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局部应用系统的应用条件,当保护对象为可燃液体时,液面至容器缘口的距离不得小于()。A、100mmB、150mmC、200mmD、250mm

题目

二氧化碳局部应用系统的应用条件,当保护对象为可燃液体时,液面至容器缘口的距离不得小于()。

  • A、100mm
  • B、150mm
  • C、200mm
  • D、250m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局部应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防护对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象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宜大于3m/s。必要时,应采取挡风措施

B.喷头与保护对象之间,喷头喷射角范围内不应有遮挡物

C.当保护对象为可燃液体时,液面至容器缘口的距离不得小于150mm

D.启动释放二氧化碳之前或同时,必须切断可燃、助燃气体的气源。


正确答案:ABCD

第2题: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按应用方式可分为全淹没灭火系统和局部应用灭火系统,采用局部应用CO2灭火系统的保护对象,应符合下列( )规定。

A.保护对象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宜大于3m/s
B.对固体深位火灾,除泄压口以外的开口,在喷放二氧化碳前应自动关闭
C.在保护对象为液体时,液面距容器缘口的距离不得小于150mm
D.当扑救固体深位火灾时,喷放时间不应大于7min
E.在喷头与保护对象之间,喷头的射程范围内不应有遮挡物

答案:A,B,C,E
解析:
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二氧化碳喷射时间不应小于0.5min。对于燃点温度低于沸点温度的液体和可熔化固体的火灾,二氧化碳的喷射时间不应小于1.5min。 全淹没灭火系统防护区建筑物构件耐火时间(一般为30min) 包括:探测火灾时间、延时时间、释放灭火剂时间及保持灭火剂设计浓度的浸渍时间。延时时间为30s ,释放灭火剂时间对于扑救表面火灾不应大于1min ,对于扑救固体深位火灾不应大于7min。

第3题:

承台边缘至边桩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桩直径或边长,边缘挑出部分不应小于()

A、100mm

B、150mm

C、200mm

D、250mm


参考答案:B

第4题: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按应用方式可分为全淹没灭火系统和局部应用灭火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采用局部应用灭火的保护对象,保护对象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宜大于3m/s
B.当采用全淹没灭火系统时,开口面积不应大于防护区总面积的3%
C.全淹没灭火系统防护区的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h,围护结构及门窗的允许压强不宜小于1000Pa
D.局部应用灭火系统,当保护对象为可燃液体时,液面至容器缘口的距离不得小于150mm

答案:C
解析:
教材P300
(1)采用全淹没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气体、液体、电气火灾和固体表面火灾,在喷放二氧化碳前不能自动关闭的开口,其面积不应大于防护区总内表面积的3%,且开口不应设在底面。
2)对固体深位火灾,除泄压口以外的开口,在喷放二氧化碳前应自动关闭。
3)防护区的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围护结构及门窗的允许压强不宜小于1200Pa。
4)防护区用的通风机和通风管道中的防火阀,在喷放二氧化碳前应自动关闭。
(2)采用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保护对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护对象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宜大于3m/S,必要时应采取挡风措施。
2)在喷头与保护对象之间,喷头喷射角范围内不应有遮挡物。
3)当保护对象为可燃液体时,液面至容器缘口的距离不得小于150mm。

第5题:

下列关于局部应用式干粉灭火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保护对象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应大于3m/s
B.喷头和保护对象之间,喷头喷射角范围内不应有遮挡物
C.保护对象为可燃液体时,液面至容器缘口的距离不得小于150mm
D.保护对象有可燃气体,易燃、可燃液体供应源时,启动干粉灭火系统之前或同时,必须切断气体、液体的供应源

答案:A
解析:
根据《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47—20043.1.3,采用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保护对象,应符合下列规定:保护对象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应大于2m/s,必要时,应采取挡风措施;在喷头和保护对象之间,喷头喷射角范围内不应有遮挡物;当保护对象为可燃液体时,液面至容器缘口的距离不得小于150mm,A选项错误,BC选项正确;根据3.1.4.当防护区或保护对象有可燃气体,易燃、可燃液体供应源时,启动干粉灭火系统之前或同时,必须切断气体、液体的供应源,D选项正确。P333-338

第6题:

干粉灭火系统采用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保护对象,应符合( )。

A.当保护对象有可燃气体,易燃、可燃液体供应源时,启动干粉灭火系统之前或同时,必须切断气体、液体的供应源
B.当保护对象为可燃液体时,液面至容器缘口的距离不得小于200mm
C.在喷头和保护对象之间,喷头喷射角范围内不应有遮挡物
D.保护对象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应大于2m/s
E.扑灭BC类火灾的干粉一般选择是碳酸氢钠干粉,扑灭A类火灾的干粉一般选择是磷酸铵盐干粉

答案:A,C,D,E
解析:
选项A,参《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3.1.4:“当防护区或保护对象有可燃气体,易燃、可燃液体供应源时,启动干粉灭火系统之前或同时,必须切断气体、液体的供应源”,故A正确。选项B、C、D,参<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3.1.3:“采用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保护对象,应符合下列规定:1保护对象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应大于2m/s。必要时,应采取挡风措施。故D正确。2在喷头和保护对象之间,喷头喷射角范围内不应有遮挡物。故C正确3当保护对象为可燃液体时,液面至容器缘口的距离不得小于150mm”,故B错误。选项E,参《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3.1.5:“可燃气体,易燃、可燃液体和可熔化固体火灾宜采用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剂;可燃固体表面火灾应采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故E正确。

第7题:

关于干粉灭火系统的规定,以下选项中错误的是( )。

A.防护区围护结构及门、窗的允许压力不宜小于1200Pa
B.可燃气体,易燃、可燃液体和可熔化固体火灾宜采用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剂
C.组合分配系统保护的防护区与保护对象之和不得超过8个
D.局部灭火系统保护对象为可燃液体时,液面至容器缘口的距离不得小于120mm

答案:D
解析:
当保护对象为可燃液体时,液面至容器缘口的距离不得小于150mm。

第8题:

二氧化碳局部应用系统的应用条件,当保护对象为可燃液体时,液面至容器缘口的距离不得小于150mm()。

A.100mm

B.150mm

C.200mm

D.250mm


正确答案:B

第9题:

下列关于干粉灭火系统的说法中,不符合规定的是()

A.采用全淹没系统的防护区,喷放干粉时不能自动关闭的防火区开口,其总面积不应大于该防护区总内表面积的15%,且不开口不应设在底面
B.采用全淹没系统的防护区的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50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25h
C.采用局部应用系统的保护对象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应大于2m/s
D.采用局部应用系统时,当保护对象为可燃液体时,液面至容器缘口的距离不得小于100mm

答案:D
解析:
干粉规3.1.2采用全淹没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1喷放干粉时不能自动关闭的防护区开口,其总面积不应大于该防护区总内表面积的15%,且开口不应设在底面。
2防护区的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50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25h;围护结构及门、窗的允许压力不宜小于1200Pa。
3.1.3采用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保护对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护对象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应大于2m/s。必要时,应采取挡风措施。
2在喷头和保护对象之间,喷头喷射角范围内不应有遮挡物。
3当保护对象为可燃液体时,液面至容器缘口的距离不得小于150mm。

第10题:

下列关于干粉灭火系统组件及其设置要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采用局部应用系统保护对象时,保护对象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应大于2m/s
B.采用局部应用系统保护可燃液体时,液面至容器缘口距离不得小于150mm
C.预制干粉灭火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2.5MPa,一个防护区预制灭火装置最多不超过10套,并应同时启动,动作响应时间差不大2s
D.可燃气体,易燃可燃液体和可融化固体火灾宜采用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剂,可燃固体表面火灾应采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

答案:C
解析:
教材P336
(1)预制灭火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灭火剂储存量不得大于150kg。2)管道长度不得大于20m。3)工作压力不得大于2.5MPa。
(2)一个防护区或保护对象宜用一套预制灭火装置保护。
(3)—个防护区或保护对象所用预制灭火装置最多不得超过4套,并应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间差不得大于2s。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