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cisCrick及其同事关于T4噬菌体的实验中,证明了遗

题目

FrancisCrick及其同事关于T4噬菌体的实验中,证明了遗传密码是三联体的,研究者们试图证明的是:()

  • A、噬菌体中导致表型改变的突变
  • B、不影响噬菌体表型的沉默突变
  • C、从突变体向野生型噬菌体的转变
  • D、以上所有
  • E、以上均不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噬菌体侵染实验有力地证明了,(  )是遗传物质。


A.蛋白质

B.白细胞

C.DNA

D.血小板

答案:C
解析:
DNA是脱氧核糖核酸的缩写,它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白细胞是人体的免疫细胞;血小板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具有凝血和止血的重要作用。因此本题选C。

第2题:

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是()。

  • A、经典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变量实验
  • B、经典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植物病毒重建实验
  • C、变量实验、涂布实验、平板影印实验
  • D、平板影印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病毒重建实验

正确答案:B

第3题:

噬菌体侵染实验有力地证明了,( )是遗传物质。 A.蛋白质 B.白细胞 C.DNA D.血小板


正确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与生物有关的科普常识。
【名师详解】DNA是脱氧核糖核酸的缩写,它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白细胞是人体的免疫细胞;血小板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具有凝血和止血的重要作用。因此本题选C。

第4题:

试述T4噬菌体的结构特点。


正确答案: 呈复合对称:T4的头部呈20面体对称。而尾部呈螺旋对称。头部:共有212个衣壳粒,内含dsDNA。颈部:由颈环和颈须构成,颈环为六角形盘状构造,其上有6根颈须。尾部:由尾鞘、尾管、基板、刺突和尾丝5部分组成。

第5题: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是一种基本的技术。在侵染实验前首先要获得同时含有32P与35S标记的噬菌体。


正确答案:同位素标记

第6题:

噬菌体侵染实验有力地证明了( )是遗传物质。

A、蛋白质
B、白细胞

C、DNA
D、血小板


答案:C
解析:
是脱氧核糖核酸的缩写,它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白细胞是人体的免疫细胞;血小板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 具有凝血和止血的重要作用。故选C项。

第7题:

简述大肠杆菌T4噬菌体的结构和繁殖过程。


正确答案: (1)结构:头部,颈部,尾部;
(2)繁殖:吸附,侵入,增殖,成熟,释放。

第8题:

噬菌体是一类细菌病毒。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答案:A
解析:

第9题:

当用λ噬菌体(或与λ同源噬菌体)和T4噬菌体(λ非同源噬菌体)分别感染E.coliK12(λ)溶源菌时,各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试说明其机理。


正确答案:用λ噬菌体感染E.coliK12(λ)时:感染结果:新感染的λ噬菌体DNA虽可进入溶源菌,但不能增殖,也不导致溶源裂解,溶源菌对λ噬菌体表现不敏感性称为免疫性。
机理:这是由于溶源菌中存在着过量CI阻遏蛋白,它们可与±DNA两个操纵基因结合,从而阻止进入细胞的±DNA进行转录与复制。用T4噬菌体感染E.coliK12(λ)时:感染结果:T4噬菌体DNA在E.coli细胞中进行正常转录、复制和增殖并能裂解宿主细胞,即E.coliK12(λ)对T4不具免疫性。机理:溶源菌中存在的过量CI阻遏蛋白不能与进入细胞内的T4DNA的操纵基因结合,故可进行转录与复制。

第10题:

大肠杆菌噬菌体T4与丝状噬菌体M13所形成的噬菌斑有何不同?原因何在?


正确答案: T4产生透明噬菌斑。因为它能裂解大肠杆菌细胞。M13产生混浊噬菌斑。这是由于M13通过穿出细胞方式释放噬菌体粒子。在营养琼脂平板上,被感染细胞仅是生长速度大大减慢,而未感染细菌迅速繁殖,故只能形成混浊噬菌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