823——1894)字廉卿,其书“源出于包氏”,笔法多得于《张猛龙碑》,结体较宽驰,书风劲洁清拔,“信能化北碑为己用……自是咸、同间一家”。(《书林藻鉴》)康有为说他的书法“落墨运笔,中笔必折,外墨必连;转必提顿,以方为圆;落必含蓄,以圆为方。故为锐笔而实留,故为涨墨而实洁”。他的书法以刚健取胜,但变化不够丰富,伤于板刻。他的书艺还影响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的一些书家。精通地理学和金石学的杨守敬(1839——1915)是对日本书艺
有巨大影响的书家,他曾作为清朝驻日本公使何如璋的随员在日本四年。他把阮元、包世臣的碑学理论和当时书坛盛行北碑书的信息直接带到日本,并带去他收藏的汉、魏、六朝、隋、唐碑帖精品一万三千余册,震动了明治初期的日本书坛。在杨守敬直接影响下,当时书坛三巨匠岩谷一六、日下部鸣鹤、松田雪柯都推崇研习北碑,追求北碑壮丽雄浑的书风,使当时的日本书坛风气产生明显变化。杨守敬在中日书艺交流上的贡献,为日本书史所肯定。
赵之谦(1829——1884)字撝叔,号悲盦,是晚清著名书画篆刻金石学家。画为海派之先,篆刻法邓石如而熔铸秦汉六朝碑版,自立门户,习北碑精篆隶。其书初学颜真卿,后受包世臣书学影响,潜心研习六朝碑版造像,于《张猛龙碑》、《贾思伯碑》、《郑文公碑》、《石门铭》、《瘗鹤铭》、《李仲璇修孔子庙碑》、《龙门造像》等广泛涉猎,将碑版方正严峻一路和圆劲奇逸一路兼而收之,又参以邓石如篆隶笔意。以婉转圆通的笔法写古拙严正的北碑;以妍易质,化刚为柔。善用搭锋,用笔方中带圆;结字茂密;运笔幅度大,撇捺有飞脚之姿。流丽之中又有粗犷郁勃之气,创造出“颜底魏面”的撝叔北碑书风,对晚清书坛很有影响。赵之谦篆书师邓石如而参以六朝碑版笔意,强调笔致的畅达,线条弯曲别有风采,姿态横生,亦为晚清篆书一家。他又以颜体楷法和北碑笔意写行草书,也很有特点。
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号寐叟。其书学过包世臣,早年仿过黄庭坚,中年又拟钟繇,晚年尤工草书。曾熙说他的书艺“工处在拙,妙处在生,胜人处在不稳”。《霎岳楼笔谈》说他的草书“抑扬尽致,委曲得宜,真如索征西所谓‘和风吹林,偃草扇树’,极缤纷离披之美,有清一代草书,尤推后劲,不仅于安吴为出兰也”。沈曾植的行草书的确能以强劲的腕力运老辣之笔,追求“不稳”之美,从而开拓自己行草书的境界。
郑文焯(1856——1918)是诗词书画医道兼能的学者,在书法上将南北碑版融为一体而兼帖之长,康有为说他的自钞诗稿写得“遒逸深古,妙美冲和,奄有北碑之长,取其高浑而去其犷野,盖自《张猛龙碑阴》,而兼取《李仲璇》、《敬使君》、《贾思伯》、《龙藏寺》以及《瘗鹤铭》,凡圆笔者,皆采撷其精华,故得碑意之厚,而无凝滞之迹……以汉碑、北碑之本体,而写南帖超逸之气,则近人所少见”。近代马宗霍也说他的字写得“翩翩奕奕,气味直到六朝”。郑文焯南北碑兼容并包、碑帖相参的道路,的确给他的书法增添不少生气,尤其是他的信札、诗稿、题跋之类的随意之作,纵敛相合,自然生动,更有峻逸之风。
曾熙(1861——1930,号农髯)和李瑞清(1867——1920,号清道人)是清末民国初年“同官京师,同学书”,又同在上海鬻书为活的职业书家,李瑞清得名在前,经他的举荐,曾熙得名在后,二人交游甚厚,世称“南曾北李”。李瑞清为曾熙写的鬻书文告里,谈到他们各自的书学渊源:“余喜学鼎彝汉中石门诸刻,刘平国、裴岑、张迁、礼器、郑道昭、爨龙颜之属,自号北宗;季子(曾熙的字)学石鼓文、夏承、华山、史晨、太傅、右军、大令,尤好鹤铭般若,自号南宗”。他们二人皆本于碑,以碑学名世。曾熙书艺“沟通南北,融会方圆”,兼得南帖之逸,所以他的字有峻逸松秀的特点。曾熙又能写隶书,并以分隶笔意写章草。马宗霍说他的章草“默契汉矩,奄迈晋规,有清一代,无可位置”。当时在上海有不少人学他的字。李瑞清兼习篆隶北碑,在书艺上下过苦功,“学无不肖,且无不工”,“自负在大篆,而得名则在北碑”。他的书艺溯源篆隶,认为“不知篆隶而高谈北碑,妄也”。他以篆隶笔意写北碑,书以生拙取胜。下笔坚实沉涩,结体稳健,颇有金石味。在篆书上主张“求篆于金”,“学书必神游三代,且无二李,乃得佳耳”。
他的篆书超越秦篆和玉筯篆之规而上追商周金文,得力于《散氏盘》,有自家风貌。当时在上海弟子很多,影响较大。
清代书艺之盛超过元、明,出现了流派纷争、书家众多、风格各异的活跃局面,这是封建社会后期所仅有。以上所举各家,只是晚清大批北碑书派中较有影响的几家,其中有的活到民国初年,对民国时期的书艺影响较大。现代的书家有的受他们影响,有的还是他们的学生。清代书艺成就,各个时期的书家的独特风格技法,对我们今天书法的发展,亦有借鉴价值。

第10题:

清代是词的中兴时期。清初有()三大家。清中叶有以()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到了晚清,有()被称为晚清四大词人。


正确答案:陈维崧、朱尊、纳兰性德;张惠言、周济;王鹏运、郑文焯、朱孝藏、况周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