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男,40岁。过食肥甘厚味多年,现口甘,中满。结合《素问·奇病论

题目

某男,40岁。过食肥甘厚味多年,现口甘,中满。结合《素问·奇病论》分析,其病机为()

  • A、湿热困脾
  • B、痰浊阻滞
  • C、水饮内停
  • D、脾气虚弱
  • E、气机郁滞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82~85题共用备选答案)

A.刺痛拒按

B.咽干口渴,口鼻干燥

C.病位游移,行无定处

D.四肢酸懒沉重

E.生痰、化热

多食肥甘厚味引起的症状是( )


正确答案:E
E  [知识点] 饮食偏嗜

第2题:

多食肥甘厚味引起的症状是( )

A、刺痛拒按

B、咽干口渴,口鼻干燥

C、病位游移,行无定处

D、四肢酸懒沉重

E、生痰、化热


正确答案:E
解析:饮食偏嗜

第3题:

病例摘要:毛某,男,37岁,已婚,教师。2013年1月23日初诊。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味,形体肥胖,近来胁肋胀痛,口苦口黏。现症:胁肋灼热疼痛,痛有定处,触痛明显,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悬饮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胁痛。中医证型诊断:肝胆湿热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胁肋胀痛为主症,辨病为胁痛。现症见胁肋灼热疼痛,痛有定处,触痛明显,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辨证为肝胆湿热证。湿热蕴结,肝胆失疏,络脉失和。中医病证鉴别:胁痛发病与情志不遂、饮食失节、跌仆损伤、久病体虚等有关,其病机为肝络失和;其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悬饮多因素体虚弱,时邪外袭,肺失宣通,饮停胸胁,而致络气不和;其表现为饮停胸胁,胸胁咳唾引痛,呼吸或转侧加重,患侧肋间饱满,叩诊呈浊音,或兼见发热。治法:清热利湿。方剂名称: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龙胆草9g,山栀9g,黄芩10g,川楝子9g,枳壳10g,延胡索10g,泽泻10g,车前子(包煎)1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4题:

如何理解《素问·奇病论》中对脾瘅"治之以兰"?


正确答案: 《素问·奇病论》关于"脾瘅"的治疗提出"治之以兰",兰,兰草,如佩兰等具有芳香化湿、醒脾辟秽作用的药物。由于"脾瘅"因多食肥甘,化湿酿热,湿热困脾所致,故此类药长于化湿醒脾,使湿浊去,脾气健运,则蕴热自去,故用于治疗"脾瘅"。

第5题:

“疳者甘也”,即指其病因是

A.恶食肥甘

B.限食肥甘

C.少食肥甘

D.喜食肥甘

E.多食肥甘


正确答案:E

第6题:

过食肥甘厚味,易于()

A.阻滞气机

B.损伤胃肠

C.化热生痰

D.营养失调

E.寒湿内生


参考答案:C

第7题:

嗜食肥甘厚味,易形成的体质是( )


正确答案:B

第8题:

过食肥甘厚味,易于( )

A、阻滞气机

B、损伤胃肠

C、化热生痰

D、营养不良

E、寒湿内生


参考答案:C

第9题:

病例摘要:李某,男,69岁,已婚,干部。2012年9月7日初诊。患者平素喜食辛辣肥甘厚味,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食易饥,口渴,多尿。现症: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瘿病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消渴(中消)。中医证型诊断:胃热炽盛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多食易饥,口渴,多尿为主症,辨病为消渴中消。现症见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辨证为胃热炽盛证。胃火内炽,胃热消谷,耗伤津液。中医病证鉴别:两者都可见多食易饥,消瘦症状。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症状,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心悸,眼突,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其中的多食易饥、消渴,类似消渴病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颈前瘿肿有形则与消渴有别,且无消渴病多饮、多尿、尿甜的症状。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方剂名称:玉女煎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法:生石膏15g,知母5g,黄连6g,栀子5g,玄参6g,生地黄20g,麦冬6g,川牛膝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10题:

冬天的日常膳食,可尽量多食些“肥甘厚味”的食品。


正确答案: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