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属于建筑物垮塌事故特点的是()。

题目

下列属于建筑物垮塌事故特点的是()。

  • A、突发性强,人员逃生困难
  • B、内部设施设备损坏严重,难以正常运转
  • C、易发生二次倒塌,引发次生灾害,加剧灾害程度
  • D、需要的救援力量多,情况复杂,救援难度小、时间短,大型救援装备使用困难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2013年)下列施工作业不适用《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是()。

A.桥梁建造工程
B.桥梁垮塌事故抢修
C.建筑物室外装修工程
D.建筑物拆除工程

答案:B
解析:

第2题:

以下工程质量事故中,属于二级重大质量事故的是()。

A、 某大桥拱圈垮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600万元
B、 某挡土墙垮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400万元
C、 某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低劣,经处理后达到合格标准,处理费用达到260万元
D、 某梁桥脚手架垮塌,造成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万元
E、 某隧道垮塌,造成1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万元

答案:A,E
解析:
2017版教材P322 二级重大质量事故,死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直接经济损失500万以上,不满1000万元。大型桥梁主体结构垮塌。

第3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隧道事故特点()。

A、易造成连锁反应

B、发生连环爆炸

C、政治影响大

D、引起隧道结构损坏或垮塌


参考答案:C

第4题:

某施工工地脚手架垮塌,造成10人重伤,该事故的等级属于()。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一般事故

答案:C
解析:
2019新版教材P239页
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确定事故等级。其中,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这里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因此,造成10人重伤的事故属于较大事故。

第5题:

根据公路工程质量事故等级标准,下列所述为重大质量事故的是()。

A.死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
B.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不满500万元
C.中小型桥梁主体结构垮塌
D.特大型桥梁主体结构垮塌

答案:D
解析:
重大质量事故,是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5000万元以上 1亿元以下,或者特大桥主体结构垮塌、特长隧道结构坍塌,或者大型水运工程主体结构垮塌、报废的事故。

第6题:

下列施工作业不适用《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是()。

A:桥梁建造工程
B:桥梁垮塌事故抢修
C:建筑物室外装修工程
D:建筑物拆除工程

答案:B
解析: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规定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周围有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建筑施工噪声排放的管理、评价及控制。市政、通信、交通、水利等其他类型的施工噪声排放可参照本标准执行。本标准不适用于抢修、抢险施工过程中产生噪声的排放监管。

第7题:

下列属于公路工程一般质量事故的是()。

A.质量较差
B.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修复费用)在20万元以下
C.除高速公路以外的公路项目中桥或大桥主体结构垮塌
D.小型水运工程主体结构垮塌
E.造成2人死亡的

答案:C,D
解析:
2020版教材P 351
4.一般质量事故,是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 万元以上1000 万元以下,或者除高速
公路以外的公路项目中桥或大桥主体结构垮塌、中隧道或长隧道结构坍塌,或者小型水运工程主体结构垮塌、报废的事故。

第8题:

下列施工作业不适用《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是( )。

A.桥梁建造工程
B.桥梁垮塌事故抢修
C.建筑物室外装修工程
D.建筑物拆除工程

答案:B
解析: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规定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周围有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建筑施工噪声排放的管理、评价及控制。市政、通信、交通、水利等其他类型的施工噪声排放可参照本标准执行。本标准不适用于抢修、抢险施工过程中产生噪声的排放监管。

第9题:

下列属于较大质量事故的是( ) 。

A.特大桥主体结构垮塌
B.高速公路路基(行车道宽度)整体滑移
C.小型水运工程主体结构垮塌
D.大型水运工程主体结构垮塌

答案:B
解析:

第10题:

地下建筑垮塌事故处置要点?


正确答案: 灾害特性:1、塌落物,堵塞通道,缺少照明,遇险人员逃生困难;2、易发生爆炸,毒害,水淹等次生灾害,增大救援难度。
处置措施:1、运用各种侦查手段,查清遇险人员数量和大致被困位置;2.了解坍塌部位与地面的通道情况;3.划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线,实行交通管制;4.成立现场指挥部,科学规定处置行动方案;
5.组织经验丰富,处置能力强的人员,实施处置措施;6.深入内部作业人员要精干,且要在地下出入口附近安全地方设置前沿阵地,通信基地和移动照明输送点;7.协同社会救援力量,预防和控制次生灾害的发生与发展。
特别警示:1.坚持“先救人后救物,先伤员后尸体,先重伤后轻伤”的原则实施救援行动;2.设立安全员,全程监控建筑结构变化和次生灾害事故发生情况,发现危险征兆立即撤离现场人员;3.深入内部作业人员,要严格做好个人防护,轮流进行作业,稳步推进,科学实施营救行动;4.视情启用大型救援装备和各种切割器材,危险救援行动应在专家指导下进行;5加强现场指挥,严格救援程序,确保救援行动安全。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