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的护理要点有哪些?

题目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的护理要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1)使用或更换升压药时注意监测,每5~10分钟测量血压1次,根据血压高低适当调节药物浓度和速度。
(2)用升压药必须从最低浓度慢速开始,每5分钟测血压1次,待血压平稳及全身情况改善后,改为每15~30分钟1次,并按药物浓度及剂量计算输液速度。
(3)静脉滴注升压药,切忌使药物外渗,以免导致局部组织坏死。
(4)长期输液的患者,应每24小时更换1次输液管,并注意保护血管。选择血管时宜先难后易。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冠状动脉内支架安臵术使用抗凝药物的护理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⑴肝素的使用:于拔除鞘管后观察1h,若确认无出血,开始使用肝素12~24h;或术后4~6h开始使用肝素至次日晨,再过3h后拔除鞘管,常用剂量为500~1000U/h。
⑵护理:为保证肝素剂量的准确,需用微量注射泵控制药量,精确配制药液,密切注意注射泵运转是否正常,及时排除故障。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伤口渗血牙龈出血等。

第2题:

二级护理有哪些护理要点?


正确答案: 主要包括: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第3题: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正确答案:(1)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需用微量输液泵控制滴速。  (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根据血压、心率等参数的变化,随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滴速。  (3)血管活性药物应尽量从中心静脉输入。  (4)采用专用通路输入血管活性药物,不要与中心静脉压测量及其他静脉补液在同一条静脉管路。 (5)缩血管药和扩血管药应在不同管路输入。

第4题:

休克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正确答案: 注意事项:①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压调节滴速。②防止药物外渗,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③注意保护血管,每24小时更换输液管及静脉穿刺部位,输液肢体适当制动。

第5题:

抗休克过程中,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抗休克时血管活性药物的选择应结合当时的病情,如休克早期病情主要与毛细血管前微动脉痉挛有关,后期则与微静脉和小静脉痉挛有关。因此,应采用血管扩张剂配合扩容治疗。在扩容尚未完成时,如果有必要,也可适量使用血管收缩剂,但剂量不宜太大、时间不能太长,应抓紧时间扩容。另外,为了兼顾重要脏器的灌注水平,常将血管收缩剂与血管扩张剂联合应用。

第6题:

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回室时的护理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床旁交接:了解术中情况,立即测脉搏、呼吸、血压,观察神志、意识,各种管道的固定和通畅情况、伤口敷料及皮肤情况并记录。
(2)安置体位:去枕平卧6~8h以后协助病人协助病人翻身。
(3)观察生命体征:一般情况下,术后2`6h内,每半小时内测量一次血压、脉搏、呼吸并记录,平稳后按医嘱测量。观察体温情况。
(4)伤口及疼痛护理:充分评估患者伤口疼痛情况,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第7题:

简述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


正确答案:⑴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静脉滴注时,滴速必须均匀,如无医嘱不可中断,并须每15min测血压.脉搏和呼吸各1次,详细记录。
⑵血管扩张药物必须在血容量已补足的前提下应用,否则可致血压急剧下降。
⑶病人四肢厥冷、脉细、尿少,不可再使用血管收缩剂来提高血压,以防止引起急性肾衰。
⑷血管收缩药和血管扩张药有时可以合用,以调节血管张力,并有强心作用

第8题:

特级护理有哪些护理要点?


正确答案: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6)实施床旁交接班。

第9题:

休克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的目的是什么?应根据什么来选择血管活性药物?


正确答案: 休克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的目的是提高组织的血液灌注量。在血粘稠度和血管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组织灌注量随血压和血管内径变化而变化。缩血管药物可使血压升高,从而使组织灌注量增加。缩血管药物使血管内径变小,亦可使组织灌注量减少。扩血管剂使小动脉内径增大,而使组织灌注量增加,血管扩张又可使血压下降、血流变慢,而使组织灌注量减少。故应根据休克的类型和阶段合理选择血管活性药物。为了兼顾各重要器官的灌注水平,常将血管收缩药与血管扩张药联合应用。

第10题:

给休克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护理上有何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应用过程中,监测血压的变化,及时调整输液速度,预防血压骤降引起不良后果。使用时从低浓度、慢速度开始,每5~10分钟测1次血压。血压稳定后每15~30分钟测1次,并按药物浓度严格控制滴速。
严防药物外渗。若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应立即更换滴注部位,患处用0.25%普鲁卡因封闭,以免发生皮下组织坏死。血压平稳后,经逐渐降低药物浓度,减慢速度后撤除,以防突然停药引起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