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仔猪育成率和断

题目

根据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仔猪育成率和断奶窝重?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哺乳仔猪:
①调节体温机能不完善,体内能源贮备有限;
②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
③缺乏先天免疫力,抵抗疾病能力差;
④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
措施:
①及早吃足母乳;
②仔猪保温防压;
③仔猪补铁;
④固定乳头;
⑤选择性寄养;
⑥防止腹泻;
⑦提早开食补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哺乳仔猪的生长和生理特点是什么?


本题答案:1)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
2)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完善;
3)抗体少,抗病力弱;
4)体湿调节机能不完善。

第2题:

哺乳仔猪的生长发育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1)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10日龄体重达出生重的2倍以上,30日龄达5-6倍。
(2)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完善,随年龄增长而迅速生长,直到6-8月龄后,开始降低。
(3)缺乏先天免疫力,容易得病。
(4)调节体温机能发育不全,对寒冷的应激能力差。

第3题:

哺乳仔猪有哪些生理和生活习性?


正确答案:哺乳仔猪有以下一些生理和生活习性: (1)物质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仔猪出生后一个月体重就为初生重的6倍左右。 (2)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虽然仔猪生长发育很快,但其消化器官与功能不发达。胃肠容积小,20日龄前,胃蛋白酶很少,且因无盐酸,所以活性很低。 (3)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仔猪出生后20日龄内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发育尚未完善,体温调节机能差,因此,对环境温度的要求高。 (4)抗病力弱,容易患病死亡:仔猪体内的抗体较少,所以抗病力弱。 (5)仔猪出生后3—5日龄内,饱食酣睡,四肢无力,动作迟缓,一般在吸乳后立即排泄粪尿,然后靠近母体腹部或相互堆聚睡眠,7日龄左右开始在圈内啃咬活动,15日龄左右相互追逐嬉戏。7—10日龄左右开始学吃饲料,25—30日龄后进入旺食阶段。

第4题:

哺乳仔猪去势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对仔公猪去势具有促进生长,减少打斗及改善猪肉品质的作用。但在养猪生产中,往往因操作不当造成去势仔猪感染发病甚至死亡。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去势应在7~l0日龄进行为宜,去势日龄过早,睾丸小且易碎,不易操作,去势过晚,不但出血多,伤口不易愈合而且表现疼痛症状,应激反应剧烈,影响仔猪的正常采食和生长。
(2)疫病流行期或有疫情危胁时,不宜去势。仔猪去势本身是一种强烈的应激,使仔猪的免疫力受影响,周围病原易通过伤口侵入机体,引起疫病的发生、流行,因此,在疫病流行期或有疫情威胁时不宜去势。
(3)防疫去势不能同日进行。在阉割的同日,若对其进行预防注射,往往会产生很强的应激反应,使仔猪应激加大,诱发仔猪发病,防疫也起不到预期的效果,有可能导致防疫失败,所以免疫和去势,两者避免冲突。
(4)不在阴雨天去势。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繁殖,若在阴雨天去势,细菌极易通过刀口侵入机体,导致伤口感染发炎,机体抵抗力下降,引发疫病。
(5)弱小仔猪暂缓去势。弱小仔猪及病患仔猪,由于本身抗病力、抗应激性差,应暂缓去势,不但有利于弱小仔猪和病患仔猪快速恢复体能,而且可以避免因去势应激加上自身体况差而诱发疫病或致死。
(6)注意严格消毒。在去势的前1天,对猪舍进行彻底消毒,以减少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减少病原微生物与刀口的接触机会。去势时先用5%的浓碘酒消毒入刀部位皮肤,防止刀口部位病原的侵入,术后刀口部位撒上呋喃西林粉,以防止感染发炎。
(7)应选择纵行上下切割碘酒消毒术部皮肤后,在靠近阴囊底部,纵向(上下)划开l~2厘米的切口,睾丸即可顺利挤出。此处切口小、位置低,外界异物及粪便不易侵入刀口而引起感染。
(8)注意止血及术后的观察在睾丸挤出时,用手指捻搓精索和血管,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待操作完毕后,应仔细检查有无隐性腹股沟疝所致的肠管脱出,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第5题:

哺乳仔猪最常见的四种病分别是仔猪黄痢、仔猪红痢、仔猪白痢和传染性胃肠炎。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根据仔猪的生理特点,说明吃好初乳、保温、补料等饲养管理措施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1)仔猪出生几小时内能吸收初乳中含有的免疫球蛋白,正常情况下免疫球蛋白在消化道中被酶分解。此时未被分解的直接从肠壁中吸收。仔猪血中免疫球蛋白含量是由于吃初乳出生8-12小时达到最高峰,然后逐渐减少。
同时,仔猪体内自身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增加代替初乳中获得的免疫作用。初乳中蛋白质含量高是因为其中含有的免疫球蛋白含量高,对仔猪来说吃初乳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初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可提高仔猪的存活率。分娩时g球蛋白含量占初乳中蛋白质含量的一半,第一天急剧下降逐渐变成富乳。免疫球蛋白是通过仔猪的肠壁直接吸收,但经24小时后吸收的量非常少,最好能在初生后3小时内吃到初乳。抗体主要是通过初乳供给,常乳中虽然也含有少量抗体,但只能获得一小部分,初乳中供给的抗体是直接吸收后进入血液中,但常乳中的免疫球蛋白由于肠壁封闭,不能直接吸收,在肠壁表面上阻止细菌的繁殖、发育。仔猪初生后3小时内迅速吃到初乳并能吃到40-60克初乳的话,大部分仔猪都能获得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免疫球蛋白量。
2)仔猪体温调节功能皮下脂肪沉积少(体重的1%)被毛少单位体重的体表面积大初生仔猪脂肪层薄,被毛稀疏,保温能力低,适应环境应激能力差。所以为了提高新生仔猪的存活率,从分娩开始至少有5-6小时的护理。首先要用保温灯提高分娩舍地板温度。这样可避免低温应激,提高哺乳仔猪的存活率。
3)补料的重要性。
发挥仔猪最大生产潜能减少断奶应激

第7题:

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发生于(),病程短而致死率高。

  • A、10~30日龄哺乳仔猪
  • B、一周龄以内的哺乳仔猪
  • C、断乳仔猪
  •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正确答案:B

第8题:

仔猪白痢是( )以内的哺乳仔猪的肠道传染病。


正确答案:2-3周

第9题:

哪些疾病会引起哺乳仔猪全窝死亡?


正确答案: (1)伪狂犬病
母猪妊娠期间和初生仔猪未进行伪狂犬疫苗接种,仔猪出生后感染伪狂犬病病毒,可在3日龄发病,3—5天内全窝死亡或死亡率超过80%。
(2)梭菌性肠炎
母猪未进行免疫,仔猪感染后可在数日内全窝死亡。
(3)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
哺乳仔猪感染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会造成全窝死亡。
(4)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七日龄内仔猪感染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会导致全窝死亡。

第10题:

提前对仔猪进行教槽可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但不一定能够增加仔猪的断奶重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