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汤与理中丸的功用、主治有何异同?

题目

吴茱萸汤与理中丸的功用、主治有何异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定喘汤与苏子降气汤均有降气平喘之功,两方在组成、功用及主治证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定喘汤与苏子降气汤虽均为肺气上逆的痰喘证而设,且均有降气平喘之功,然两方在组成、功用及主治证上均有不同。
在组成上,两方虽均用了苏子、半夏、甘草,
但定喘汤另配有麻黄解表宣肺,白果敛肺化痰,黄芩、桑皮清泻肺热,杏仁、款冬花降气平喘,融宣、降、清、敛于一方。
苏子降气汤则配伍厚朴、前胡以降气化痰,下气平喘;并有当归、肉桂以温养下元,纳气定喘,诸药相合,治上顾下,标本兼治。
在功用上,两方均具有化痰降逆平喘的作用,
但定喘汤以宣开与清降并用,发散与收敛兼施,侧重于清化痰热,兼有解表散寒宣肺之用;
苏子降气汤则降气祛痰,止咳平喘,治痰涎壅盛于肺的上实为主,兼有温肾纳气的作用,以顾下元之虚。
在主治证上,两方均以痰喘为证,
但定喘汤适用于风寒外束,痰热内蕴的哮喘。症见咳喘痰多气急,痰稠色黄,或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等。
苏子降气汤则适用于痰涎壅肺,肾阳不足之上实下虚的喘咳短气,胸膈满闷,兼有腰痛脚弱,肢体倦怠,舌苔白滑或白腻等证。

第2题:

四君子汤与理中丸在组成、功用。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两方均用人参、白术、炙甘草以补益中气。其不同者,仅一药之别,而功能相异。四君子汤配茯苓,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证;理中丸用干姜,功用以温中祛寒为主,适用于中焦虚寒证。

第3题:

功用温阳祛寒,补气健脾的方剂是

A.小建中汤

B.理中丸

C.黄芪建中汤

D.吴茱萸汤

E.附子理中丸


参考答案:E

第4题:

羌活胜湿汤与九味羌活汤在功用、主治上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羌活胜湿汤与九味羌活汤均能祛湿,主治风湿在表的头身重痛。但羌活胜湿汤祛风胜湿止痛作用较强,而解表之力较弱,故主治头身重痛显著而恶寒发热等表证轻微者;九味羌活汤长于祛风解表,兼有清泄里热之功,故主治头身痛而表证较重,伴有口苦而渴者。

第5题:

参苓白术散与健脾丸在组成、功用、主治上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两方均用了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砂仁,均有健脾益气和胃之功,均可治疗腹泻。但参苓白术散还配有薏苡仁、莲肉、扁豆、桔梗,故健脾作用较强,并兼渗湿护肺之功,长于治脾虚夹湿之泻;而健脾丸则配有山楂、神曲、麦芽、木香、黄连、肉豆蔻,健脾作用逊于参苓白术散,但兼消食导滞与清热之效,长于治脾虚食滞之泻。

第6题:

枳实消痞丸与健脾丸两方的用药特点及主治、功用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两方均为消补兼施之剂,前方重用枳实、厚朴,消重于补,且黄连用量大于干姜,主治虚实相兼,寒热错杂,热重于寒,实多虚少之心下痞满,后方健脾药居多,重在健脾消食,补重于消,适宜于脾虚停食证。

第7题:

试述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主治病证、功用、主要药物配伍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两方均治少阳病,皆有和解少阳之功用,都用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不同的是:小柴胡汤治少阳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功用为和解少阳。方中用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半夏、生姜降道和胃止呕,人参、大枣、甘草益气扶正,健脾和中。大柴胡汤治少阳阳明合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满痛或心下痞硬。大便不解或胁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功用不仅和解少阳,且能内泻阳明热结。方中柴胡与黄芩和解少阳;大黄与枳实泻阳明热结,且行气消痞;芍药缓急止痛,半夏、生姜降逆止呕,因有阳明热结,不用参、草之甘壅留邪,而用大枣调和诸药。

第8题:

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正确答案: 理中汤、小建中汤、吴茱萸汤都属于温里剂,均适用于里寒证。
(1)理中丸:具有祛寒,补气健脾之功。主治脾胃虚寒证或阳虚失血证。以脘腹绵绵作痛、呕吐便溏、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温补并用,纳补气健脾于温中散寒之内,以温为主。
(2)小建中汤: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调,阴阳失和证。以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舌淡、脉细弦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重在甘温,温补中焦,建立中气,兼用阴柔,温中补虚,柔肝理脾;且辛甘与酸甘并用,滋阴和阳,营卫并调。
(3)吴茱萸汤: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功。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胃寒呕吐、肝寒上逆、肾寒上逆)。以食后欲呕、或颠顶头痛、干呕吐涎沫、畏寒肢凉、舌淡苔白滑、脉弦细而迟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肝、肾、胃三经同治,温、降、补三法并施,但以温降为主。

第9题:

小建中汤与桂枝汤之组成、功用、主治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小建中汤与桂枝汤组成内均有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但前者芍药用量倍于桂枝,且用饴糖为君药,故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效;用治虚劳里急,腹中时痛。桂枝汤中桂枝、芍药用量对等,一散一收,相反相成,其作用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所致的头痛身热,汗出恶风等症。

第10题:

理中丸、归脾汤、槐花散、黄土汤均可治便血,各方的主治、功用、临床表现及君药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①理中丸所治便血为中焦虚寒,脾胃虚弱所致阳虚便血,另还可见脘腹疼痛,喜温喜按,自利不渴,畏寒肢冷,呕吐,不欲饮食,舌淡苔白,脉沉细等脾虚见证,治宜温中散寒,补气健脾,故以干姜为君,温中散寒。
②归脾汤所治之便血属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脾不统血证,脾气虚统摄无权故便血,还可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等症,治宜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方以黄芪、龙眼肉补气养心为君药。
③槐花散主治肠风脏毒下血,乃由风热与湿热毒邪壅遏肠道,损伤脉络,血渗外溢所致,症见大便出血,血色鲜红,血势急迫(肠风),或点滴而下,血浊紫暗(脏毒)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数而有力,治宜清肠凉血疏风行气,故以槐花凉血止血为君。
④黄土汤主治阳虚便血,乃脾阳不足所致,多先便后血还可见吐血、衄血,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宜温阳健脾,养血止血,治当标本兼顾,方中以灶心土温中,收敛,止血而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