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深红粒的小麦和白粒小麦杂交,F1为中间类型的红粒,F2中大约

题目

用最深红粒的小麦和白粒小麦杂交,F1为中间类型的红粒,F2中大约有1/64为白粒,其余为由深至浅的红色籽粒。由此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有()

  • A、4对
  • B、3对
  • C、2对
  • D、1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黄色圆粒与绿色圆粒杂交,子代数量统计如下:



(1)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基因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F1中不同于亲本基因型的杂交比例为__________。
(3)F1中一株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杂交得F:,表现型比例应为__________或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1)YyRr;yyRr
(2)1/2
(3)1:1:1:1;1:1
解析:
(1)依据题意,发现圆粒:皱粒为3:1,黄色:绿色为1:1,依据孟德尔遗传定律,我们可以确定亲本基因型为YyRr和yyRr。



第2题:

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黄色圆粒与绿色圆粒杂交,子代数量统计如下:

(1)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基因类型为_____,______。(6分)

(2)F1中不同于亲本基因型的杂交比例为__________。(3分)

(3)F1中一株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杂交得F2,表现型比例应为______或______。(6分)


答案:
解析:
(1)依据题意,发现圆粒:皱粒为3:1,黄色绿色为1:1,依据孟德尔遗传定律,我们可以确定亲本基因型为YyRr和yyRr。

(2)代中子代的基因型分别为

表现型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3:1:3:1。代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杂交比例为1/4上,不同于亲本基因型的杂交比例为1/2。

(3)F1代黄色圆粒可能为一1/3YyRR或2/3YyRr、与绿色皱粒yyrr杂交,F2代表现型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1:1;或表现型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1:1:1。

第3题:

普通小麦×硬粒小麦杂交,是( )

A.种间杂交

B.属间杂交

C.种内不同类型杂交

D.亚种间杂交


正确答案:A

第4题:

1918年,T.Sakamura首次报道了小麦正确的染色体数目,即一粒系小麦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二粒系小麦、普通系小麦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和()。


正确答案:14;28;42

第5题:

随机取小麦100粒,感官鉴别小麦粒色,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达90粒及以上的为红色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达90粒及以上的为白色小麦。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用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发现有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产生这一杂交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染色体发生了易位
B.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
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D.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

答案:A
解析:
由题意可知,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说明非糯和非甜粒为显性性状。F2的表现型数量比为9:3:3:1,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说明这两种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但是某一F1植株自交,其自交后代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两种表现型,设F1的基因型为AaBb,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这两对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方式只有AB和ab这一种,也就是出现了AB和ab连锁的现象,造成此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易位。B项,染色体整倍增加不会影响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D两项,碱基的替换和增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种类。另外,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碱基对的改变对性状产生巨大影响的可能性较小。故本题选A。

第7题:

下列生物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子叶黄色与绿色

B小麦种子的白粒与红粒

C狗的卷毛与白毛

D小麦有芒和无芒


C

第8题:

小麦的不完善粒包括:未熟粒、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和霉变粒等六种。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9题:

无芒白颖小麦与有芒红颖小麦杂交,F1表现无芒红颖,F2表现无芒白颖199株、有芒红颖204株、无芒红颖299株、有芒白颖28株。问交换值是()%。


正确答案:39

第10题:

小麦种皮的颜色与品质()直接关系,红粒对白粒为()。


正确答案:无;显性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