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男性,58岁。胆囊炎胆石症手术后3天,高热持续不退,咳嗽黄脓痰,伴右侧胸痛。胸部X线摄片示右下肺大片实变伴不规则透亮区。按上题经验性抗菌治疗无效,则下列措施中应首选()A、确定病原体,根据药物敏感试验调整抗菌药物并改善引流B、改用新型"高档"抗生素C、加用抗真菌治疗D、呼吸道局部应用抗生素E、加用万古霉素
查看答案
问题:考核抗结核治疗疗效的主要指标是()A、临床症状减轻B、胸部X线病变吸收C、体温正常D、痰菌转阴E、咯血停止
问题:男,39岁,吸烟史15年。发热2周(37.5~38℃),右胸疼痛,近4天胸痛减轻,感胸闷、气促。查体:右下胸语音震颤减弱,叩浊,呼吸音降低。诊断最可能是()A、支原体肺炎B、浸润型肺结核C、支气管肺癌D、肺炎链球菌肺炎E、结核性胸膜炎
问题:人患囊尾蚴病是因误食()A、猪带绦虫囊尾蚴B、牛带绦虫囊尾蚴C、猪带绦虫卵D、牛带绦虫卵E、痘猪肉
问题:伤寒病变最显著的部位是()A、肝B、脾C、回肠和空肠D、骨髓E、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结
问题: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A、腺癌B、未分化癌C、肺泡细胞癌D、鳞状细胞癌E、小细胞肺癌
问题:男性,62岁。重度吸烟(每日40支左右)30余年。10年前起咳嗽伴渐进性加重的呼吸困难。近1周卧床不起。尿少,下肢水肿住院。体检心率120次/min,动脉血气:PaCO28kPa(60mmHg),PaO26.67kPa(50mmHg)。心电图示肺型P波,V1R/S>1。查房时医生们关于强心剂(洋地黄类)和扩血管药物使用有下列不同主张,你认为哪一种较为合理()A、没有应用价值B、先用强心剂C、先用扩血管药物D、两类药物应同时使用E、改善通气,纠正缺氧,利尿剂治疗,若右心衰竭不见好转,可以考虑先试强心剂
问题:关于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规律与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A、易变性B、非特异性C、交互作用D、广泛性E、持久性
问题:下列属于血行转移确切根据的是()。A、瘤细胞进入了静脉B、在远隔器官形成了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C、瘤细胞栓塞于远隔器官D、血液中发现了瘤细胞E、瘤细胞进入了动脉
问题:男性,30岁,半年前开始出现活动后气促,近2个月来出现休息时也感气促,时咳白色痰而入院。体检:呼吸24次/min,两肺底可闻及少量"捻发"音。胸部X线:两肺野弥散性"磨玻璃"影,支气管肺泡灌洗物呈牛奶状,放置后沉淀,脂蛋白含量高,PAS染色阳性。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慢性支气管炎B、肺泡蛋白质沉积症C、支气管扩张症D、结节病E、矽肺
问题:我国较系统的卫生服务研究起始于()A、1980年B、1981年C、1982年D、1985年E、1991年
问题:大骨节病临床症状最明显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E、夏秋之交
问题:下列支气管疾病中,最常见并发咯血的是()A、良性支气管瘤B、支气管内异物C、支气管扩张D、慢性支气管炎E、支气管哮喘
问题: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A、防疫措施的有效与否B、患病率的升高或下降C、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或下降D、诊断标准的变化E、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
问题:患者男性,28岁,1周前有牙痛史,继而患"感冒",出现畏寒、寒战、高热,胸痛,咳嗽,咳脓痰。查体:体温39.5℃,呼吸急促,呈急性重病容,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血象:WBC19×109/L,中性粒细胞90%为明确诊断下列检查中最有价值的是()A、血沉B、血气分析C、支气管镜检查D、胸部X线胸片E、B超
问题:内源性哮喘最常见的类型是()A、感染性哮喘B、精神性哮喘C、阿司匹林哮喘D、运动性哮喘E、过敏性哮喘
问题:经口气管插管的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多长时间()A、72小时B、5天C、7天D、10天E、24小时
问题:男性40岁,发热1周,伴胸痛。体检:血压80/66mmHg,呼吸快,颈静脉充盈,心界向两侧明显扩大,心率103次/分,心音遥远,触诊桡动脉搏动在吸气时显著减弱、呼气时复原。血沉55mm/h。哪项措施最可能升高本例血压()A、多巴胺B、多巴酚丁胺C、洋地黄D、补液E、抽取心包积液
问题:诊断原发性肺脓肿最有价值的临床表现是()A、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B、畏寒、高热C、痰菌阳性D、咳大量臭脓痰E、咯血
问题:男性患者,60岁,有高血压痛史10年,平时血压160/90mmHg,不规律应用降压药物,因情绪激动,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而入院。查体:血压210/110mmHg,脉率120次/分,双肺散在哮鸣音及大量水泡音,心率140次/分,节律不整,肝脾未及。心电图P波消失,代之f波,室率140次/分,节律不整,胸片双肺底呈毛玻璃样改变,心界向左扩大。血气分析:PH值7.5,氧分压56mmHg,二氧化碳分压25mmHg,血乳酸1.2mmol/L。血酮体10mmol/L。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A、支气管哮喘B、急性左心衰C、Ⅰ型呼衰D、Ⅱ型呼衰E、肺栓塞F、心源性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