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的辨证要点有()

题目

痢疾的辨证要点有()

  • A、辨久暴,察虚实主次
  • B、识寒热偏重
  • C、辨在脏在腑
  • D、辨伤气伤血
  • E、以上均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咳嗽的辨证要点


参考答案:(1)辨外感内伤 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头痛等肺卫表证。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2)辨证候虚实 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一般均属邪实。内伤咳嗽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其中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肺阴亏耗则属正虚,或虚中夹实。应分清表本、主次、缓急。

第2题:

痢疾的辨证要点主要注意哪几方面

A、辨寒热轻重

B、辨伤气伤血

C、辨舌象和脉象

D、辨久暴察虚实主次

E、辨标本


参考答案:ABD

第3题:

痢疾辨证论治


参考答案:辨实痢、虚痢:"痢疾最当察虚实,辨寒热"(《景岳全书·痢疾》)。一般说来,起病急骤,病程短者属实;起病缓慢,病程长者多虚。形体强壮,脉滑实有力者属实;形体薄弱,脉虚弱无力者属虚。腹痛胀满,痛而拒按,痛时窘迫欲便,便后里急后重暂时减轻者为实;腹痛绵绵,痛而喜按,便后里急后重不减,坠胀甚者为虚。识寒痢、热痢:下脓血鲜红,或赤多白少者属热;痢下白色黏胨涕状,或赤少白多者属寒。痢下黏稠臭秽者属热;痢下清稀而不甚臭秽者属寒。身热面赤,口渴喜饮者属热;面白肢冷形寒,口不渴者属寒。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属热;舌淡苔白,脉沉细者属寒。1.湿热痢治以清热解毒,调气行血。方用芍药汤加银花。初起见表证者,予活人败毒散逆流挽舟,里热甚予葛根芩连汤解表清里;赤多白少,肛门灼热,芍药汤主之。2.疫毒痢:治以清热凉血解毒。方用芍药汤加味。神昏惊厥者合用神犀丹或紫雪丹。3.寒湿痢:治以温化寒湿。方用胃苓汤加味。4.虚寒痢:治以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方用桃花汤或真人养脏汤。5.阴虚痢:治以养阴清肠。方用驻车丸加减。6.休息痢:治以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方用连理汤加味。脾阳虚极,遇寒即发,痢下白胨,予温脾汤温中散寒,消积导滞。寒热错杂,乌梅丸加减治疗。

第4题:

杏苏散主治何证?辨证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杏苏散主治外感凉燥证。临床运用以恶寒无汗,咳嗽痰稀,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

第5题:

针灸临床辨证论治要点以及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针灸临床辨证论治要点有:明辨病症性质;突出经络辨证;注重整体观念;分清标本缓急;做到三因制宜。针灸临床辨证论治方法有:八纲证治、脏腑证治、气血证治、经络证治等。

第6题:

淋证辨证要点


参考答案:1.辨虚实初起或在急性发作阶段属实,以膀胱湿热、砂石结聚、气滞不利为主;久病多虚,病在脾肾,以脾虚、肾虚、气阴两虚为主。2.辨别不痛淋证的特点,在一种淋证中亦存在虚实之不同。3.治疗原则实则清利,虚则补益。4.各种淋证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一是虚实可以互相转化,二是各种淋证之间互相转化,也可二种淋证或虚实同时并见。

第7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痢疾的辨证要点

A.辨伤气、伤血
B.辨久暴
C.辨虚实主次
D.辨寒热偏重
E.辨阴阳

答案:E
解析:

第8题:

郁证的辨证要点。


参考答案:(1)辨明受病脏腑与六郁:郁证的发生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应依据临床症状,辨明其受病脏腑侧重之差异。郁证以气郁为主要病变,但在治疗时应辨清六郁。一般说来,气郁、血郁、火郁主要关系于肝;食郁、湿郁,痰郁主要关系于脾;而虚证则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2)辨别证候虚实:实证病程较短,表现精神抑郁,胸胁胀痛,咽中梗塞,时欲太息,脉弦或滑;虚证则病已久延,症见精神不振,心神不宁,心悸,虚烦不寐,悲忧善哭。

第9题:

阳明腑实证燥屎已成的辨证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燥热实邪内结是阳明腑实证的基本病机。故燥屎否已成就是辨别阳明腑实证的重要依据。概括《伤寒论》有关内容,张仲景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分析阳明病燥屎是否已成:
①日晡潮热:日晡所发潮热是阳明腑实证的典型热型。提示邪热入里,与肠中宿食糟粕搏结,燥屎已成,即可应用承气汤攻下。例如104条云:“潮热者实也”;208条曰:“有潮热者……可攻里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212条“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大承气汤主之。”
②谵语:谵语是患者神志不清时的语言错乱,表现为语无伦次,胡言乱语,声高气粗。多由燥实内结,腑气不通,浊热扰心所致,故210条曰:“实则谵语”。张仲景往往将谵语作为燥屎已成的标志之一,作为应用承气汤攻下的依据。例如213条“大便必鞕,鞕則讝語”;217条“讝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下之愈,宜大承气汤。”212条“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但发讝语者,大承气汤主之。”
③手足濈然汗出:“汗自出”是阳明经证、腑证的共同外证。然而在阳明经热证时,由于邪热炽盛于内外,故表现为全身大汗;阳明腑实证时,由于邪热与糟粕搏结,且津伤化燥,汗源匮乏,故仅见“手足漐漐汗出”(220条)。张仲景亦将手足濈然汗作为阳明燥屎已成及可以应用承气汤攻下的标志。208条“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气汤主之”。
④腹满硬痛不减:燥实内结,腑气不通,浊热内壅是阳明腑实的基本病机。故腹大满、腹满硬痛、绕脐痛则是阳明腑实的腹部征象。其燥屎不去,腑气未通,则腹满难以减轻。因此,张仲景亦把“腹满不减,减不足言”作为阳明腑实已成的辨证要点。例如255条“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⑤不能食:胃主受纳水谷,大肠主传导糟粕。阳明胃肠的功能以通降下行为顺,大肠通降传导正常,胃则受纳能食。阳明腑实证时,由于肠中燥屎阻滞,肠腑不通,胃气壅塞而受纳无权故不能食。因此张仲景亦将不能食作为阳明燥屎已成的标志。如215条“阳明病,讝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宜大承气汤下之。”
⑥小便利数:在《伤寒论》中,把小便利数亦作为燥屎已成的辨证要点。如105条“若小便利者,大便当鞕”;250条“小便数,大便因鞕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251条“若不大便六七日,……须小便利,屎定鞕,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盖在阳明腑实证时,燥热邪气逼迫津液偏渗膀胱,胃肠津液竭乏则燥结,大便自然结硬,此时方可应用承气汤攻下。
这里提到的日晡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腹满硬痛不减、不能食、小便利数等仅是阳明腑实证燥屎已成的几个主要辨证要点,在临床辨证时要综合考虑。例如阳明病经证、腑实证皆可见谵语;“不能食”,是以谵语、潮热、腹满痛、不大便等为前提的,并非所有的不能食,都属阳明腑实证。

第10题:

月经先期的辨证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月经先期的辨证着重于周期的提前及经量、经色、经质的情况,结合形、气、色、脉,辨其属虚、属热。一般以周期提前或兼量多,色淡,质清稀,唇舌淡,脉弱的属气虚;周期提前或兼量多、经色紫红或深红、质稠,舌质红,脉数者为血热;脉虚而数者为虚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