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放射性核素测定胃排空时间原理及临床意义?

题目

简述放射性核素测定胃排空时间原理及临床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的原理、报告方式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原理:在血浆中,加入足够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含TF)和适量的钙离子,即可满足外源凝血的全部条件,使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后者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观察从加钙离子到血浆凝固开始所需的时间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报告方式:①凝血酶原时间(PT),应报告正常对照结果;②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③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T病人/PT正常人)WHO规定对口服抗凝剂患者必须使用INR作为PT报告形式,并用作抗凝治疗监护的指标。

第2题:

简述在行胃排空时间检查时必须要注意什么?


正确答案:必须注意以下二点:
1.病人检查前需禁食8~12小时,至少空腹在6小时以上;
2.在整个显像期间,受检查的位置及姿势要保持不变。

第3题:

评估胃排空的金标准是

A、测定胃残留量

B、放射性核素成像

C、扑热息痛吸收试验

D、乳果糖氢呼吸试验

E、彩色多普勒超声


参考答案:B

第4题:

试述尿中17-酮类固醇测定原理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尿中17-酮类固醇(17-KS)指尿中出现的所有C-17为酮基的类固醇类物质。尿中排出的内源性17-KS包括雄酮、异雄酮、脱氢异雄酮及其代谢产物等。17-KS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雄性激素的代谢产物,大部分为水溶性的葡萄糖醛酸酯或硫酸酯,必须经过酸的作用才能使其水解成游离的类固醇,再用有机溶剂提取,经过洗涤除去酸类与酚类物质。17-酮类固醇分子结构中的酮-亚甲基(-CO-CH2-)能与碱性溶液中的间二硝基苯作用,生成红色化合物。尿17-酮类固醇增高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和睾丸间质细胞肿瘤等,减低见于肾上腺功能减退、性功能减退以及某些慢性病如结核、肝病和糖尿病等。

第5题:

胃排空时间测定的核素显像剂分几类?如何制备?


正确答案:显像剂分二类:
1.液体类:99mTc--DTPA。
2.固体类:99mTc--TETA树脂,99mTc-硫胶体制剂,加在固体食物如鸡肝,鸡蛋中。
制备:
1.TETA500mg置于小瓶内,加99mTcO4-5.5MBq充分混合,振荡10min,即成99mTc--TETA,然将99mTc--TETA倒入已准备好的(冷却)的400ml粥内,搅拌均匀备用。
2.99mTc--DTPA18.5~37mBq(0.5~1ml)混入5%葡萄糖液500ml中。

第6题:

简述NBT试验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试验:
本法用以检测中性粒细胞的胞内杀菌能力,由于中性粒细胞在杀菌过程中能量消耗剧增,耗氧量亦随之相应增加,磷酸己糖旁路代谢活力增强,葡萄糖6-磷酸氧化脱氢,此时加入NBT可接受所脱的氢,使原先呈淡黄色的NBT还原成点状或块状甲簪颗粒并沉积在胞浆内。
临床意义:
(1)NBT还原试验可检测中性粒细胞的胞内杀菌能力;
(2)为疾病的鉴别指标,如:全身性细菌感染时NBT阳性率明显升高,而病毒感染时,NBT阳性率反而下降。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BT阳性率约为10%;全身性细菌性感染NBT试验阳性率明显升高;病毒感染时,NBT试验阳性率一般在10%以下;器官移植术后细菌感染伴发热,NBT试验阳性率升高;器官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伴发热,NBT试验阳性率正常。

第7题:

简述胃排空时间测定检查技术要求是什么?


正确答案:受检者要在3min内吃完实验餐,待食物全部进入胃内后,仰卧在检查床上,探头视野包括整个腹部。(从乳头到脐下),用低能高分辨率准直器,能量140kev,窗宽15~20%,每隔5min采集1帧,每次采集时间5min,共采90min。将胃部感兴趣区(ROI)选择在第一帧,然后计算每帧计数用计算机程序,做出放射性活度一时间因素,计算胃排空时间与相关各时相排空率。

第8题:

简述胃排空功能测定的原理。


正确答案: 不被胃粘膜吸收的放射性显像剂标记食物摄入胃内,经胃的蠕动传送而有规律地将其从胃排入肠腔,应用动态显像和感兴趣区技术计算胃排空时间,反映胃排空功能。

第9题:

什么是凝血时间?简述其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测定方法:凝血时间(clottingtime,CT)测定是将静脉血离体后放入玻璃试管中,观察自采血开始至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本试验是反映内源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的凝血状况的筛选试验。以前曾使用的玻片法和毛细管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差,故已停止使用,并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或全血凝固时间(CT,试管法)替代。CT试管法参考值为4~12分钟,硅管法参考值为15~30分钟。
(2)临床意义:
①CT延长可见于较显著的因子Ⅷ、因子Ⅸ减少的血友病甲、乙,因子Ⅺ缺乏症,血管性血友病,严重的因子Ⅴ、因子Ⅹ、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缺乏,原发性或继发性纤溶活力增强,循环血液中抗凝物质增加等。
②CT缩短可见于血栓前状态、DIC高凝期等,亦见于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肾病综合征及高血糖、高血脂等。

第10题:

试述C反应蛋白(CRP)的测定原理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CRP是一种能与肺炎链球菌多糖体反应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能激活补体,促进吞噬和有其他的免疫调控作用。测定CRP目前主要用免疫化学法,如单向免疫扩散、火箭免疫电泳、胶乳法、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和ELISA等。其原理都是利用特异性抗CRP抗体与待检标本中CRP反应,根据形成的沉淀环直径、沉淀峰高度、凝集程度、呈色程度和其他免疫反应结果,判定待测标本阳性、阴性或CRP含量。由于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在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组织损伤、恶性肿瘤、心肌梗死、手术创伤、放射线损伤等时,CRP可迅速升高,病情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