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染色质包装成中期染色体的四级螺旋结构模型。

题目

试述染色质包装成中期染色体的四级螺旋结构模型。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染色质包装成中期染色体的四级螺旋结构模型包括:
(1)染色质的一级结构——核小体:八聚体组蛋白(H3/H4和H2A/H2B.+140bpDNA分子(缠绕1.75圈)→核心颗粒→之间为60bp的连接DNA片段(linker)→直径11nm圆盘状颗粒→核小体(压缩1/7)。
(2)染色质的二级结构——30nm纤维:H1参与下,核小体紧密连接、螺旋缠绕(6个/圈)→染色质纤维(30nm)(压缩1/6)。
(3)染色质的三级结构——超螺线管:进一步盘绕形成,直径400nm(压缩1/40)。
(4)染色质的四级结构——再次折叠而成染色单体(长2-10μm)(压缩1/5),长度总计压缩了近万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A.组蛋白

B.核苷酸

C.双螺旋

D.核小体

E.染色质


正确答案:D
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被成为核小体,由DNA和五种组蛋白共同组成。所以答案为D。

第2题:

下列哪项描述不符合染色体超微结构中的异染色质

A.电子密度较低
B.相当于染色体的螺旋部分
C.原始细胞中异染色质的量一般没有常染色质丰富
D.主要分布在核周的核膜内缘
E.随着细胞成熟异染色质不断增多

答案:A
解析:

第3题:

下列哪项描述不符合染色体超微结构中的异染色质 ( )

A、主要分布在核周的核膜内缘

B、相当于染色体的螺旋部分

C、电子密度较低

D、随着细胞成熟异染色质不断增多

E、原始细胞中异染色质的量一般没有常染色质丰富


参考答案:C

第4题:

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出现于()

  • A、有丝分裂前期
  • B、有丝分裂中期
  • C、有丝分裂后期
  • D、有丝分裂末期

正确答案:A

第5题:

关于真核细胞的染色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B.螺旋管螺旋、压缩成DNA纤维
C.串珠状核小体螺旋、压缩成螺旋管
D.DNA纤维螺旋、压缩成染色质
E.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成染色质

答案:E
解析:

第6题:

细胞有丝分裂的( )时期,核内的染色质细丝螺旋化,形成粗短的染色体。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正确答案:A

第7题:

一、考题回顾
题目:染色体的结构
2.内容:
由于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有限,用它来分析染色体的结构非常困难。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对染色体的结构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猜测。直到电子显微镜出现后,人们才开始对染色体的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1977年,贝克等人提出了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

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认为:一条染色单体是由一条染色质丝高度螺旋化构成的。这条染色质丝呈念珠状(图2-5),每一个小“珠子”就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小体。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单位。念珠状的染色质丝螺旋盘绕成中空的管状结构,叫螺线管体。每一个螺线管体有6-8个核小体。在细胞分裂前期,螺线管体会再次螺旋盘绕,形成圆筒状的超级螺线体,这就是我们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染色体细线。超级螺线体再进一步螺旋折叠,就形成了染色体(图2-6)。?
3.基本要求:
(1)10分钟内讲完;
(2)要求配合教学画出简图;
(3)突出学生主体性。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染色体的形态,谁能说说染色体的形态是什么并上黑板来画一画?(学生上台板演)
过渡:知道了染色体的形态之后,那它的结构是什么呢?其实科学家也对它的结构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猜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染色体的结构到底是什么。
(二)新课展开
过渡:由于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有限,用它来分析染色体的结构非常困难,直到电子显微镜出现之后,人们才开始对染色体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在电子显微镜下的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
1.教师多媒体展示电镜下的染色质丝图片,并提问:能看到些什么?(呈现丝状)教师补充:一条染色体单体是由一条染色质丝高度螺旋化构成的,所以电镜下的这些丝状物质高度螺旋化后就是染色体。
2.教师展示出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并思考:染色质丝它是呈什么形状的?(念珠状)
3.教师继续用多媒体展示染色质变成染色体的动画视频,组织学生观看并以生物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要求学生自己描述染色质丝变成染色体的过程。学生自己描述,教师进行补充,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染色质丝呈念珠状,每一个“小珠子”就是有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小体,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单位,念珠状的染色质丝螺旋盘绕成中空的管状结构,叫螺线管体,每一个螺线管体有6-8个核小体,在细胞分裂前期,螺线管体会再次螺旋盘绕形成筒状的超级螺线体,超级螺线体再进一步螺旋折叠,形成了染色体。
4.为了更加明确在染色体形成过程中各部分的结构名称,教师多媒体展示染色体结构示意图,并结合刚刚的动画视频,让学生自己指出各部分的名称。
(三)小结作业
1.结合这节课所学,谈一谈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这一句话的理解。(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携带着遗传信息,因此染色体可以说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2.课后思考:在生物的繁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的染色体是怎样保持数目不变等的?
【答辩题目】
1.阐述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
2.本节课的思路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8题:

染色体的端粒区为()

A、染色质

B、染色体

C、结构异染色质

D、兼性异染色质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C

第9题:

试述DNA二级结构的特点(以B型DNA双螺旋模型为例说明)。


正确答案:(1)两股反向平行的DNA链绕成同轴右手双螺旋,双螺旋表面有大沟和小沟。
(2)脱氧核糖和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相连,构成DNA主链,位于双螺旋的外表面,糖基平面与螺旋轴平行;碱基则位于双螺旋的内部,碱基平面与螺旋轴垂直。
(3)两股DNA链通过Watson-Crick碱基对结合,即A与T通过两个氢键结合,G与C通过三个氢键结合,称为碱基互补原则。这样,一股DNA的碱基序列决定了另一股DNA的碱基序列,两股DNA链互相称为互补链。
(4)双螺旋直径为2nm。相邻碱基的堆砌距离为0.34nm,旋转夹角为36°。据此,每一螺旋含10bp,螺距为3.4nm。不过,在溶液状态下,每一螺旋含10.5bp,螺距为3.6nm。

第10题:

细胞有丝分裂的()时期,核内的染色质细丝螺旋化,形成粗短的染色体。

  • A、前期
  • B、中期
  • C、后期
  • D、末期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