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痢疾时腹泻的护理要点是()。

题目

中毒性痢疾时腹泻的护理要点是()。

  • A、记录大便次数
  • B、观察粪便性状
  • C、用药前作大便培养
  • D、防止肛门和直肠坏死
  • E、防止上行性尿路感染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B,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痢疾患者腹泻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严格执行消化道隔离。
2.密切观察排便次数、量、性状及伴随症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脱水征、出入量,及时发现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3.卧床休息,严重腹泻伴呕吐者可暂禁食,能进食者,以易消化、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原则,避免生冷、多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
4.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轻者可口服补液,严重者静脉补液。
5.注意肛周皮肤护理。
6.注意观察抗菌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7.采集含有脓血、黏液部分的新鲜粪便作为标本,及时送检,以提高阳性率。

第2题:

腹泻的护理要点有哪些?


答案: (1)去除病因,如为肠道感染则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2)卧床休息,减少肠蠕动,注意腹部保暖。
(3)调理膳食。鼓励饮水,酌情给予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油腻、辛辣、高纤维食物。严重腹泻时暂禁食。
(4)防治水和电解质紊乱。按医嘱给予止泻剂、口服补盐液或静脉输液。
(5)保持皮肤完整性。每次便后用软纸轻擦肛门,温水清洗,并在肛门周围涂油膏以保护局部皮肤。
(6)密切观察病情。记录排便的性质、次数等,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病情危重者,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如疑为传染病则按肠道隔离原则护理。
(7)心理支持,促进舒适。
(8)健康教育。讲解腹泻的有关知识,指导病人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3题:

腹泻病人的护理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1)去除原因,如为肠道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2)卧床休息,减少肠蠕动,注意腹部保暖。对不能自理的病人应及时给予便盆,消除焦虚不安的情绪,使之达到身心充分休息的目的。(3)膳食调理。(4)注意补充水电解质,防治水和电解质的紊乱。(5)维持皮肤完整性。(6)密切观察病情,记录排便的性质、次数等,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病情危重者,注意生命体征变化。(7)心理支持(8)健康教育

第4题:

试述中毒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护理要点?


正确答案: 中毒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是肺炎伴末稍循环衰竭。
护理要点:
⑴按危重病期护理。
⑵休克护理:去枕平卧位或休克位;注意保暖;给予鼻导管吸氧,并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调节输液速度、输液量、输入液体及药物的顺序,保持静脉输液通畅;测定中心静脉压时,做好有关的护理。
⑶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神志变化,定时测血压、脉搏、体温、呼吸及尿量,注意痰的性质、皮肤情况及有无出血倾向等。

第5题:

简述腹泻的护理要点。
1)饮良控制。婴幼儿腹泻不必禁食,但要注意给与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2)注意腹部保暖,因为腹部受凉会引起或加重腹泻。
3)保持皮肤的清洁与干燥,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屁股,特别是皮肤皱褶处要保持干躁。除了严重情况需要静脉补液,色大多数孩子可以采用口服液方法。

第6题:

中毒性痢疾时腹泻的护理要点是( )

A.记录大便次数

B.观察粪便性状

C.用药前作大便培养

D.防止肛门和直肠坏死

E.防止上行性尿路感染


正确答案:ABC

第7题:

痢疾临床分型,不恰当的是

A.频繁脓血便为中毒性痢疾普通型

B.以周围循环衰竭为主要表现的是中毒性痢疾休克型

C.反复惊厥,意识改变为中毒性痢疾脑型

D.周围循环衰竭合并意识改变为中毒性痢疾混合型

E.不发热且只有轻度腹泻者为轻型痢疾


正确答案:A

第8题:

中毒性痢疾时的护理要点不包括

A、观察生命体征

B、用药前作大便培养

C、防止肛门和直肠脱垂

D、记录大便次数、性状

E、做好抢救的准备


参考答案:C

第9题:

腹泻患儿饮食护理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腹泻脱水患儿除严重呕吐者暂禁食4~6h(不禁水)外,均应继续进食。
(2)母乳喂养者应继续哺乳,暂停辅食。
(3)人工喂养者,喂米汤或稀释的牛奶等,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半流质如粥、面条等,少量多餐,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4)病毒性肠炎多有双糖酶缺乏,不宜用蔗糖,对有疑似病例暂停乳类,可用豆制代用品。
(5)腹泻停止后,继续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每日加餐1次,共2周。

第10题:

中毒性痢疾患者护理中应注意观察什么?


正确答案: 中毒性痢疾表现以急性微循环障碍为主的病理生理变化,常有高热、惊厥、昏迷和感染性休克。早期肠道症状不明显,有的病例24小时后方出现典型的脓血便。且中毒性痢疾多发生于儿童,故观察难度更大,早期应密切注意:
(1)休克的观察:休克早期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细速,口唇发绀,皮肤出现花斑,呼吸急促,血压正常或偏低,此时应密切观察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收缩压若低于10kPa,应每小时测压1次;若低于7kPa,应每5~15分钟测量1次。细致观察尿量,详细记录。严重休克应留置尿管.每小时放尿1次,测尿比重及尿量。如每小时尿量在25mL以下,尿比重正常或稍低,为休克致肾血流量减少;若比重高于1.020,则说明少尿是由于血容量不足所致.可适当加快输液速度;如尿量少,比重又低于1.016,则可能为肾功能衰竭,应立即减慢输液速度,并立即通知医生。
(2)呼吸衰竭及酸中毒:因脑循环障碍、脑水肿、缺氧,可引起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面色灰暗,憋气,呼吸不规则,应立即给氧并通知医生,必要时用呼吸机辅助呼吸。遇呼吸深而快,应考虑有酸中毒的可能,及时抽血查电解质和血气分析。
(3)体温变化:体温过高或过低均说明病情恶化。如体温持续在39℃以上,有可能发生惊厥、抽搐,应迅速物理降温,并每15~30分钟测温1次。必要时用人工冬眠降温。
(4)惊厥与抽搐:惊厥、抽搐是脑组织缺氧的表现,高热及刺激均可引起发作。发作时应观察有无窒息.谨防咬破舌头、摔伤、碰伤。
(5)胃肠道症状:细致观察大便量和性质。无大便时,应用直肠拭子或生理盐水灌肠,除可采集大便做常规检查外,还可降温和减轻肠道内脓血便及细菌毒素的刺激和吸收。此外应对呕吐、腹胀、腹痛等亦应进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