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卫生法制的重要性体现在()

题目

饮用水卫生法制的重要性体现在()

  • A、保障人体健康
  • B、依法治水前提
  • C、监督执法依据
  • D、制订和实施标准的保障
  • E、防止水土流失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饮用水卫生


答案:
解析:
众所周知,人对水的需要仅次于氧气。水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媒介的作用,水大约占人体重量的60%~70%,只要失掉15%的水,生命就有危险。但是,如果饮用了被污染的水,将对健康产生危害,甚至危及生命,还可能传播许多疾病。水是一种很复杂、很特殊的物质,几乎所有有机物、无机物,对人体有害、无害,有益、无益的各种物质,均可溶于水中。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的污染物一旦进入水体,就使水中含量升高,造成水体水质恶化,威胁人体健康。有些在天然水体中没有的成分,如:有机农药类化合物,虽然含量很低,仍然会对健康造成危害。自1974年以来,美国已确定的饮用水中污染物超过了2100种,其中有190种污染物被确认对健康有害,或是致癌、致畸、致突变,或是有急慢性毒性。因此,了解水质卫生现状,对于保障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饮用水卫生现状调查设计
饮用水卫生现状调查,实际上是环境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即对水质现状的描述,其调查设计应随调查水质类型(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而定。
1.调查目的调查目的为设计的中心,整个调查研究围绕这一目的展开。调查目的主要解决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的问题,如:研究水质现状、研究水质的地区分布、探讨其变化规律;或者为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标准提供依据、考核水质卫生管理效果、研究水质与健康关系等。
2.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料收集:根据调查对象收集与其相关的基础资料。
如为地面水,则需收集以下资料:①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②污染源资料;③沿岸的水体资源现状和水体的功能用途分布,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④水体水域的土地功能分区和近远期使用规划;⑤水质背景资料及影响水体水质的其他有关资料。
如为地下水,则应尽量收集以下资料:地质图、剖面图、测绘图、水井的成套参数[井径,井深,钻井日期,钻探单位,出水量,动、静水位及其测量日期,成井方法,井管结构及材料,井的维护结构(井台、井栏等),水井的使用价值等],以及其他地球化学资料、岩层标本和水质参数等。
同时搜集区域内基本气象资料和区域内多含水层和地质阶梯、地下水补给区.径流区和排泄区的有关资料,调查土地开发与利用情况等。
如为饮用水,则需收集以下资料:水源水类型、上游污染源位置及排污情况(主要污染物及排放频率、排放量)、取水口水质、供水范围、水处理工艺、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使用情况、水厂运行管理状况、供水管网卫生状况及使用年限等。
(2)调查对象:根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可以是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二次供水、分质供水、桶装水等。原则上所调查对象及调查涉及的范围,应能反映当地水质卫生状况,即:具有代表性。确定调查对象应具体到水质类型、覆盖范围等,并规定调查对象入选标准、排除标准、抽样方法、样本大小等;同时考虑是否需要设立对照,如需要则需规定对照的选择方法、选择条件等。要注意调查组和对照组应具有可比性。必要时,考虑相关的人群健康状况调查。
(3)调查因素: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研究因素,研究因素并非越多越好,原则上应该是"精而全",即:既要有针对性,又不能遗漏需要的信息。每一项研究因素都必须有明确的定义和定量。
3.调查方法
(1)调查指标确定:根据调查目的、调查对象确定调查指标。进行饮用水卫生调查时,不仅要考虑水质指标,还要考虑可能影响水质卫生状况的其他指标,如供水方式、覆盖范围(面积)、覆盖人口、供水年限等。必要时,增加与供水范围相对应的人群的健康状况调查。
(2)调查表设计:调查表是环境卫生研究中收集相关信息、资料,以便进行统计分析的重要手段,是记录调查内容的原始表格。
调查表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原则:①充分了解调查的目的、意义、性质及需解决的关键问题;②调查表的内容应精简,以达到调查目的所需的信息资料的最低限度为宜;③所列项目的含义、定义、标准必须明确,以保证结果的统一;④所列项目指标涵盖定性和定量指标,便于统计分析;⑤所列项目用词简明扼要、便于理解、易于回答;⑥所列项目避免带有诱导性或强制性提问,以避免出现资料信息偏倚。
调查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览表和询问表(访问调查表和自填调查表)。一览表一般用于收集基本信息,调查项目为共性问题,且项目较少。询问表有时也称个案表,多针对一个个体(单位、小组、个人等),这种表容纳较多信息,包括调查因素、混杂因素等。
一份完整的调查表常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告知书(或知情同意书)、调查表(可以多种)、填表说明等。
(3)调查步骤:主要说明如何实施调查,主要包括以下步骤:调查准备(调查表、耗材、设备、工具等)、人员培训(统一要求、统一方法、减少人为误差)、预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矫正,完善调查设计)、正式调查、质量控制、资料汇总、资料分析、形成报告等。
(4)数据处理与分析:调查设计中应明确如何进行资料分析,如:如何进行数据录入、管理,采取什么统计方法,选择什么统计软件,选择什么统计指标,预期得到什么结果等。
(5)结果解释:对调查结果的解释要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偏倚、混杂及其对结果的影响,并尽可能在设计阶段加以避免和克服。
4.调查的可行性为确保调查的顺利进行,在调查设计中应合理安排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即:时间进度、所需经费、所需人员及分工等。
(二)饮用水污染事件调查设计
在饮用水卫生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增加污染来源调查及人群健康状况调查。
1.污染来源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污染源分布的调查:应与城建部门、各有关工业主管部门以及商业、供销等部门取得联系,共同完成此项工作。污染源的类型有:
1)多污染源:地面水有时受到某一城市或工业区的多种污染物污染。为此,应调查该地区工业的总体布局。排放大量废水的主要企业的种类、性质、规模、排放量等;生活污水的处理及排放情况,生活垃圾日产量、处理方式及效果,渗滤液的处置,处理场所卫生防护情况以及与水源的关系等。对水源周围所施用的农业化学物种类、数量,对土壤的污染情况以及是否用污水灌溉等进行调查。
2)单一污染源:供水水质的突然改变,除雨水冲刷等自然因素外,多是某一排污单位所致。调查内容包括排污单位的一般情况,若是厂矿企业,需调查各车间所用的原材料,主、副产品及产生工业废水的工艺流程等;工业用水总量、水源水质、废水排放总量、有害物质的种类及其浓度;废水排放方式及排放点的位置;废水的回收、综合利用情况、净化设施的类型及效果。在实际工作中,若对水质的改变能进行准确的定性,定量,并能尽快掌握相关厂矿企业产品、设备更新、检修、违章操作和事故性排放情况等,水质改变原因一般较容易调查。此外,运输意外造成的单一污染源污染,调查、监测均较简单。
(2)污染途径的调查:污染物污染地面水的途径一般是经水渠(沟、塘)、河流等流人。有时是当事人直接向水体倾倒或经地下暗沟(管)或深井渗漏所致,也有由于地面漫流和农田排水造成的污染,以及雨水冲刷沿岸废渣堆场、垃圾站、化粪池等造成的污染。
(3)污染物种类和性质的调查:地面水遭受污染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是工农业生产中产生的有害物质;二是居民生活污水和废弃物;此外,医院污水也是地面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常见的污染物种类和来源见表2-20。

2.健康危害调查水体污染对居民健康影响的调查,一般采用环境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由于水体污染物浓度一般较低,对人群健康的危害多为长期、缓慢的过程,且人们对污染物效应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应全面考虑各种可能的干扰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环境流行病学调查包括现况调查、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调查。通过收集饮用水污染地区居民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及某些健康损害的资料,与其他基本情况类似的非污染地区居民健康状况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饮用水污染与居民健康影响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①水质污染区域内居民健康损害或病征的描述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当某一区域供水水质发生改变并造成危害时,应及时根据有关医疗单位初诊病例及人户调查情况进行病症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群分布分析,并与对照区比较,计算病症发生的相对危险度,判断饮水污染引起居民发病率增高的可能性。②特定居民生物材料检测:必要时,可采集患者排泄物(呕吐物、粪便等)、血液、乳液、头发、指甲等进行分析,了解污染物在体内蓄积情况,并可对对照组同时进行采样分析。③进行病因、死因分析:用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法对所调查的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查找有统计学意义的病因、死因。
饮用水污染所致急性健康危害常常为短时间内出现集聚性患者,即:在某一供水范围内的集体单位、学校或社区居民,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多例具有共同特点的健康损害或病症的现象。
一般由共同的污染源、传播途径或因素引起。因此,饮用水污染案例中,对集聚性患者的健康危害调查极其重要。一般进行下列几方面的调查:病症起因线索调查:①居民对水质改变的反映:由饮用水水质改变引起的社区集聚性患者事故发生时,居民可能首先察觉到的是水质的感官变化。询问居民对水质的浑浊度、肉眼可见物、色、嗅味的异常情况以及饮用后的反应等,可为追查原因提供重要线索。②首发病例的饮水状况:调查首发病例家中的取水地点、取水工具、蓄水器具等的卫生状况及其饮水习惯,发病前后的饮水、饮食情况等,并尽可能在第一时间采集患者家中水样进行分析。③患者症状、体征及临床诊断:集聚性患者的临床表现一般大同小异,可根据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迅速作出初步诊断。调查时,既要尊重临床的诊断,又要亲自观察核实,注意患者所表现出的流行病学特征,是否符合初步诊断的疾病的流行规律。必要时,可查阅病历、化验记录,采集生物标本作进一步检验、进行临床会诊,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确定诊断。④病例发展、蔓延及分布与供、用水关系:对单位、学校和社区等不断发生或已发生的全部病例或疑似病例,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分析病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群分布特点,绘制供水网络与病例分布图。结合水源、供水单位的卫生学调查,注意水源突发性污染的可能性(如:近期是否发生暴雨、取水口上游是否有事故性排放发生等);调查水厂制水工艺及运行、自检记录,排除厂内污染的可能
性;对当地供水进行分析,如为集中式供水,则对出厂水和病例发生区域管网水进行水质分析,结合对典型饮水点(如患者家庭、邻居等)的水质分析,判断病例与饮水的关系。⑤病例初步分析与供水对策调整:经过上述调查,如认为集聚性患者为水质污染所致,则应对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统计、分析,同时,对供水系统立即采取以下措施:停止向居民供给已受污染或水债尚不确定的饮水,责成供水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查找水质污染的环节和原因,并迅速采取相应的水处理工艺和临时供水措施。
3.水质监测首先应获得第一手资料,了解饮用水被污染的时间、地点,并在出现饮水污染的地区及时采集水样。根据出现的健康危害情况以及饮水水质感官性状,初步进行可疑污染物检测;同时需要考虑整个水源地的集水区域的情况,最好的办法是合理设置采样点,及时
准确地了解污染状况及各种有害物质的动态变化。
为合理确定采样点,还应进行基础资料的收集,例如了解当地的水文、气候、地质、地貌特征,了解污染源分布及排污情况,了解水资源的用途和水源保护区的情况等等,并收集历史水质资料。
由于水污染调查多是在管网水质改变后进行,被污染的水源水体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旨在追溯污染来源的检测就有一定难度。因此,要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水源类型实施采样工作。其中监测点及监测断面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保证采集的水样具有代表性,能真实地反映水质的时空变化。对污染物连续排放的,在掌握了排放规律并结合水源水文特点后,可在受污染水体增加采样点密度,提高采样频率。如在每个时点或间隔2、4小时,连续24、48、72小时采样。
(三)水样采集、保存、运输
采样前应根据水质检测目的和任务制定采样计划,包括:采样目的、检测指标、采样时间、采样地点、采样方法、采样频率、采样数量、采样体积、采样容器,样品标签,采样单,现场测定项目,样品保存方法,运输工具和条件,质量控制等。水样采集、运输、保存应遵循GB/T5750.2-2006规定。
1.水样采集
(1)采样前准备:进行水样采集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如采样容器、采样器、记录笔、样品标签、采样单、运输工具等。
采样容器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根据待测组分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②容器的材质化学稳定性强,不与水中组分发生反应,容器壁不吸收或吸附待测组分;③采样容器可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抗震性能强;④大小适宜,便于清洗,能严密封口,并容易打开;⑤尽量选用细口容器,盖和塞的材料应与容器一致。在特殊情况下需用橡胶塞或软木塞时,应用稳定的金属箔或聚乙烯薄膜包裹,最好有蜡封。有机物和某些微生物检测用的容器不能用橡胶塞,碱性样品不能用玻璃塞;⑥测定无机物、金属和放射性元素的水样应使用有机材质的采样容器,如:聚乙烯、聚四氟乙烯等塑料容器;⑦测定有机物和微生物学指标水样应采用玻璃容器;⑧特殊项目测定的水样可采用其他化学惰性材料材质的容器,如生物(含藻类)样品应选用不透明的非活性玻璃容器,并存放暗处,光敏物质应选用棕色或深色容器。
采样容器的洗涤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测定一般理化指标时,用洗涤剂除去灰尘、油垢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然后用质量分数10%的硝酸(或盐酸)浸泡8小时,取出沥干后用自来水冲洗3次,用蒸馏水充分淋洗干净;②测定有机物指标时,用重铬酸钾洗液浸泡24小时,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用蒸馏水淋洗后置烘箱内,180℃,4小时,冷却后再用纯化过的己烷、石油醚冲洗数次;③测定微生物学指标时,第一步清洗,用洗涤剂清洗后,用自来水彻底冲洗干净,再用质量分数10%盐酸溶液浸泡过夜,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洗净;第二步灭菌,干热灭菌要求160℃下维持2小时,高压蒸汽灭菌要求120℃下维持15分钟。高压灭菌后的容器如不立即使用,应于60℃将瓶内冷凝水烘干。灭菌后的容器应在2周内使用。
(2)水样采集:饮用水卫生调查中采集水样的主要类型主要有:水源水(地面水、地下水)、出厂水、管网水(管网及管网末梢)。水样采集的重要原则是样品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所调查水体或供水管网的水质状况。
1)一般要求:同一水源、同一时间采集几类检测指标水样时,应分类采集、分类保存。首先应采集供微生物学指标检测的水样。采样时应直接采集,不得用水样涮洗已灭菌的采样瓶,不得将水样充满采样瓶(约2/3瓶水),并避免手指和其他物品对瓶口的沾污,同时应注意整个采样过程的无菌操作。采集供理化检测的水样时,采样前应用水样荡洗采样器、采样容器和塞子2~3次(油类除外)。
采样时应注意:①采样时不可搅动水底的沉积物;②采集测定油类的水样时,不能用水样冲洗采样瓶(器),同时应在水面至水面下300mm采集柱状水样,水样充满采样瓶,全部用于测定;③采集测定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物的水样时,应将水样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
并采用水封;④含有可沉降性固体(如泥沙等)的水样,应分离除去沉淀物。分离方法为:将所采水样摇匀后倒入筒形玻璃容器(如量筒),静置30分钟,将已不含沉淀性固体但含有悬浮性固体的水样移人采样容器并加入保存剂。测定总悬浮物和油类的水样除外。需要分别测定悬浮物和水中所含组分时,应在现场将水样经0.45pm膜过滤后,分别加人固定剂保存;⑤测定油类、BOD、硫化物、微生物、放射性等项目要单独采样;⑥完成现场测定的水样不能带回实验室供其他指标测定使用。
2)水源水的采集:水源水的采集通常应选择汲水处,主要有下列几类水样:河流、湖泊、水库等表层水和一定深度的水,泉水和井水等。
样品采集时应注意不能混入水面上的漂浮物。表层水、自涌泉等可以直接采集,可用适当的容器如水桶采样;一定深度的水可用直立式采水器;非自涌泉水和深井水应在充分抽汲后进行采集,以保证水样代表性。
①河水样品的采集:水体在采样点应是充分混合的。河水由于受到流速、湍流等的影响,以及支流进入后横向扩散迟缓,特别当支流和主流存在温差时,更是难于混合均匀。根据河流大小按表2-21及表2-22要求采样。


注:离岸边有一定的距离,在河底上采样时不要搅动底层
河流采样断面的设置:河流的水体自净能力较强,对于河流尤其对较大的河流应考察其水质在流经某一段距离后的水质变化情况,一般设置4个断面,即:对照断面、背景断面、控制断面与监控断面。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对照断面:为了解入境前水体水质状况,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河段,避开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流入或回流处设置的断面。
背景断蔼:根据区域环境的特征因素、历史资料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清洁或较清洁河段中设置的断面,亦指水环境质量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或影响相对较小的断面,一般均设在河流的上游。
控制断面;根据沿岸城市和工业分布、污染源的排污(包括有序和无序排放)情况等,在受污染可能最大、并对城乡饮用水影响较大的河段中设置的断面,以便监测特定排污对于水体的影响,同时评价水质污染状况。
监控断面:为了解城乡生活饮用水水源取水点水质状况,指导水质处理,确保供水水质,在集中式供水取水点河段设置的断面。
有的情况下,4个断面设置为:清洁或对照断面、污染断面、自净断面、其他断面。采样点的设置应尽量考虑上述各断面。
②湖泊、水库水样品的采集:湖泊、水库水并不是均匀混合的,经常发生水平和垂直的梯度变化,常随季节和当地天气情况而有所变化;但是由于水流较缓,水质相对稳定。湖水水质受时间空间而变化的因素与河水不同,湖水的成分除了受水的输入和输出平衡的影响外,还受到水体和底质之间物质交换的影响,由于水生生物的活动还会产生有机物质。另外,湖水的流动性非常差,水体自净能力相对较弱,当有足够的营养物质存在和适宜的温度的时候,藻类等植物容易生长繁殖,从而导致湖水的富营养化问题。为了保证采样点的选择符合要求,必须先收集有关的资料,以制订出采样的详细规划。
在设置采样断面时应考虑;第一,汇人湖泊、水库的河流数量,各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的影响,沿岸的污染源分布,水体的动态变化等水文特性和水面性质等,并确定湖泊、水库的类型,是单一水体还是复杂水体;第二,湖泊、水库水体的生态环境特点,污染物在水体的扩散与自净规律等;第三,湖泊、水库水体的主导水流方向,以及涨落潮的影响等。
一般设置下列几个断面,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第一,在进入湖泊、水库的河流汇合口处设置采样断面;第二,在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排污口、城乡生活饮用水源取水口的辐射线上设置弧形采样断面;第三,在湖泊、水库中心和沿水流流向以及滞流区分别设置采样断面;第四,必要时在风景游览区、游泳场、排灌站、不同鱼类的回游产卵区和水生生物经济区等处设置采样断面。
③地下水样品的采集:浅层地下水主要由降水经土壤地层渗透而形成,有时也由地面水体补给。地层是由透水性不同的砂、岩石、黏土等构成。透水层是由颗粒较大的砂、砾石组成,能渗水与存水;不透水层则由颗粒细小、致密的黏土及岩石构成。地下水可分为浅层地下水
(又称潜水)、深层地下水(包括承压水和非承压水)和泉水(包括潜水泉和自流泉)。
隔水层被破坏、井壁渗漏或污水渗入深井,可使深层地下水遭到污染;地下水大量被开采,使易污染和已污染的浅层水与深层含水层沟通;化肥农药及各种污染物经渗透而迁移至地下水层;地下污水管道破裂以及污水回灌、油井及矿山开采等均可导致地下水污染。
地面水遭到污染后,各种污染物均可通过渗透而进入浅(潜)层地下水;地面堆积的生活垃圾等废弃物、排放污水的渗坑、坑式厕所、牲畜栏厩等的污染物可随降水或直接渗透进入浅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较深层地下水易受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等的影响。
地下水污染的危险程度决定于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污染源作用的时间、污染源水中污染物的性质和浓度,以及污染源的大小。地下水污染面积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污染源泄漏面积的大小,还取决于污染源泄漏的强度,取决于污染源的分布与地下水渗透方向的关系。如果泄漏很大,形成污染水穹隆,散流的面积常常超过污染源泄漏的面积。如果渗透是从垂直于地下水流铺设的管道发生的,则沿管道整个长度的地下水都要被污染。如果管道顺着地下水流配置,那么将会出现狭窄的污染水条带。
由于地下结构十分复杂,因此地下水污染的调查与监测点的设置常受到限制。自监测井采集的水样只代表含水层平行和垂直的一小部分。所以,进行现场采样前,应合理地确定采样位置。浅层地下水的监测点应包括目标井及其周围30m范围内的井及河流等;深层地下水和
泉水的采样点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情况在其可能补给水源范围内的井及河流进行布点。
对于机井水,须先用泵充分抽水一定时间(约15分钟)后采集水样,如果是手压泵井,也需要压水10~15分钟后采集水样。目的是保证所采集的水样能真正代表地下水源的实际情况。
3)出厂水的采集:出厂水是指集中式供水单位水处理工艺过程完成的水,采样点应设在水出厂进入输配水管网前。
监测点设于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出水口处,采样点数与水厂出水口的数量一致。
4)管网水的采集:管网水是指出厂水经输配水管网输送至用户的水(龙头水),包括管网末梢水(城市供水管网的末端区域)。样品采集时应考虑供水范围,采样点布置应与供水半径对应。同时应注意采样时间,夜间可能析出管道附着物质,早晨取样,悬浮物及一些组分的含
量较高,应开启水龙头,放水数分钟后再取样,因为管道材料、水龙头等也可造成水的污染。需要注意的是,在水样中的钙、镁、铁和重碳酸盐共存时,在放置过程中组分将发生改变,如铁盐(未加酸保存)可能析出黄色氧化铁沉淀;钙、镁可能生成白色碳酸盐沉淀等等。因此,在采集管网系统的水样前,必须放水15分钟以上,使管道冲洗充分,以保证水样的代表性。采集用于微生物学指标检验的样品前应对水龙头进行消毒。参考表2-23进行采样点的设置。

管网本身的腐蚀可污染水质;管网布设穿过垃圾、有毒有害物污染区域或与污水管道、排污沟距离太近;或因施工、承受重力、地壳变动等引起管网出现折裂;水压不足、缺水、断水等形成管网内负压等均可造成对水质的污染。
5)二次供水的采集:二次供水是指集中式供水在入户之前经再度储存、加压、消毒或深度处理,通过管道或容器输送给用户的供水方式。样品的采集应包括上述处理前进水、处理后出水及入户龙头水。参考表2-24进行采样点的设置。

如果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和建造不合理;施工原材料、涂料及用于清洗消毒的器具、药剂等的污染;供、管水人员和清洗消毒人员是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等有碍饮用水卫生的疾病患者和病菌携带者,工作中造成污染及二次供水卫生管理不当等,均可造成污染。
6)分散式供水的采集:分散式供水是指用户直接从水源取水,包括河水、溪水、湖水、水库水、水窖水、沟塘水、井水等。采样方法参考水源水,采样范围较小。
(3)采样体积与水样保存:根据测定指标、检测方法、平行样检测所需样品量等情况计算并确定采样体积。检测指标不同,检测方法就不同,其保存方法也不同,因此,样品采集时,应分类采集,参见表2-25。

2.水样保存水样采集后尽快测定,水温、pH、游离余氯、浊度、色度、溶解氧(DO)等指标在现场测定;亚硝酸盐氮、六价铬、苯并(a)芘要尽快测定;卤代烃类、微生物在4小时内测定;BOD5、挥发性有机物、微生物在12小时内测定;Br、I在14小时内测定;COD、氨氮、硝酸盐氮、氰化物、挥发酚类、农药类、除草剂类等24小时内测定;其余指标最好于7天内测定。
BOD、F、Cl、Br、I、SO、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氰化物、挥发酚类、卤代烃类、苯并(a)芘、农药类、除草剂类、邻苯二甲酸酯类、挥发性有机物、甲醛、乙醛、丙烯醛、微生物、生物等应低温(0~4℃)避光保存。
根据测定指标选择适宜的保存方法,主要有冷藏、加入保存剂等,一般水样在4℃冷藏保存,贮存于暗处;保存剂不能干扰待测物的测定,其纯度和等级应达到分析的要求;保存剂可预先加人采样容器中,也可在采样后立即加入,但是易变质的保存剂不能预先添加;水样的保存期限主要取决于待测物的浓度、化学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
3.样品管理与运输
(1)样品管理:除用于现场测定的样品外,大部分水样都要运回实验室进行分析,在水样运输和实验室检测过程中应保证其性质稳定、完整、不受沾污、损坏和丢失。采集的水样应有采样标签和采样记录,注明水样编号、采样者、采样日期、采样时间、采样地点、水样体积、数量、保存方法、水样采集点周边状况、气温、水温、需检测指标等信息。
(2)样品运输:样品装箱运输前应逐一核对样品标签、采样记录,检查容器是否盖好或封好,用于检测油类的水样不能用蜡封;然后按照冷藏、保温、常温等分类装箱;做好防震、防碰撞等衬垫工作等。夏季应注意运输时间不宜过长,同时注意防止样品温度过高,导致水中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尤其应注意微生物学检测水样的保存条件;冬季应避免水样在运输过程中结冰,影响检测结果。
4.水样采集的质量控制为使水样能真实反映受检水体(或供水系统)的水质状况,必须做好采样过程的质量控制,防止水样在采集过程中受到污染或发生变质。
(1)现场空白:在采样现场以纯水作样品,按照测定项目的采样方法和要求,与样品相同条件下装瓶、保存、运输、直至送交实验室分析。通过将现场空白与实验室内空白测定结果相对照,了解采样过程中操作步骤和环境条件对样品质量的影响。
(2)运输空白:以纯水作样品,从实验室带到采样现场又返回实验室。运输空白可用来测定样品运输、现场处理和贮存期间或由容器带来的可能沾污。每批样品至少有一个运输空白。
(3)现场平行样:在同等采样条件下,采集平行样送实验室分析,测定结果可反映采样和实验室测定的精密度。当实验室精密度受控时,主要反映采样过程的精密度变化。现场平行样要注意控制采样操作和条件的一致,对水质中非均相物质或分布不均匀的污染物,在样品灌装时摇动采样器,使样品保持均匀。现场平行样占样品总量的10%以上,一般每批样品至少采集两组平行样。
(4)现场加标样或质控样:现场加标样或质控样的数量,一般控制在样品总量的10%左右,每批样品不少于2个。
1)现场加标样:取一组现场平行样,将实验室配制的一定浓度的被测物质的标准溶液等量加入到其中一份已知体积的水样中,另一份不加标样,然后按样品要求处理,送实验室分析。将测定结果与实验室加标样对比,掌握测定对象在采样、运输过程中的准确度变化情况。现场加标除加标在采样现场进行外,其他要求应与实验室加标样相一致,并使用同一标准溶液。
2)现场质控样:将标准样与样品基体组分接近的标准控制样带到采样现场,按样品要求处理后与样品一起送实验室分析。
5.水样的现场检测部分水质指标易受水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应在水质采集现场进行测定,以确保水质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如:pH、余氯等。
(1)pH:可选用玻璃电极法或标准缓冲液比色法(目测比色法)进行检测。
1)玻璃电极法:pH是水中氢离子活度倒数的对数值,用玻璃电极法检测可准确到0.01。水的色度、浑浊度、游离氯、氧化剂、还原剂、较高含盐量等均不干扰测定,但在较强的碱性溶液中,有大量钠离子存在时会产生误差,使读数偏低。
基本原理: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插入溶液中组成原电池。
当氢离子浓度发生变化时,两个电极中问的电动势也发生变化,在25℃时,每单位pH标度相当于59.1mV电动势变化值,仪器有温度差异补偿装置。
检测步骤:①玻璃电极在使用前应浸泡于纯水中24小时以上,仪器开启后310分钟,按照说明书进行校正;②检测前,选择一种与被测水样pH接近的标准缓冲溶液,进行1~2次pH定位(pH标准缓冲溶液在不同温度时的pH见GB/T5750.4-2006中表3),当水样pH<7.0时,使用苯二甲酸氢钾标准缓冲溶液(GB/T5750.4-2006中5.1.3.1)定位,以四硼酸钠或混合磷酸盐标准缓冲溶液复定位;当水样pH>7.0时,则用四硼酸钠标准缓冲溶液定位,以苯二甲酸氢钾或混合磷酸盐标准缓冲溶液复定位。③定位后,用洗瓶以纯水缓缓淋洗两个电极数
次,再以水样淋洗6~8次,然后插入水样中,1分钟后直接读出pH。
注意事项:①pH定位时,如发现三种缓冲溶液的定位值不呈线性,应检查玻璃电极的质量;②甘汞电极内为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当室温升高后,溶液有可能由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状态,故应保留一定量氯化钾晶体;③pH大于9的溶液,应使用高碱玻璃电极测定pH。
2)标准缓冲溶液比色法(目测比色法):本法适用于色度和浑浊度较低的水样pH的测定,可准确到0.1。色度、浑浊度、较高游离余氯、氧化剂、还原剂等均干扰测定。
基本原理:不同的酸碱指示剂在一定的pH范围内显示出不同颜色,在一系列已知pH的标准缓冲溶液和水样中加入相同的指示剂,显色后比对测得水样的pH。
检测步骤:①吸取10.0ml澄清水样,置于与标准系列同型的试管中,加入0.5ml指示剂(指示剂种类与标准色列相同),混匀后放入比色架(图2-25)中的5号孔内;②另取2支试管,各加入10.0ml水样,插入1号和3号孔内;③再取2支标准管,插入4号和6号孔内;④在2号孔内加入1支纯水管;⑤从比色架前面迎光观察,记录与水样相近似的标准管的pH。

注意事项:①试验中所用的比色管均与标准系列同型,即:内径15mm,高约60mm的无色中性硬质玻璃管,玻璃质量及壁厚均与装有标准溶液的安瓿(GB/T5750.4-2006中5.2.4.1)一致;②按照GB/T5750.4-2006中5.2.5.1要求配置所有标准色列。
(2)余氯(游离余氯、总余氯、化合余氯):为保证饮用水的卫生安全,在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中均保留一定量的余氯,以杀灭供水过程中受到的少量微生物污染。游离余氯是微生物学安全性的指示性指标。
由于游离余氯易挥发,因此,应在水样采集现场进行测定。常用的现场检测方法为3,3′,5,5′-四甲基联苯胺比色法,其最低检测浓度为0.005mg/L,超过0.12mg/L的铁和0.05mg/L的亚硝酸盐会干扰测定。
基本原理:在pH小于2的酸性溶液中,余氯与3,3′,5,5′一四甲基联苯胺反应,生成黄色的醌式化合物,用目视比色法定量。
检测步骤:①于50ml具塞比色管中加入2.5ml3,3′,5,5′-四甲基联苯胺(GB/T5750.11-2006中1.2.3.3);②加入澄清水样至50ml刻度处;③混合后立即比色,所得结果为游离余氯。放置10分钟后比色所得结果为总余氯。总余氯减去游离余氯即为化合余氯。
注意事项:①按照GB/T5750.11-2006中L2.5.1规定配制永久性的余氯标准比色管(0.005~1.0mg/L);②pH大于7的水样,可先用盐酸溶液调节pH至4后再测定;③水样中铁离子大于o.12mg/L时,可在每50ml水样中加入1~2滴tNaz一。EDTA溶液(GB/T5750.11-2006中1.2.3.5),以消除干扰;④水温低于20℃时,可先温热水样至25~30℃,以加快反应速度;⑤测定时,如显浅蓝色,表明显色液酸度偏低,可多加1ml试剂;就会出现正常颜色;⑥测定时,如出现橘色,表示余氯含量过高,可改用余氯1~10mg/L的标准系列,并多加1ml试剂。
(四)结果判读与分析
1.检测结果判读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的判读,主要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见表2-26饮用水水质常规检测项目限值。

注:a.MPN表示最可能数;CFU表示菌落形成单位。当水样检出总大肠菌群时,应进一步检验大肠埃希西或耐热大肠菌群;水样未检出总大肠菌群,不必检验大肠埃希菌或耐热大肠菌群。
b.放射性指标超过指导值,应进行核紊分析和评价,判定能否饮用。
2.资料分析根据检测及判读结果,对所调查水样形成单指标评价及总体评价结论;同时,将检测结果与所调查水体或供水系统的背景资料或历史资料进行比较,全面报告水质现状。
水质监测或检测数据量较大时,可进行水质动态分析,建立水质变化模型,及时了解水质变化规律,分析可能出现的水质异常状况,在水质超标前作出预测预警,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避免因水质异常导致的供水困难;同时,及时发现水质超标状况,提出分级预警,避免及减少因水质恶化导致的健康危害。

第2题:

关于生活饮用水水质要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活饮用水是指可以直接饮用的水
B.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C.《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与《饮用净水水质标准》的要求相同
D.凡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的水可直接饮用

答案:B
解析:

第3题:

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饮用水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应当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


答案:国家

第4题:

卫生部门的饮用水卫生监督职责()

  • A、依法对饮用水生产供应活动以及涉水产品实施许可管理和监督检查
  • B、承担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
  • C、开展饮用水卫生日常监督监测
  • D、进行饮用水污染事故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调查工作

正确答案:A,B,C,D

第5题:

以下关于生活饮用水水质要求的叙述中哪条正确?

  • A、生活饮用水是指可以直接饮用的水
  • B、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应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 C、《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与《饮用净水水质标准》是同一标准
  • D、凡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可直接饮用

正确答案:B

第6题:

生活饮用水水质要求,以下叙述哪条正确?( )

A.生活饮用水就是指可以直接饮用的水
B.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应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C.《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与《饮用净水水质标准》是同一标准
D.凡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可直接饮用

答案:B
解析:

第7题:

卫生部门的饮用水卫生监督职责是()

  • A、主要负责水源保护与污染控制
  • B、主要负责饮用水安全涉及水源水的资源选择与调配
  • C、主要负责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并配合环保、水利、建设部门做好饮用水水源和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
  • D、主要负责饮用水水厂处理、管网建设与维护、二次供水设施管理

正确答案:C

第8题:

饮用水卫生法制的重要性体现在()

A、保障人体健康

B、依法治水前提

C、监督执法依据

D、制订和实施标准的保障

E、防止水土流失


答案:A,B,C,D

第9题:

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重要性体现在()。

  • A、保障人群健康和生活质量阈值
  • B、水质监测评价监督执法依据
  • C、水质管理、设计、生产依据
  • D、投资环境好坏的标志

正确答案:A,B,C,D

第10题:

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必须符合()。

  • A、省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 B、县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 C、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 D、市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