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实验中,增大无效腔使动物的呼吸加深、加快与下列哪种感受器无关

题目

动物实验中,增大无效腔使动物的呼吸加深、加快与下列哪种感受器无关()

  • A、细支气管平滑肌中的牵张感受器
  • B、呼吸肌本体感受器
  • C、颈动脉窦、主动脉弓感受器
  • D、外周化学感受器对低O刺激适应慢
  • E、中枢化学感受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动物实验中,将动物的双侧外周化学感受器完全摘除后()

A.增加脑脊液中CO2浓度,不能增强呼吸运动

B.增加脑脊液中H+浓度,不能增强呼吸运动

C.吸人CO2后,不能增加肺通气量

D.吸人CO2后,能够增加肺通气量

E.吸人低O2后,能够使呼吸运动加强


参考答案:D

第2题:

在动物实验中,切断支配呼吸肌的神经后动物表现为

A.呼吸加深加快

B.呼吸加深减慢

C.呼吸停止

D.呼吸变浅变慢


正确答案:C
解析:脊髓中支配呼吸肌的运动神经元位于第3~5颈段(支配膈肌)和胸段(支配肋间肌和腹肌等)前角。在延髓和脊髓间横断脊髓,呼吸停止,说明节律性呼吸不是脊髓产生的。脊髓只是联系高位脑和呼吸肌的中继站和整合某些呼吸反射的初级中枢。故选C项。

第3题:

膳食中蛋白质不足导致六六六、对硫磷毒性增强

A.实验动物的物种与毒效应

B.实验动物的品系与毒效应

C.实验动物的性别与毒效应

D.实验动物的年龄与毒效应

E.实验动物的生理营养状况与毒效应


参考答案:E

第4题:

下列有关机体急性接触化学物的次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经口灌胃时指一次给予实验动物染毒
  • B、经呼吸道染毒时指在一段规定的期间内使实验动物持续接触毒物
  • C、当化学物毒性很低,需要在48小时内分多次给予以达到对剂量的要求
  • D、经注射途径染毒指瞬间给予实验动物染毒
  • E、经皮肤染毒时在一段规定的期间内使实验动物持续接触毒物

正确答案:C

第5题:

泰泽氏病的流行病学的特点是()。

  • A、与气候、饲料等因素及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无关
  • B、幼龄实验动物特别是初断乳的实验动物感染较严重,而且死亡率很高
  • C、患病动物和带菌动物均可成为传染源
  • D、由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传播

正确答案:B,C,D

第6题:

下列关于呼吸运动的调节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外周化学感受器即颈动脉体和主动脉窦化学感受器

B.PaO2>60 mmHg时,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使呼吸加深、加快

C.酮症酸中毒时呼吸中枢反应是呼吸加深加快

D.COPD患者血气显示PaO255 mmtlg,PaCO2 60 mmHg时,吸氧浓度应<35%

E.动脉血或脑脊液中CO2浓度升高的早期作用是兴奋呼吸中枢


正确答案:B

第7题:

增大无效腔使实验动物的呼吸加深加快,与此调节活动无关的感受器是( )

A.肺牵张感受器
B.呼吸肌本体感受器
C.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
D.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感受器

答案:C
解析:

第8题:

下列关于呼吸运动调节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外周化学感受器即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B.Pa02>60 mmH9时,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使呼吸加深、加快

C.酮症酸中毒时呼吸中枢反应是呼吸加深加快

D.COPD患者血气显示Pa02 55 mmHg,PaC02>60 mmHg时,吸氧浓度应<35%

E.动脉血或脑脊液中C02浓度升高的早期作用是兴奋呼吸中枢


正确答案:B

第9题:

休克实验中,模型复制成功的指标有哪些?()

  • A、血压降低为原来的1/2
  • B、放血速度降低
  • C、呼吸加深加快
  • D、减压反射消失
  • E、动物死亡

正确答案:A,B,C,D

第10题:

膳食中蛋白质不足导致六六六、对硫磷毒性增强()

  • A、实验动物的物种与毒效应
  • B、实验动物的品系与毒效应
  • C、实验动物的性别与毒效应
  • D、实验动物的年龄与毒效应
  • E、实验动物的生理营养状况与毒效应

正确答案:E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