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瑞氏染色后,涂片中出现颗粒的原因是()。

题目

行瑞氏染色后,涂片中出现颗粒的原因是()。

  • A、细胞异常
  • B、弃去染液后再用水冲洗
  • C、缓冲液与染液的比例>2∶1
  • D、血膜厚
  • E、冲洗时间过长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用于观察细胞质成分、中性颗粒的首选染色方法是

A.瑞氏染色

B.吉姆萨染色

C.巴氏染色

D.HE染色

E.瑞一吉复合染色


正确答案:A
20.A。瑞氏染色法是最经典、最常用染色法,尤其对于细胞质成分、中性颗粒等可获得很好的染色效果。

第2题:

下列关于瑞氏染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瑞氏染色的最适pH值为6~7

B、瑞氏染料中含酸性染料亚甲蓝和碱性染料伊红

C、染液配制后可立即使用

D、染色时间不受室温影响

E、缓冲液pH偏高,血涂片颜色会偏蓝


参考答案:E

第3题:

下列各项叙述错误的是

A.瑞氏(Wright)染色过程中染液固定血细胞的时间一般为1分钟左右

B.瑞氏染色时,如染色标本颜色偏红,则多见于染色时间短或缓冲液的pH偏酸

C.吉姆萨染色法与瑞氏法楣比,前者嗜碱性颗粒易于着色

D.血涂片染色时,常用pH6.4~6.8的磷酸盐缓冲液

E.瑞氏染液储存的时间愈久,染色效果愈好


正确答案:C
吉姆萨染色法染色原理和结果与瑞氏异,故RDW显著增高。法基本相同,但对细胞核的染色效果更好。

第4题:

A.巴氏染色
B.HE染色
C.吉姆萨染色
D.瑞氏染色
E.瑞-吉复合染色

最适用于痰液涂片作癌细胞检查的是

答案:B
解析:

第5题:

某病人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观察时发现血涂片异常蓝染,且布满颗粒异常蓝染的原因最可能的是A、用新推片制备血涂片

B、缓冲液偏碱

C、染料配制时间过长

D、用已处理过的新玻片制备血涂片

E、用自来水冲洗

出现大量颗粒的原因是A、细胞中的异常结构

B、先弃去染液后再用水冲洗

C、缓冲液与染液的比例大于1:1

D、血涂片太厚

E、冲洗时间长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B


问题 2 答案:B

第6题:

下列各项叙述错误的是

A、瑞氏(Wright)染色过程中染液固定血细胞的时间一般为1分钟左右

B、瑞氏染色时,如染色标本颜色偏红,则多见于染色时间短或缓冲液的pH偏酸

C、吉姆萨染色法与瑞氏法相比,前者嗜碱性颗粒易于着色

D、血涂片染色时,常用pH 6.4~6.8的磷酸盐缓冲液

E、瑞氏染液储存的时间愈久,染色效果愈好


参考答案:C

第7题:

用于观察细胞质成分、中性颗粒的首选染色方法是

A.瑞氏染色

B.吉姆萨染色

C.巴氏染色

D.HE染色

E.瑞-吉复合染色


正确答案:A
A。瑞氏染色法是最经典、最常用染色法,尤其对于细胞质成分、中性颗粒等可获得很好的染色效果。

第8题:

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结果偏碱,可出现

下述何种现象

A.所有细胞呈灰蓝色

B.中性颗粒偏粗,呈紫黑色

C.淋巴细胞染成黑色

D.嗜酸颗粒呈暗褐色

E.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E

65.E。在偏碱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易与美蓝结合,细胞染色呈灰蓝色,嗜酸性颗粒呈暗褐色或棕黑色,中性颗粒偏粗呈紫黑色。

第9题:

关于瑞氏染色法的描述,下列错误的是( )。

A、特别适用于血细胞涂片染色

B、染色方法简单、省事

C、细胞固定后收缩、体积变小

D、细胞结构清晰

E、对较厚的涂片染色不佳


参考答案:C

第10题:

行瑞氏染色后,涂片中出现颗粒的原因是

A.细胞异常
B.弃去染液后再用水冲洗
C.缓冲液与染液的比例>2∶1
D.血膜厚
E.冲洗时间过长

答案:B
解析:
冲洗时不能先倒掉染液,应以流水冲洗,以防染料沉积在血涂片上。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