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阿司匹林的基本药理作用。

题目

试述阿司匹林的基本药理作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


参考答案:药理作用: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抗血栓(小剂量)、祛除胆道蛔虫、抗癌等;
  不良反应:胃肠道刺激,凝血障碍,水杨酸反应,过敏反应,阿司匹林哮喘、瑞夷综合症等。

第2题:

试述阿司匹林的基本药理作用。


正确答案:阿司匹林的基本药理作用如下:①解热作用;②镇痛作用;③消炎抗风湿作用;④影响血栓形成。

第3题:

试述阿托品的基本药理作用和监床用途。


正确答案:阿托品为M胆碱爱体滞药,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用途:(1)解除平滑肌痉挛,缓解内脏绞痛。(2)眼科应用:阿托品能阻斯虹膜括约肌和睫状肌上的M受体,导致扩瞳和调节麻痹,可用于扩瞳和治疗虹膜睫状体炎及验光配镜。(3)抑制腺体分泌:常用于全身麻醉前给药,以减少呼吸道分泌,防止分泌物阻塞呼吸道和吸人性精炎的发生,亦可用于严重盗汗和流涎症。(4)增快心事,加速房室传导:阿托品能阻断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故临床常用阿托品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房室阻滞等。(5)解除小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阿托品的这种作用与抗M胆碱受体作用无关。大剂量阿托品用于治疗感染中毒性休克。(6)解救有机磷酸脂类中毒的首选药。

第4题:

试述阿司匹林的基本作用。


正确答案: (1)解热作用:其作用部位在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抑制PG合成而发挥解热作用,用药后能使发热病人体温下降,而对正常体温无影响。
(2)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能减弱炎症时所产生的活性物质(如缓激肽)对末梢化学感受器的刺激,对各种慢性钝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痛、关节痛及痛经等有良好的镇
痛效果。
(3)抗炎抗风湿作用:阿司匹林对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肯定疗效。但无病因治疗作用。
(4)抗血栓形成: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作用。但此作用只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才具有,大剂量阿司匹林反而无抗血栓形成作用。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均与抑制PG合成酶(环加氧酶)有关。

第5题:

简述不同剂量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答案:
解析:
答案:(1)小剂量:(50-100mg/天)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心梗、脑血栓形成;(2)常用剂量:(O.5-1.0g/天)具有明显解热镇痛作用,可与其他药物配成复方(APC、去痛片),用于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关节痛、痛经及感冒发热等;(3)大剂量:(3-5g/天)有明显抗炎抗风湿作用→用于急性风湿热患者。

第6题:

试述阿托品的基本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


正确答案:阿托品为M胆碱受体阻滞药,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用途:  (1)解除平滑肌痉挛,缓解内脏绞痛。  (2)眼科应用:阿托品能阻断虹膜括约肌和睫状肌上的M受体,导致扩瞳和调节麻痹,可用于扩瞳和治疗虹膜睫状体炎及验光配镜。  (3)抑制腺体分泌:常用于全身麻醉前给药,以减少呼吸道分泌,防止分泌物阻塞呼吸道和吸人性肺炎的发生,亦可用于严重盗汗和流涎症。  (4)增快心率,加速房室传导:阿托品能阻断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故临床常用阿托品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房室阻滞等。  (5)解除小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阿托品的这种作用与抗M胆碱受体作用无关。大剂量阿托品用于治疗感染中毒性休克。  (6)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首选药。

第7题:

试述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答案:
解析:
答案:(一)药理作用(1)解热镇痛:适用于感冒发热、肌肉痛等(2)抗炎抗风湿:治疗急性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等(3)抗血栓: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如心绞痛等(二)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2)出血和凝血障碍(3)水杨酸反应(4)过敏反应及阿司匹林哮喘(5)瑞夷综合症

第8题:

布洛芬与阿司匹林同用时:

A: 阿司匹林不影响布洛芬的药理作用

B: 布洛芬不影响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

C: 布洛芬可增强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

D: 布洛芬可抑制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


答案:D 

第9题:

试述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1)中枢作用
①抗精神病作用:用药后幻觉、妄想症状消失,情绪安定,理智恢复,用于精神分裂症。
②镇吐作用: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降晕动病外)都有效。
③影响体温调节:用药后体温随环境温度而升降。用于低温麻醉与冬眠疗法。
④加强中枢抑制药作用,合用时宜减量。
(2)植物神经系统作用
阻断a、M受体,主要引起血压下降,口干等副作用。
(3)内分泌系统作用
可致催乳素分泌增加引起泌乳,促性腺激素、生长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

第10题:

试述chlorpromazine的药理作用。


正确答案:(1)中枢神经作用:①抗精神病,对各种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有效;
②镇吐,但对晕动病呕吐无效;
③对体温的调节作用,配合物理降温可使体温降低;
④引起锥体外系统反应。
(2)植物神经作用:可阻断α受体及M受体。
(3)内分泌作用:影响某些内分泌激素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