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刘备的治理新野 第34-35回(这是很能说明刘备明君“仁德”之心的事例。)

题目

简述刘备的治理新野 第34-35回(这是很能说明刘备明君“仁德”之心的事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诸葛亮给刘备提出的“隆中对”(38回)


正确答案: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被其诚心感动,答应出山与其共谋大业,提出著名的“隆中对”,即北让曹操,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而后占领荆州、益州,与曹魏、孙吴成三足鼎立之势,然后徐图中原,匡扶汉室。

第2题:

刘备北海救孔融(第11回)


正确答案: ①陶谦求援孔融,黄巾军包围北海,孔融自顾不暇,派太史慈星夜求见刘备。②刘备收到信件之后同关羽、张飞点精兵三干,往北海郡进发。③关羽斩黄巾军余党首领管亥于马下。④太史慈、张飞、刘备驱兵掩杀,城上孔融也驱兵出城。⑤两下夹攻,余党溃散,解了北海之围。

第3题:

刘备携孙夫人回荆州时,孙权派遣()拿他的宝剑去追杀刘备二人。


正确答案:蒋钦、周泰

第4题:

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第41、42回)


正确答案: 曹操十万大军进攻荆州,刘备带领几千士兵和数万百姓南逃,赵云负责保护刘备家小。曹军四下涌来,赵云把刘备小儿子阿斗裹在怀中,出生入死,终于杀出重围,回到刘备身边。当赵云把阿斗递到刘备怀里时,刘备却把阿斗摔到地上,说为这儒子,差点损他一员大将。赵云见此大为感动,一生尽忠蜀汉。(135字)

第5题:

请简述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的故事(51-56回)


正确答案: 赤壁之战后,趁周瑜与曹仁大战,刘备夺取荆州。东吴不服,欲夺荆州,几次派鲁肃讨要。刘备采用孔明之计,借口刘表、刘琦说事,又借口攻取西川再还,可始终未还。孙权、周瑜商议,先后用“美人计”、“假途灭虢”之计,想夺回荆州,均未果。周瑜病故后,鲁肃继任周瑜之职。之后东吴又多次欲取荆州,都因各种原因而未能实现。因而说“刘备借荆州——一借不还。”

第6题:

请简述刘备治理新野的故事。


正确答案: 刘备受命屯驻新野长达七年之久,在此期间,刘备对自己的政治生涯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并接受“水镜先生”的批评,更加重视争取民心,为重新崛起准备条件。他以安民为务,因此“军民皆喜,政治一新。”新野百姓欣然讴歌道:“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

第7题:

请简述刘备“髀肉复生”的故事(34回)


正确答案: 髀肉复生: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安逸,无所作为。刘表邀刘备荆州相会。席间,刘备反对刘表废长立幼,自觉语失,起身如厕。因见髀肉复生而潸然流涕。刘表怪之,刘备解释说是因为久不骑马,导致髀里肉生,又感慨老之将至,功业未建。刘表以“煮酒论英雄”之事安慰刘备,不料刘备竟乘酒兴失口言说天下碌碌之辈,不足为虑。刘表默然。

第8题:

曹操进兵新野,是谁推荐让徐庶前来说降刘备?()


正确答案:刘晔

第9题:

刘备决定回荆州援救孙权,刘璋也很慷慨,决定攒足刘备物资和军队。请问刘璋决定给刘备多少人?


正确答案:给了四千人

第10题:

请简述刘备携民渡江 [评论:这是最以体现刘备明君“仁德”之心的事例。]


正确答案: 当曹操亲率大军南征荆州,刘备被迫向襄阳撤退,新野、樊城之民“虽死,亦愿随使君!”于是,刘备不顾众将反对,坚持认为“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他沿途收留难民,扶老携幼,含辛茹苦,上演了“携民南行”的悲壮一幕。如此撤退,显然有违于“兵贵神速”的军事原则,便却使刘备赢得了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