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航空刑事公约的规定,劫机犯罪包括下列哪些()非法劫持或控制航空器的行为。A、以武力手段B、采用武力威胁C、采取任何其他胁迫方式D、上述行为的未遂行为

题目

根据国际航空刑事公约的规定,劫机犯罪包括下列哪些()非法劫持或控制航空器的行为。

  • A、以武力手段
  • B、采用武力威胁
  • C、采取任何其他胁迫方式
  • D、上述行为的未遂行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空中劫持即非法劫持航空器的行为,指在航空器内使用暴力或暴力威胁,企图干扰、劫持或控制飞行中和使用中的航空器的行为。()


参考答案:正确

第2题:

《海牙公约》的全称是()

A.关于在航空器上犯罪和某些其他行为的公约

B.防止对国际民航进行非法干扰行为公约

C.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

D.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


正确答案:D

第3题:

航空法的渊源包括()。

A.《国际民用航空公约》

B.《关于在航空器内的犯罪和犯有某些其他行为的公约》

C.《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

D.《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


正确答案:ABCD

第4题:

国际民航组织制定的第一个反劫机公约是( )。

A.《关于航空器上犯罪及某些其他行为的公约》
B.《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
C.《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器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
D.《制止在国际民用机场发生的非法暴利行为的议定书》

答案:A
解析:
劫机是以暴力劫持航空器,迫使其偏离航线,飞往劫持者指定的国家或地区,以满足劫机犯要求的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针对国际上劫机事件的不断发生,国际民航组织大会和理事会曾作出许多决定和决议。为了防止劫持飞机和对国际民用航空的其他干扰行为,国际民航组织曾制定了三个反劫机公约和一个补充议定书。1963年9月14日签订于东京的《关于航空器上犯罪及某些其他行为的公约》是第一个反劫机公约,对公约的范围、管辖权、机长的权利与责任等均作出了详尽的规定。1970年12月16日在海牙订立了《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1971年9月23日在蒙特利尔订立的《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器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对防止和处理、惩罚劫机制定了更明确的规则。

第5题:

《海牙公约》关于对劫机犯罪行为的界定:用武力,武力威胁,精神胁迫方式非法劫持或控制航空器(不包括未遂)即构成刑事犯罪。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6题: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非法干扰行为?( )

A、非法劫持航空器

B、企图犯罪而将武器或危险装置或器材带入航空器或机场

C、辱骂客舱人员

D、强行闯入航空器、机场或航空设施场所


参考答案:ABD

第7题:

海牙公约关于对劫机犯罪的界定是()

A.武力威胁

B.电话威胁

C.精神威胁

D.非法劫持


正确答案:ACD

第8题:

简述《海牙公约》对非法劫持航空器的犯罪行为及其管辖权的确定


参考答案:

《海牙公约》对非法劫持航空器的犯罪行为作了明确规定:凡在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任何人用暴力或暴力威胁,或用任何其它恐吓方式,非法劫持或控制该航空器,或这类行为的任何未遂行为,或是从事这类行为任何未遂行为的共犯即为犯有罪行。《海牙公约》规定各缔约国应采取必要措施对该类罪行实行管辖权:1罪行是在该国登记的航空器内发生的;2在其内发生罪行的航空器在该航空器降落时被指称的罪犯仍在该航空器内;3罪行是在租来时不带机组的航空器内发生的,而乘租人的主要营业地,或如乘租人没有这种营业地,则其永久居住地是在该国。另外。罪犯在缔约国领土内,如该国未将其引渡,该缔约国应同样采取必要措施,对这种罪行行使管辖权。


第9题:

《海牙公约》对劫机犯罪的定义为()

A.对飞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实施暴力行为,具有危害航空器安全的性质

B.用武力、武力威胁、精神胁迫方式,非法劫持或控制航空器(包括未遂)即刑事犯罪

C.毁坏或损坏航行设备或扰乱其工作

D.传送明知虚假情报,由此危害飞行中的航空器的安全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华沙公约》签订于1929年10月12日,其全称为()。

A.《国际民用航空公约》
B.《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
C.《关于在航空器内犯罪和某些其他行为的公约》
D.《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

答案:B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