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20岁。月经量增多、伴反复双下肢紫癜2年,肝脾肋下未触

题目

患者,女,20岁。月经量增多、伴反复双下肢紫癜2年,肝脾肋下未触及,WBC5.0×109/L,Hb94g/L,PLA20×109/L,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巨核细胞180个,细胞产板型巨核细胞减少,为协助诊断应做的检查是()。

  • A、血涂片
  • B、血小板相关抗体
  • C、血凝
  • D、血小板凝集试验
  • E、出血时间检查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案例:
病例摘要:患者,女性,24岁,学生,主因“牙龈出血、月经量增多2个月,加重5天”来诊。
患者2个月前晨起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月经来潮时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未予特殊注意。1周前患者发热、咽痛,口服“感冒冲剂”后好转。5天前患者牙龈出血量及月经量较前明显加重,伴鼻衄及双下肢散在出血点。起病以来患者无面色苍白、皮疹及关节痛,体力活动正常,大、小便正常。
既往:体健,月经规律。
查体:T 36.5℃,P 80次/分,R 20次/分,BP 120/70mmHg;无贫血貌、黄疸,口腔黏膜可见血疱,双下肢可见针尖大小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甲状腺未触及,心、肺、腹部查体未见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不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4.8×10/L,N 75%,Hb 125g/L。PLT 14×10/L。


答案:
解析:
分析步骤:
1.诊断及诊断依据结合患者出血临床表现及血小板下降的实验室指标,考虑血小板减少原因待查、ITP可能性大。诊断依据为:
(1)患者青年女性,病程2个月,起病隐匿。
(2)临床表现为多部位皮肤黏膜出血。
(3)无长期慢性出血的病史。
(4)实验室检查发现血小板降低,同时白细胞及红细胞计数正常。
2.鉴别诊断
(1)骨髓造血异常导致的血小板降低 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一般伴有血白细胞及血红蛋白异常。
(2)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青年女性患者需警惕自身免疫性疾病、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甲状腺疾病以及淋巴瘤,上述疾病常常伴有多系统症状。
(3)脾功能亢进 通常有慢性肝病病史,临床有脾大的体征,早期表现为血小板计数轻度下降,晚期可有白细胞及血红蛋白降低。
3.进一步检查
(1)监测血常规变化,进行血涂片检查。
(2)行骨髓涂片及骨髓活检。
(3)查出凝血检查及血小板相关抗体。
(4)行肝功能、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谱、抗磷脂抗体及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查。
(5)行胸、腹、盆部影像学检查。
4.治疗原则
(1)警惕危及生命的大出血发生 减少患者活动,监测血小板数量,必要时紧急输注血小板、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
(2)口服泼尼松治疗。

第2题:

女,17岁。皮肤出血点伴月经量过多1个月。查体:四肢和胸部皮肤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问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A、急性白血病
  • B、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C、再生障碍性贫血
  • D、巨幼细胞贫血
  • E、过敏性紫癜

正确答案:C

第3题:

患者女,28岁。月经量多一年,近10日经常鼻出血,脾肋下未及。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10×109/L,血小板30×109/L。骨髓检查:粒红细胞系增生旺盛,巨核细胞增多,伴成熟障碍,应诊断为

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血友病

C.过敏性紫癜

D.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E.血小板增多


正确答案:A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型多见于青年女性,表现有月经量多、皮肤黏膜充血,脾不大,血象主要是血小板减少,白细胞不低,长期失血可造成血红蛋白下降。骨髓象粒红系正常,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伴成熟障碍。该患者符合上述表现,故本题选A。

第4题:

患者女,28岁。月经量多一年,近10日经常鼻出血,脾肋下未及。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10×109/L,血小板30×109/L。骨髓检查:粒红细胞系增生旺盛,巨核细胞增多,伴成熟障碍,应诊断为()

  • 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B、血友病
  • C、过敏性紫癜
  • D、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E、血小板增多

正确答案:A

第5题:

女性,18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貌,牙龈出血,双下肢紫癜,月经多,肝脾肋下未触及,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10×109/L,血小板20×109/L,骨髓象提示巨核细胞增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要点不包括()

  • A、紫癜
  • B、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
  • C、脾明显肿大
  • D、骨髓巨核细胞增多
  • E、血小板计数减少

正确答案:C

第6题:

女性,28岁,反复双下肢皮肤淤斑,月经增多1年.脾肋下刚及。病前无服药史。WBC 9.1×10^9/L,Hb110g/L,PLTl2X10^9/L。骨髓巨核细胞90个,伴成熟障碍。尿常规,ANA(一),抗ds-DNA抗体(一),肝肾功能检查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A. 慢性再障
B. ITP
C. TTP
D. SLE
E. 过敏性紫癜

答案:B
解析:

第7题:

患者,女性,25岁,月经过多伴牙龈出血2年。查体:双下肢可见散在出血点,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白细胞4.5×109/L,血红蛋白85g/L,血小板18×109/L。该患者诊断考虑为()

  • A、过敏性紫癜
  • B、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C、急性白血病
  • D、缺铁性贫血
  • E、再生障碍性贫血

正确答案:B

第8题:

女性,26岁,反复双下肢皮肤紫癜,月经增多1年。脾肋下刚及。病前无服药史。WBC 9.6×109/L,Hb 101 g/L,PLT 24×109/L。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75个,ESR、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

最可能的诊断是

A.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B.ITP

C.TIP

D.SLE

E.过敏性紫癜


正确答案:B
该题是个病例串题,年轻女性患者,有出血倾向,脾脏稍大,无原因血小板减少,而骨髓巨核细胞增多,因此最可能的诊断是ITP,其余4个诊断均不支持;ITP的首选治疗应该是糖皮质激素;患者既往有十二指肠溃疡,服用激素后出现黑便,如决定是否能继续用激素治疗,应做上消化道钡餐,以确定是否有活动性溃疡;若患者并发急性阑尾炎,须紧急手术,应迅速提高血小板数,以防止术中明显出血,除小剂量长春新碱无效外,其余4项均有较好疗效。

第9题:

女性,18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貌,牙龈出血,双下肢紫癜,月经多,肝脾肋下未触及,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10×109/L,血小板20×109/L,骨髓象提示巨核细胞增多治疗首选措施是()

  • A、输注血小板
  • B、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 C、应用免疫抑制剂
  • D、脾切除
  • E、应用纤溶抑制剂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女性,26岁,反复双下肢皮肤紫癜,月经增多1年。脾肋下刚及。病前无服药史。WBC9.6×109/L,Hb101g/L,PLT24×1.09/L,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75个,ESR、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首选治疗()

  • A、糖皮质激素
  • B、雄激素
  • C、脾切除
  • D、长春新碱
  • E、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