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器官移植术后的护理措施。

题目

试述器官移植术后的护理措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脑室穿刺引流术后的护理要点。


正确答案:脑室穿刺引流的术后护理包括:①控制性引流,每天引流量一般不超过500mL,以保持脑室内压在正常范围;②记录每天脑脊液引流量;③观察脑脊液的性状,若术后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常提示有脑室内出血,脑脊液混浊呈絮状提示有颅内感染;④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以免造成脑脊液流通受阻,出现急性颅内压增高;⑤注意无菌操作,不可上提或抬高引流袋,防止逆行感染;⑥引流时间一般不宜超过7天;⑦应用抗生素,及时更换伤口敷料。

第2题:

试述腰椎间盘激光汽化术后护理。


正确答案: (1)按局麻护理常规护理;
(2)术后卧床休息2~3天;
(3)了解术中情况,观察病情并做好记录;
(4)预防感染:遵医嘱使用抗生素3~4天;
(5)注意保持脊柱稳定,防止腰部扭曲;
(6)注意观察双下肢活动和小便情况。

第3题:

试述脑血管及脑室造影的术后护理和观察。


参考答案:(1)造影后穿刺部位盖以消毒纱布。无特殊情况平卧4小时后再起床活动或进食。(2)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渗血及呼吸是否正常。(3)仔细检查原有神经症状是否加重。(4)椎动脉造影后观察病人的眼球运动、视力,若有黑蒙、视物旋转、眼球震颤,可能为造影之严重并发症--椎基动脉阻塞,应及时处理。(5)脑室造影后留置脑室引流者应观察是否有脑组织损伤致脑室出血。如出血轻微一般不作特殊处理,出血严重应手术治疗。

第4题:

试述伴有冠心病的老年病人术后的护理措施。


正确答案:(1)术后3天内按重症病人监护。心动过速、血氧过低、低血压等都可诱发心肌梗死,术后老年病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常不明显,因此要注意诱因和心电图微小的变化。此外,尚需警惕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发生。
(2)常规观察生命体征、尿量及尿比重、心电图、体液平衡情况,血压和心功能不稳定者,需监测中心静脉压。
(3)术后48~72小时内持续低流量吸氧,是预防心律失常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4)调节输血、输液的速度,既要保证充足的血容量,又要避免心脏负担过重而致心力衰竭。

第5题:

试述血液透析病人内瘘手术后的早期护理要点。。


正确答案: (1)术后应保持伤口无菌,观察有无渗血,定期更换敷料。
(2)避免包扎过紧,防止受压。造瘘肢体不能过度弯曲。严禁在造瘘侧肢体抽血、输液输血或测量血压。
(3)抬高肢体,促进静脉回流,以防肿胀。
(4)注意瘘管震颤及杂音,应每1~2小时听瘘管杂音一次

第6题:

试述下法的饮食护理及用药护理措施。


正确答案: 服寒下药期间暂禁食,服温下药宜用甘温平补膳食;
护理措施:药宜空腹服用,中病即止,切勿过剂。

第7题:

试述三叉神经射频消融术后护理。


正确答案: (1)按局麻护理常规护理。
(2)术后卧床休息。
(3)了解术中情况,观察病情并做好记录。
(4)预防感染:遵医嘱使用抗生素3~4天。
(5)严密观察颜面部有无淤血肿胀情况。
(6)注意口腔卫生,使用软牙刷或漱口液漱口。
(7)饮食护理:术后一天进流质饮食,以后进易消化清淡温凉软食。
(8)心理护理:告知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如穿刺处的淤血肿胀。一周,麻木感2~3月甚至身等等,属正常现象,消除紧张焦虑心理。
(9)用药护理:继续服用卡马西平2~3周。

第8题:

试述促进患者睡眠的护理措施。


正确答案:(1)满足身体舒适的护理措施。 (2)减轻心理压力的护理措施。 (3)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4)指导患者合理使用药物。 (5)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6)做好晚间护理。 (7)睡眠障碍的特殊护理措施。
(1)满足身体舒适的护理措施。(2)减轻心理压力的护理措施。(3)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4)指导患者合理使用药物。(5)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6)做好晚间护理。(7)睡眠障碍的特殊护理措施。

第9题:

试述各期康复护理主要措施.


正确答案: (一)软瘫期的康复护理:发病1-3周内,目的是预防并发症以及继发性损害,为下一步功能训练做准备;康复护理措施:良姿位摆放(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仰卧位)、被动活动(从近端关节至远端关节,每日2-3次,直至主动运动恢复。避免因粗暴动作造成软组织损伤(肩)要多做抗痉挛模式的活动)、按摩、主动活动(翻身训练、桥式运动:单侧、双侧、动态)。
(二)痉挛期的康复护理:抗痉挛训练(卧位抗痉挛训练,被动活动肩关节和肩胛带,下肢控制能力训练:髋、膝屈曲练习,踝背屈练习,下肢内收、外展控制训练);坐位及坐位平衡(坐位耐力训练-预防直立性低血压、卧位到从床边坐起训练)。
(三)恢复期康复护理和训练:恢复期早期患侧肢体和躯干肌还没有足够的平衡能力,因此坐起后常不能保持良好的稳定状态。帮助患者坐稳的关键是先进行坐位平衡训练。
①平衡训练(坐位左右平衡训练、坐位前后平衡、坐到站起转换平衡训练、站立平衡训练);
②步行训练:当健腿向前迈步时,患者躯干伸直,健手扶栏杆,重心前移,护士站在患者侧后方,一手放置于患腿膝部,防止患者健腿迈步时膝关节突然屈曲以及发生膝反张;另一手放置于患侧骨盆部,以防其后缩。健腿开始只迈至与患腿平齐位,随着患腿负重能力的提高,健腿可适当超过患腿。
③上下楼梯训练:原则为上楼时健足先上,患足后上;下楼时患足先下,健足后下。上楼时,健足先放在上级台阶,伸直健腿,把患腿提到同一台阶;下楼时,患足先下到下一级台阶,然后健足迈下到同一级台阶。
④上肢控制能力训练:前臂的旋前、旋后训练,肘的控制训练,腕指伸展训练。
⑤改善手功能训练:作业性手功能训练、手的精细动作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ADL。
(四)后遗症期的康复护理:康复护理目的是指导患者继续训练和利用残余功能,指导家属尽可能改善患者的周围环境,争取最大程度的生活自理。
1.进行维持功能的各项训练。
2.加强健侧的训练,以增强其代偿能力。
3.指导正确使用辅助器,如手杖、步行器、轮椅、支具,以补偿患肢的功能。
4.改善步态训练,主要是加强站立平衡、屈膝和踝背屈训练,同时进一步完善下肢的负重能力,提高步行效率。
5.对家庭环境做必要的改造,如门槛和台阶改成斜坡,蹲式便器改成坐式便器,厕所、浴室、走廊加扶手等。
(五)言语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失语症患者首先可进行听理解训练和阅读理解训练,以后逐渐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和书写训练。构音障碍患者应先进行松弛训练和呼吸训练,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发音训练、发音器官运动训练和语音训练等。
(六)摄食和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1、摄食训练(体位、食物的选择、喂食方法、喂食工具的选择);
2.呼吸肌训练
(1)呼吸训练:深吸气-憋气-咳嗽,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训练是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目的是提高咳出能力和防止误咽。
(2)咳嗽训练:努力咳嗽,提高呼吸系统的反应性,建立器官排除异物的各种防御反射。
3.颈部旋转训练训练患者咽下时头部向麻痹侧旋转头向麻痹侧旋转能使咽腔的麻痹侧变小,健侧的食道口扩大,能使食团无障碍的通过梨状窝。
4.防止误咽训练训练
(1)颈部的活动度训练
(2)代偿方法
1)口唇闭合训练;
2)颊肌功能训练;
3)舌肌运动训练:代偿方法;
4)吞咽反射的强化:
5)鼻咽喉闭锁不全的训练;
6)吞咽医疗操
(七)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认知功能障碍常常给患者的生活和治疗带来许多困难,所以认知训练对患者的全面康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八)心理和情感障碍的康复护理: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有效沟通;
2、运用心理疏导,帮助病人从认识上进行重新调整;
3、认知行为干预:放松技巧;音乐疗法训练要与患者的功能活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紧密配合。
(九)常见并发症的康复护理: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褥疮的康复护理;废用性肌萎缩;误用综合征

第10题:

试述心脏手术后主要护理措施。


正确答案: (1)术后麻醉未清醒前,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以及四肢活动情况。清醒拔管后.如生命体征平稳,可抬高床头,术后第1天可坐卧拍背,活动四肢,术后第2天可床边活动。拔除气管插管后可少量饮水,若无呕吐,术后第1天可进流质。
(2)心血管的监护:连续进行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的监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根据病情测中心静脉压、左房压、肺毛细血管嵌压或平均动脉压。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防止因引流不畅致心包填塞。注意皮肤颜色改变。
(3)呼吸的监测: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胸腔闭式引流通畅。
(4)肾功能的监测:.尿量维持1mL/(kg·h),注意尿色及尿相对密度。
(5)补充血容量:一般根据左房压、右房压、血压情况决定。
(6)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输液速度,保持出入水量的平衡,特别注意血钾的监测应维持在4.5mmol/L左右。
(7)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者,可经静脉给适量吗啡,使病人能较好地耐受气管插管同步呼吸。伤口疼痛者应给予足量止痛剂,以保证病人休息。
(8)出院时,应告诉病人,出院后按时服用强心利尿剂、抗凝剂等药物,定期复查,鼓励病人在3个月内逐步增加活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