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下列各穴,不属于募穴的是()A、期门B、京门C、章门D、石门E、郄门
查看答案
问题: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方论专著是()A、《祖剂》B、《医方考》C、《景岳全书》D、《医方集解》E、《成方便读》
问题:耳胀、耳闭的共同证候特征是()A、耳内胀痛堵塞感B、耳内痒痛堵塞感C、耳内胀闷堵塞感D、耳内胀痛伴流脓E、耳内胀痛伴耳鸣
问题:善消肉积并可用治痛经的药物是()A、山楂B、麦芽C、谷芽D、鸡内金E、神曲
问题:温病后期,阴虚风动者,治宜选用()A、生脉散B、清营汤C、大定风珠D、当归六黄汤E、青蒿鳖甲汤
问题:陈先生,男,40岁。臀部疼痛。拟取环跳、环中二穴治之。环跳穴针刺得气较佳感觉与征象是()A、酸B、胀C、麻D、重E、触电样放射感,伴有患腿微微抽动,操作有针感即止
问题:温病战汗多发生在()A、卫分阶段B、气分阶段C、营分阶段D、血分阶段
问题:四逆散的功用是()A、和解少阳B、清胆利湿,和胃化痰C、透邪解郁,疏肝理脾D、疏肝解郁,养血健脾E、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问题: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A、鼻B、耳C、口D、舌E、目
问题:外感热病的一般传变规律是()A、太阳→少阳→阳明→厥阴→太阴→少阴B、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C、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厥阴→太阴D、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E、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
问题:贝母瓜萎散的功用是()A、润肺清热,理气化痰B、辛凉疏表,清肺平喘C、清热化痰,理气止咳D、辛凉透表,清热解毒E、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问题:“水火既济”是指()A、心肾关系B、心脾关系C、肝肾关系D、脾肾关系E、肺肾关系
问题:在伏暑的诊断要点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伏暑多发生于秋冬两季B、本病起病急骤,一病即见暑湿或暑热内伏证候C、若发于气分者,初类似感冒,继而可见阳明热盛证候D、若见但热不寒,入夜尤甚,天明得汗稍减,而胸腹之热有除,便溏不爽者,多为湿热夹滞,邪热郁于肠胃之候
问题:脾虚湿盛,风痰阻络所致的风牵偏视首选的方剂为()A、小续命汤加减B、养血当归地黄汤加减C、正容汤加减D、天麻钩藤饮加减E、补阳还五汤加减
问题:患者腰痛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舌质红苔薄白,脉浮者,治当选用()A、猪苓、茯苓、泽泻、滑石、桂枝B、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C、猪苓、茯苓、泽泻、白术、阿胶D、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E、猪苓、茯苓、泽泻、滑石、白术
问题:下列关于五行生克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A、木为水之子B、火为土之母C、木为金之所胜D、水为土之所胜E、木为土之所不胜
问题:以下哪项不属于秋燥的特点()A、发生于秋季B、初起即有津液干燥之象C、易传入营血分D、初犯于肺卫
问题:《内经》所说“味过于辛,则()。”A、肝气以津,脾气乃绝B、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C、脾气不濡,胃气乃厚D、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E、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问题:患儿,15个月,昨晚吃奶油蛋糕2块,夜间阵阵哭闹,呕吐两次,至今晨大便3次,便稀薄,便后哭闹减轻,不思进食,舌苔厚腻。其治法是()A、消食化滞B、温补脾肾C、健脾益气D、清热化湿
问题:寒热错杂的呕吐使用下列哪个方剂进行治疗()A、半夏泻心汤B、泻心汤C、半夏麻黄丸D、半夏干姜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