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苦昧酸和酶法测肌酐的原理。

题目

简述苦昧酸和酶法测肌酐的原理。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血清中的肌酐与碱性苦味酸反应,生成黄红色的苦味酸肌酐复合物,在510nm波长处进行比色测定。吸光度的升高与肌酐含量成正比。酶法测肌酐是利用特异性的肌酐水解酶将肌酐水解,再检测其水解产物(NH3、肌酸等),以求得肌酐含量。酶法测肌酐的特异性要比苦味酸法高,结果也准确,缺点是酶法试剂价格昂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苦味酸法测血肌酐能排除假肌酐干扰的方法是

A.吸附法

B.速率法

C.二次读数法

D.制备无蛋白滤液

E.在缓冲液中加人防腐剂


正确答案:E
在缓冲液中加入硼酸盐可消除葡萄糖、维生素C等假肌酐干扰。不是防腐剂。

第2题:

目前测定血肌酐多采用

A.肌酐酶法
B.Fearon法
C.尿素酶法
D.碱性苦味酸法
E.Szasz法

答案:D
解析:
目前测定血肌酐多采用碱性苦味酸法。

第3题:

苦味酸法测血肌酐能排除假肌酐干扰的方法是

A、吸附法

B、速率法

C、二次读数法

D、制备无蛋白滤液

E、在缓冲液中加入防腐剂


参考答案:E

第4题:

简述苦味酸法测肌酐原


正确答案:苦味酸法:血清中的肌酐与碱性苦味酸反应,生成黄红色的苦味酸肌酐复合物,在510cm波长处进行比色测定。吸光度的升高与肌酐含量成正比。

第5题:

山楂的性昧是

A.辛、甘、酸、温
B.酸、苦、微温
C.酸、甘、微温
D.酸、苦、温

答案:C
解析:
酸入肝,甘入脾,微温能散,故能消食化积及行气滞,此正与山楂相合,所以应选C。

第6题:

关于固定时间法说法错误的是

A、固定时间法是特殊的终点法

B、苦味酸法测定肌酐时可采用

C、苦味酸与肌酐反应的时间在30~80秒内

D、2个计算结果的测光点均在苦味酸与肌酐反应的平衡期内

E、固定时间法能有效去除干扰物的影响


参考答案:D

第7题:

藏药配伍中的二昧配伍法的“二苦”是指

A.苦甘、苦成
B.苦酸、苦辛
C.苦涩、苦成
D.苦辛、苦涩
E.苦成、苦辛

答案:D
解析:
藏药配伍中的二味配伍法有15种:甘酸、甘咸、甘苦、甘辛、甘涩(五甘),酸咸、酸苦、酸辛、酸涩(四酸),咸苦、咸辛、咸涩(三咸),苦辛、苦涩(二苦),辛涩(一辛)。故答案选D。

第8题:

急性心肌梗死和最晚恢复正常的心肌坏死标志物是

A.肌红蛋白

B.肌酸肌酐

C.肌酸肌酶同工酶MB

D.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

E.肌钙蛋白


正确答案:E

第9题:

简述酶法测肌酐原理。


正确答案:酶法:利用特异性的肌酐水解酶将肌酐水解,再检测其水解产物(NH3、肌酸等)来求得肌酐含量。

第10题:

简述捕获法ELISA测IgM抗体实验原理和方法。


正确答案: 血清中针对某些抗原的特异性IgM常和特异性IgG同时存在,后者会干扰IgM抗体的测定。因此测定IgM抗体多用捕获法,先将所有血清抗IgM(包括特异性IgM和非特异性IgM)固定在固相上,在去除IgG后再测定特异性IgM。操作步骤如下:
1)将抗人IgM抗体连接在固相载体上,形成固相抗人IgM。洗涤。
2)加入稀释的血清标本:保温反应后血清中的IgM抗体被固相抗体捕获。洗涤除去其他免疫球蛋白和血清中的杂质成分。
3)加入特异性抗原试剂:它只与固相上的特异性IgM结合。洗涤。
4)加入针对特异性的酶标抗体:使之与结合在固相上的抗原反应结合。洗涤。
5)加底物显色:如有颜色显示,则表示血清标本中的特异性IgM抗体存在,是为阳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