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是()。

题目

房玄龄是()。

  • A、唐代章丘人
  • B、唐代历城人
  • C、宋代历城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贫。”语出()。

  • A、南宋文天祥
  • B、明朝李汰
  • C、唐代房玄龄
  • D、唐代张九龄

正确答案:B

第2题:

翻译:房玄龄与高士廉偕行,遇少府少监窦德素,问之曰:“北门近来有何营造?”德素以闻太宗。太宗谓玄龄、士廉曰:“卿但知南衙事,我北门小小营造,何妨卿事?”玄龄等拜谢。魏征进曰:“臣不解陛下责,亦不解玄龄等谢。既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有所营造,何容不知。责其访问官司,臣所不解。陛下所为若是,当助陛下成之;所为若非,当奏罢之。此乃事君之道。玄龄等问既无罪,而陛下责之,玄龄等不识所守,臣实不喻。”太宗深纳之。


正确答案: 房玄龄和高士廉一起走路,遇上少府少监窦德素,问他说:“北门近来有什么建筑工程?”德素将这件事告诉了唐太宗。太宗对房玄龄、高士廉说:“你们只须管好南衙的事务就行了,我在北门建造一项小小的工程,又妨碍你们什么事呢?”房玄龄等人跪拜道歉。魏征进谏说:“我不理解陛下您(为什么)责备(房玄龄等人),也不理解房玄龄等人(为什么)道歉。(他们)既然担任大臣,就是陛下的得力助手,(陛下)有什么工程建筑,为什么不能让他们知道。(陛下您)责备他们向主管官员询问(的做法),(是)我所不能理解的。陛下所做的事情如果是对的,(大臣们)就应当帮助陛下完成它;所做的事情如果是不对的,(大臣们)就应当奏请(陛下)罢免它。这是辅助君主的正道。房玄龄等的询问既然没有罪,而陛下却责备他们,房玄龄等也不知道自己应当坚守职责,我实在不明白(这其中的原因)。”太宗很赞同他的话。

第3题:

下列()是商朝名相。

A、房玄龄

B、魏征

C、张居正

D、伊尹


答案:D

第4题:

《大唐六典》是由长孙无忌、房玄龄主持编定。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房玄龄是不是武则天时期的宰相?


正确答案: 房玄龄不是武则天时期的宰相。

第6题:

大唐开国二十国功臣中,房玄龄排名第()。


正确答案:

第7题:

“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出自( )。

  • A、赵普
  • B、王安石
  • C、房玄龄
  • D、魏征

正确答案:A

第8题:

《贞观律》的作者有( )

A.长孙无忌
B.李林甫
C.房玄龄
D.唐玄宗

答案:A,C
解析:
唐太宗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全面修订律令,经过11年的时间,完成并正式颁布《贞观律》。李林甫为唐玄宗时期的人物,故不符合时代要求。因此选择AC。

第9题:

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是下列哪个人物?()

  • A、李世民
  • B、房玄龄
  • C、魏征

正确答案:C

第10题:

房玄龄


正确答案: 唐朝初年名相。名乔,字玄龄,以字行。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父彦谦,隋司隶刺史。玄龄博览经史,工书善文,十八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隋末大乱,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先后担任秦王府记室、陕东道大行台考功郎中。他屡从秦王出征,参
谋划策,典管书记。每平定一地,别人争着求取珍玩,他却首先为秦王幕府收罗人才。他与谋臣猛将密相交结,使他们各尽死力。他和杜如晦是秦王最得力的谋士。秦王弟兄间争夺皇位,太子建成在高祖前谮毁他和如晦,遂同被斥出秦王府。唐武德九年(626)他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李世民即位(即唐太宗李世民),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629)二月为尚书左仆射。十一年封梁国公。至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十七年,与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图形于凌烟阁。晋王李治为太子时,他任太子太傅。太宗征高丽时,他留守京师。二十二年病逝
贞观前,他协助李世民经营四方,削平群雄,夺取皇位。李世民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贞观中,他辅佐太宗,总领百司,掌政务达二十年;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的修订,又曾与魏徵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省并中央官员;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